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新材料“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7455421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新材料“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深圳市新材料“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深圳市新材料“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深圳市新材料“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深圳市新材料“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市新材料“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新材料“十二五”规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深圳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八月三日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20112015年)新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和先导,是当今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领域,推动着产 业的优化升级。新材料产业关联度高、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好,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是我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对我市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创造深圳质量、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2、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决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 划(20082015)等,编制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是指导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本规划的实施,深圳将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一、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1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新材料产业蓬

3、勃发展,2010年新材料产业规模约59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涌现出以光启、比亚迪、中金岭南等为代表的新材料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杜邦、住友、日东电工等跨国企业已在我市建有大型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重大项目密集启动。日东电工偏光片、沃尔热缩材料等项目已建成投产,龙邦芳纶复合材料、星源材质锂电池隔膜材料、盛波光电偏光片等项目已开工,光启超材料、旭硝子玻璃基板、杜邦工程塑料、清溢光电掩膜版等项目有序推进。这些项目建成达产将增强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后劲。2产业优势特色突出。支撑配套能力较强。在电子信息领域,微电子、光电子材料的产业配套能力较为完善,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材料的产业配套能力初步形

4、成,日益完善的 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链有力地支撑着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世界重要的研发生产基地。在新能源领域,锂离子电池材料等新型储能材料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完 善,支撑我市新型储能电池业的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充电电池生产基地。优势领域初步显现。我市在工程玻璃、汽车玻璃、光学玻璃等特种玻璃产业链下游深加工环节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并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集聚了一些 知名特种玻璃企业总部,出现了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大型企业。在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集聚了一批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企业。在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聚己内酯和聚 羟基脂肪酸酯等生物降解塑料领域,核心技术国内居前。产业研发基础较好。初步形成了以大学、科研

5、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的创新平台。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市新材料企 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超过25亿元,约占全市新材料产品销售收入的4.3%。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17家、工程实验室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企业技术中心18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家。市场需求空间广阔。近几年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一批大型电子信息产业化项目将陆续建成投产,为我市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 市场需求空间。珠宝、钟表等优势传统产业在技术水平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新材料的大量需求,拓展了我市新材料产业应

6、用空间。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 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进一步拓展了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空间。3产业环境日趋优化。政策体系逐步健全。我市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已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 定、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以及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等一系列重要法规和文件,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 环境日趋优化。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深圳移民文化形成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动力、活力和潜力,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为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的新材料产业提供了独特的吸引力和创造力。金融环

7、境逐步优化。我市金融市场结构日益合理,资本市场产品逐步丰富,资产质量与效益逐步提高,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服务水平继续提升,金融创新、深港资本合作及创业板启动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都取得重大突破,金融服务经济的功能日益增强,金融环境日益完善。我市新材料产业在具备较好发展基础的同时,也面临产业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能力还需继续提升,产业集聚程度尚需提高,企业组织结构有待优化,人才吸引力有待增强等突出问题,亟需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着力加以解决。(二)面临形势。新材料技术诸多领域面临突破。新材料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高点和主导技术之一,新材料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将引发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进 入新

8、世纪以来,世界新材料技术发展迅猛,以超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及新能源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创新异 常活跃,新材料诸多领域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机遇。新材料产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新材料产业是当今科技发展最为活跃的产业领域之一。随着新材料前沿技术不断突破,新材料向各个领域的渗透作用逐步 增强。以新材料为支撑的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新材料为突破口的机械、能源、化工、轻纺、建筑等传统产业的转型提 升,对新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需求急剧扩大,将有力地拉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上下游融合显现优势。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

9、发展,新材料与基础材料产业结合日益紧密,基础材料产业正向新材料产业拓展。世界上许多著名 基础材料企业,利用规模、技术、资金等优势,进入新材料领域。同时,伴随着元器件微型化、集成化的趋势,新材料技术与器件的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新材料产 业与上下游产业的相互合作与渗透融合更加紧密,产业结构出现垂直扩散趋势,减少了新材料技术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加快了研究成果的转化,降低了研发与市场风 险,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各国高度关注与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的研发水平及产业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得 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韩国等制定了

10、相应的研究开发计划和政策,竭力抢占新材料发展的制高点。我国高度重视和支持新材料发展,先 后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 定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近年来,在扶持新材料产业发展方面,区域间竞争日趋激烈。深圳应抓住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 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我市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大力发 展新材料产业,支撑高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努力提

11、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抢占可持续发展领先地位。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创造深圳质量,立足于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际需要,以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为目标,大力发展电 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支撑领域新材料,做大做强新型功能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等优势领域新材料,积极培育其他新兴材料,着力完成增强创 新能力、提升发展水平、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对外合作、拓展应用领域五大任务,将深圳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二)基本原则。自主创新。构建和完善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体系,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以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开发应用为核

12、心,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绿色低碳。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发展与低碳环保、节能降耗并举,积极发展绿色环保材料,强化新材料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推动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促进产业链高端发展。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支持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条件成熟、成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的新材料领域,构建较完善的产业链,支撑电子信息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开放合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区域资源合作开发利用机制,为我市新材

13、料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集聚发展。促进新材料企业、项目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新材料专业园区聚集,在重点发展领域形成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专业化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企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产业组织体系、政策法规体系、行业管理体系和服务创新体系,努力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成为全球重要的能源新材料研发生产中心和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集聚区;国内领先的改性高分子材料、特种玻璃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膜材料产业集聚区。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骨干企业,新建50家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

14、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产业规模约1500亿元,培育13家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四)发展重点。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培育和引进新材料总部企业。在新材料支撑领域、优势领域、新兴领域,重点支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1支撑领域。通过培育和引进符合低碳绿色要求的关键材料研发、产业化项目,完善我市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等产业链,为经济发展提供材料支撑。(1)电子信息材料。平板显示材料领域重点支持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用彩色滤光片、靶材、透明导电膜玻璃、偏光片、掩膜版等关键原辅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15、)等新型显示技术领域新材料的应用研发及产业化。半导体照明材料领域重点支持衬底材料、外延片、荧光粉、封装材料等新材料研发。微电子材料领域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新一代高温半导体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信息存储及读取材料、压电晶体材料、高性能覆导电性材料、电子浆料等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光电子材料领域重点支持光纤材料、激光材料、红外探测器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2)新能源材料。新型储能材料领域重点支持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高能储氢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等新材料研发。太阳能材料领域重点支持低成本、高性能太阳能光伏、光热材料及建筑一体化材料的研发。(3)生物材料。重点支持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生物活性材料、诊断和治疗材料、可降解和吸收生物材料、人造血液等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2优势领域。大力扶持我市已形成一定比较优势的新型功能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鼓励高性能膜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支持特种玻璃、高性能功能陶瓷等新材料研发。推动镁铝、镁钛、硬质等新型合金材料产业化应用研究。3新兴领域。关注新材料发展动向,结合我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