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教学提纲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455369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教学提纲(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简介 (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袁世凯,(一)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简介,直系军阀冯国璋,皖系军阀段祺瑞,奉系军阀张作霖,(一)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简介,吴佩孚,孙 传 芳,(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1、军阀混战,社会动荡 2、专制卖国,主

2、权沦丧 3、经济落后,人民贫困 以湖南醴陵的情况为例:据1918年12月醴陵灾户调查总表记载,该县屡遭兵灾,遭灾户达47901户,被杀者22542人,被伤者1917人,房屋被焚毁14752栋,荒田10490亩,财产损失共计19410281元。 章伯锋、李宗一主编北洋军阀第一册,武汉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512页,卖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批准二十一条 的签字文件,(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辛亥之后,去满洲一国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暴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孙中山 这哪里是中华民国,分明是中华官国、中华匪国! 陈独秀,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反封建

3、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科学 民主和科学的具体涵义: 在陈独秀看来,民主,既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制度,也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科学则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他强调要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他提倡民主和科学,是为了实现在中国建立“西洋式的新国家”即西方式的资产阶级现代国家这个目标。,(二)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内容切中时弊,振聋发聩。有力挑战和批判了两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封建礼教。 2、没有因批判孔学而否定全部中国的

4、全部传统文化,而是为了批判孔学对人民思想的禁锢,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地位,促使人们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3、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三)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讨论: 请结合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实际以及国内国际环境,分析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十月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二)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李大钊,(一)十月革命的意义和影响,1. 意义,俄国十月革命,2. 十月革命的影响,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1)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通过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新生的苏联号召反对帝国主义,

5、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二)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李大钊,十月革命所开始的,“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仿佛在沉沉的深夜中地一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路。 李大钊,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一)五四运动的爆发,巴黎和会,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上左为北大校长蔡元培。,(二)五四运动的历史

6、特点,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 马克思主义的传 播及其与工人运 动的结合。,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曹、陆、章三个卖国贼终于被免职,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通告,“五四”时期出版的主要进步报刊,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一)早期马克

7、思主义者的队伍,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首先,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 陈独秀。 其次,是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 蔡和森、周恩来等。 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 的活动家,其代表是董必武等。,1920年底给蔡和森的回信: “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奈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办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毛泽东,(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

8、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新取向:,从生存竞争到提倡互助: 从民主主义到提倡平民主义; 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到提倡世界主义、大同主义;,从学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提倡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共产主义小组分布图,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组织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成员合影,第二,到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第三,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

9、史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一大”会址(今上海兴业路76号)和出席会议的代表。,(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讨论题: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7月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以及党成立后

10、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探索,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京汉铁路罢工领导者施洋,毛主席去安源,农协会使用过的梭镖 和清算地主的算盘,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 (二)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三)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四)大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一)国共合作的形成,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帮助下,中共三大决定同

11、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孙中山,陈独秀,马林,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1、革命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2、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 3、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有力推动。,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在1924年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同时强调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应当“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在民生主义中,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上图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下图

12、为孙中山等步出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二)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1、1924年5月国共合作成立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2、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 3、1925年初和十月,分别进行第一次、第二次东征, 东征,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4、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国民政府所属 军队统一改变为国民革命军。 5、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 6、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 7、1927年3月,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北伐战争,(三)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对大革命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1、北伐战争的基本口号是反帝反封建。提出这个口号的是中国共产党。 2、大革命是在以国共

13、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3、北伐战争是在工农群众的支持下取得胜利的,而中国共产党是工农群众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4、共产党人不仅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5、共产党员在战斗中起着先锋和表率作用。,北伐时期的周恩来,叶挺,在北伐战争中,有一支威震敌胆、名扬天下的北伐先锋部队叶挺独立团。这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武装力量,连以上干部全是共产党员,士兵中也有许多党员和团员,是北伐军中政治素质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它是周恩来抽调黄埔军校毕业生中的革命青年和共

14、产党员为骨干组建的部队。,图为汀泗桥战役中北伐军缴获敌人的武器。,(四)大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意义 (1)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根本打垮了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国共两党在组织上获得发展,理论上各自取得新 成就,尤其是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得到了锻炼,开 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并从失败中汲 取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重 要性 。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新的发展。,廖仲恺,2、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阶级成分复杂,利益取向和政治意向不同。 (2)对新三民主义的理解国共两党存在着原则上的分歧。 (3)中国共产党的处在幼年阶段;陈独秀的“二次革命” 论,放弃领导权,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4)孙中山、廖仲恺等国共合作的中坚人物先后去世 (5)帝国主义的干涉。,思考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的 旗帜?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出现了哪些新面貌?,参考书目 1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12月) 2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1919年5月)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下半年) 4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节选)(1922年7月) 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