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讲课教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483926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6.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间的脚印》讲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时间的脚印》讲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时间的脚印》讲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时间的脚印》讲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时间的脚印》讲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间的脚印》讲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间的脚印》讲课教案(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的脚印,陶世龙,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铜壶滴漏,沙漏,日 晷,你还在哪些物质中看到了时间的脚印?,葡萄成熟,柿子成熟,大雁南飞,琥珀,三叶虫化石,岩石的毁灭,水、空气破坏,风沙破坏,人为破坏,岩石的新生,1.知识点: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2.能力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 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德育点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学习目标,陶世龙,1929年生,四川安岳人,地质学家、科普作家。他写了许多普及地质矿物等知识的文章。其科普作品部分结集 为揭开大地的秘密 地球的画像时 间的脚印出版,参 与编写

2、科普创作 科普创作概论等。,学习目标,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背景链接,踪迹( ) 腐蚀( ) 浑浊( ) 山麓( ) 粗糙( ) 龟裂( ) 帷幕( ) 刨刮( ) 沟壑( ) 楔形( ) 钟鼎文( ) 海枯石烂( ),zn,jn,co,sh,wi,po,h,l,zhu,xi,dn,k,正音,检查预习,腐蚀: 浑浊: 山麓:

3、沟壑: 龟裂: 粗糙: 海枯石烂:,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山脚。 山沟。 裂开许多缝子。 (质料)不精细;不光滑。,检查预习,释义,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 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时间的脚印”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无形的时间流逝有形化,说明了时间在世间留下了踪迹。题目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题目解说,1.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

4、间, 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2.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整体把握,一( ) : 二( ) : 三( )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 要方式之一。,1-4,5-21 22-29,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岩石保存了历史痕迹。,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5-29,30-31,第一层( ) : 第二层( ) :,(1)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2)每一厘米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3)北京故宫里的计时装置一一铜壶滴漏,是用水滴记录时间的方式。 (4)大自然中他各种物质都时时刻

5、刻运动着。 (5)“海枯石烂”会有时。 (6)“石烂”的原因: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着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它的破坏。 (7)岩石的毁灭与生成过程。,3.快速阅读,列举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整体把握,(8)一米厚的岩石形成需要的时间:大约 3000 10000 年的时间。 (9)岩石形态“平卧”或“倾斜”的原因。 (10)根据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1l)岩石保存很多的历史痕迹。 (12)岩石的颜色和质料反映了地壳的活动。 (13)岩石记录了丰富的古代生物

6、的状况。 (14)化石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l5)岩石上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 (16)读懂岩石的记录对于人类的意义找寻地下的宝藏。,整体把握,4.找出全文的独句段,看看哪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独句段:1、5、7、11、13、18、22、24、27。,整体把握,1.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呢?(5),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开启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过程。,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18),总括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过程。,整体把握,4.

7、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22),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启下,解读下文有关岩石上的历史痕迹。,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24),概括评价上一段的叙述内容。,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7),承上文,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说明化石是怎样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整体把握,自由读1-4自然段,说一说:,钟表和日历,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铜壶滴漏,3.本文中提到的岩石有什么作用?,它是大自然用来记录时间的。,合作探究,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自由读6-

8、21自然段,分组讨论:,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合作探究,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新岩石,沉淀,重压,胶结,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合作探究,3.岩石的破坏因素有哪些?,合作探究,炎热的阳光,严寒,霜、雪、风、雨,空气、水和水中的酸类,生物、人类的活动等。,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合作探究,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自由读22-29自然段,分组讨论:,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合作探究,1.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9、,地壳的活动; 气候的变化; 古代生物的状况; 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合作探究,2.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合作探究,3.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而且可以探寻地下“宝藏”,更有无穷的大自然奥妙存在。,合作探究,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自由读最后一段,思考:,状元成才路,主旨概括,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以充满智慧的语言介绍了岩石记录时间的作用及方式,说明读懂岩石的这种记录的重大意义,以丰富的例子和富有启发

10、性的语言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合作探究,文章主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为什么开头要引用高士其的小诗?,这首小诗是文章的引子,新颖别致,引出话题,引起读者的思索和兴趣;小诗将时间人格化,紧扣题目,起到破题的作用。,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合作探究,状元成才路,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主题?,没有偏离主题,原因:增强文章吸引力,使人联想到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也会很有趣;这是一种做铺垫的写法,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有如此奇异的,那么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

11、会更奇妙,更具内涵。,合作探究,1.举例子:本文所举实例均为典型举例,即举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说明事理,从文中找出来体会其作用。,第段:,合作探究,说明方法,举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计时装置的事例,说明铜壶滴漏用水滴记录时间,为下文引导人们思考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作铺垫。,举钟表、日历等事例,说明人们记录时间踪迹的方法有很多,意在以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起笔,引起人们关注大自然记录时间踪迹的方法。,第段:,第段:,合作探究,说明方法,举长毛象、琥珀等化石的事例,说明“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有着丰富的记录”。,举建筑兰新铁路时,人们炸掉山头的事例,具体地说明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之大。另外将人对岩石的

12、破坏速度与地质作用的速度进行比较,突出了人对岩石的破坏速读之快。,第段:,第段:,合作探究,说明方法,举了我国洞庭湖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两个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泥沙“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泥沙沉淀的后果。,举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第段:,第段,合作探究,说明方法,举“寒武纪”以前形成的古老陆块内藏有许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又造成了许多煤矿。 说明读懂岩石的记录,“不仅使我们增加知识,而且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分别列举了三叶虫化石(寒武纪)、

13、高大树木的化石(石炭纪)、长着长长的毛的“象”和“犀牛”(第四纪冰河时期)的例子,说明“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第段:,2.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合作探究,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风沙对岩石破坏作用之大。,3.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冰河对岩石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说明方法,4.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合

14、作探究,列数字。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一米厚的岩石需要的时间,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大致的概念。,另外,在说明岩石遭受各方面的“攻击”时,说明岩石保存了更多的历史痕迹时,都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说明方法,状元成才路,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请同学们就此思考、讨论,结合语句进行分析。,品味语言,“根据计算”说明有依据,“大约”表示推测,不武断,而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科学方法再精确也毕竟是推测而不能确知,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状元成才路,本文的

15、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请同学们就此思考、讨论,结合语句进行分析。,品味语言,“可能”表猜测。“很可能”说明“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是猜测的,并不肯定,但可能性很大。说话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2.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请同学们就此思考、讨论,结合语句进行分析。,品味语言,拟人和排比。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甚至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岩石不堪众多因素的“攻击”慢慢“烂”下去的“痛苦”。,3.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

16、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4.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把“爬”字改成“流”字可以吗?为什么?,不好。用“爬”字,形象生动,而且显出移动的缓慢。,品析语言,5.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把“躺”字改成“铺”字好吗?为什么?,不好。“躺”字,与平卧呼应,且形象生动。,品析语言,另外,还有砂轮和铁扫帚的比喻,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了文章的表现力。,1. 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合作探究,写作特点,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作用及方式。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知识,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2.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列数字。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一米厚的岩石需要的时间,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大致的概念。,3.过渡句或过渡段,衔接紧密。,例如,第5、27段,都是过渡过,其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流转自然。,课堂小结,通过岩石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说明了气候的变化、记录了古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