九年级语文《日喻》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492634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日喻》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日喻》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日喻》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日喻》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日喻》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日喻》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语文日喻日喻人教四年制人教四年制 【同步教育信息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日喻 二. 本周教学目标 这篇短文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盲人识日”的比喻,十分巧妙地说明了只 求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将会导致何等荒谬的结论;“北人学没”,又深入浅出地 阐发了深入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深入钻研课文,掌握结构特征。 2. 加强语感训练。 四. 知识分析 1. 苏轼散文的风格: 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能“以诗为文”。所谓“以诗为文”,不仅是说他能把一 篇古诗或一首绝句的题材用散文给写出来,更重要的是,他的散文富有诗意。一般说来,

2、抒情散文富有诗意是不足为奇的;而苏轼却能在说理文里也带有诗意。 2. 结构分析: 第一段先讲了一个“盲人问日”的故事,指出“盲人识日”的问题在于只是依据间接 的、片面的经验来认识事物,因此得出违反客观实际的错误结论。 第二段由上文的故事引申出道理,引申出“识日”和“见道”两者的共同点,指出不 能达于道的错误在于“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没有认识到“道”的本质, 没有从事物的本来面目出发,只是主观臆断。 第三段讲“求道”的正确方法。同样是先讲一些大家所熟知的道理,再引申到“求道” 之事。用孙武的话说明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掌握主动,用积极进取的姿态争取主动, 用子夏的话说明君子勤学,

3、方法得当,则道自至。引用古人这两句话说明“得道”与“学 习”的关系,不去勉强追求得道,只要付出努力,道自己就会到来,语言俭省,说理确切。 然后作者用生活中习见的现象讲道理,将“南方没人”和“北方溺者”对比论证,说明环 境和实践的重要性,最后落实到结论“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不通过 亲身实践,就不能学会“没”;同样,如果单纯靠间接经验“求道”,而不是努力去学 “道”,也不能达于道。 3. 本文所阐释的道理: 首先,做学问如果不通过自己刻苦钻研,亲身实践,只是靠打听别人,随便相信别人, 就一定不会深入,不仅失于片面,而且还容易犯错误。如果只凭主观瞎猜,危害性就更大。 其次,外因必须

4、通过内因起作用,专靠外力是无济于事的。探求真理,钻研学问的内因, 就是靠自己学习,不能只捡别人的现成果实。还有第三点,所谓学习,不能只空谈理论, 而是得自己下真功夫,下苦功夫,要有真才实学,要受过实际锻炼。尽管苏轼说,有一天 “道”会不用你去求而主动地来找你,实际上他却正是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你要不 下苦功夫,“道”是不会来找你的。这些道理,在今天看来,还是正确的,对我们是有用 的,值得借鉴的。 【模拟试题模拟试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 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

5、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 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 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 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 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 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 者多矣。 (方孝

6、儒指喻) 注: 握:四寸为一握。 膂(l):脊骨。 瘳(ch u ):病愈。 肝膈: 泛指人体内脏。 傅:涂。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 惧而谋诸医(谋划) B. 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 疾未易为之(变换) D. 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 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 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忧之滋甚,

7、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 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 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 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 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 亡一 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 “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

8、说符 ) 6. 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7. 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8. 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用心 爱心 专心 9. 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用心 爱心 专心 【试题答案试题答案】 1. AC2. AB3. C 4. 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 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 5. 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6. 结构助词,的 代词,羊 7. 杨子;邻人 8. 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9. 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 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