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13届高三语文11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鲁人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490819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2013届高三语文11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鲁人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南市2013届高三语文11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鲁人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南市2013届高三语文11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鲁人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南市2013届高三语文11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鲁人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南市2013届高三语文11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鲁人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2013届高三语文11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鲁人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2013届高三语文11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鲁人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 启用前 试卷类型A山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 文 试 卷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

2、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共57分)一、(36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疲惫(bi) 模样(m) 濒临绝境(bn) 并行不悖(bi) 咬文嚼(jio)字 B.麻痹(b) 包庇(b) 妄自菲薄(fi)步履蹒跚(pn) 心潮澎湃(bi)C.贮藏(zh) 鞭笞(ch) 瞠目结舌(chng) 解甲归田(ji) 脍炙人口(kui) D.畸形(j) 眼睑(jin) 方枘(ru“)圆凿 虚与委蛇(yi)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落笔落魄 冲锋枪冲击波 剥削瘦削不堪 靡靡之音风靡一时B刹那古刹 倒胃口倒霉

3、运 累赘果实累累 强弩之末强人所难C佣工佣金 干细胞干休所 攒射万头攒动 解甲归田解囊相助D殷勤殷切 迫击炮迫切性 绰约绰绰有余 擢发难数数典忘祖3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伺候(c) 怯生生(qu)冠心病(gun) 不揣冒昧(chui)B愠色(yn) 闹别扭(bi)发横财(hng) 闭目塞听(s)C舛误(chun)煞风景(sh)文绉绉(zhu) 飞扬拔扈(h)D咋舌(z) 处方药(ch)露(lu)马角 刚愎(b)自用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傅雷先生耻于蜗角虚名之争,奋而辞职,闭门译述,翻译艺术日臻(zhn)完美,终以卷帙浩繁的译著享誉学

4、界。B在亵(xi)渎一切、消费一切的氛(fn)围中,经典正在被调侃、嘲讽、戏说所消解,人们心中只残留下少得可怜的一点美好回忆。C利害攸关而实话实说,遭遇强手而毫不怯懦,检点省(shng)察而幡然知耻,路见不平而拔刀相助:这就是勇敢。D在雨中,尽情敞开自己的心扉,让雨淋湿是多么惬(qi)意啊!然而许多人在美丽的雨天却成了匆匆过客,忘了咂(z)摸品味一下自然赋予的香茗。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残守缺 费尽心机 焕然冰释 名列前茅 买牍还珠B革故鼎新 改弦更章 汁流浃背 开门揖盗 首屈一指C坐收渔利 继往开来 玲珑剔透 黄粱一梦 风起云涌D迫不及待 怨天尤人 金壁辉煌 进退维谷

5、 姗姗来迟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驰骋 寒暄 原生态 粗制滥造 在其位谋其政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B通缉 诀别 声讯台 震耳欲聋 真金不怕火炼 桃李不言,下自成奚C贸然 问候 白内瘴 目不暇接 明人不说暗话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D振幅 经典 明信片 作客他乡 吉人自有天象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足( )A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B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牛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C“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连

6、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能彪炳千古。D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B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C金沙遗址是成都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破解扑朔迷离的古蜀历史文化之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D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的凌云

7、山上,雕凿有一尊高达71米的栩栩如生的弥勒佛像,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侯生乃屏人间语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C大王来何操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B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D某所,而母立于兹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8、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船以次俱进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B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二、(27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古砚说【明】许獬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

9、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日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

10、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注僇(l)辱:羞辱,侮辱。哓(xio)哓:吵嚷。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

11、、遗物。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 遗:赠送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 示:告诉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效:模仿D是以好之而不厌 厌:满足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1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

12、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赵韩王普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日:“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日:“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日:“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日:“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

13、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日:“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日:“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日:“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日:“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

14、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日: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日:“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欲相普,或谮之日:“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日:“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