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421355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25. 词五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教学重难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3、准确默写,理解运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

2、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3、 品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

3、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曼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1.背景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在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到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陈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两人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两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辛弃疾赋闲时写给他的好朋友陈亮的。 “壮词”意思是壮怀激烈之词。2. 诗有“诗眼”,就是那篇文章或诗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词或句子。对与词来说,我们姑且为“词眼”。这首词的“词眼”就在题目里,是 这个“壮”字的含义又

4、是什么呢? 3.翻译: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美餐,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4.主题:破阵子塑造了一个壮岁驰骋疆场、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形象,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的情怀和壮志未酬的失落。5. 把握三首词的感情。 (1) 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 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3) 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学生讨论,教师答疑。 答

5、案提示: (1)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相同: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4、 课堂小结总体分析: 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5、 板书设计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6、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六、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 背诵这五首诗,课后查询有关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相关资料。教学反思词五首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的第25课,包括温庭筠望江南、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武陵春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对诗词进行欣赏。教材是按词作者生活年代的先后排列几首选词的顺序的。这本身没有什么必然合理的逻辑性,如果以词的风格分类,更适合教学中的整体把握及学生形成整体认知。所以我在教学本课时,没有按教材给的顺序依次学习,而是按其词风之豪放与婉约,分成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婉约风格的望江南和武陵春,第二课时讲豪放风

7、格的渔家傲、江城子和破阵子。教婉约风格的望江南和武陵春时,我设计了两个环节:读品;提出了三个问题:1、这两首词分别写了什么?请用一句话说出你的理解。提示:谁+干什么(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表达了什么感情? 2、根据你对词的品读、理解,你认为这两首词中的哪一个女子的愁更深重些?为什么?3、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讲豪放风格的渔家傲、江城子和破阵子时,为了更好的把握三首词的感情,我设计了这样四个问题: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3、 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4、爱国是一种

8、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两节课我都把读放在首要位置,第一课时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语速、语调、语气、停顿,力求读出情感,但学生朗读时情感的把握不够好。第二课时我播放三首词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在听时不仅要注意朗读者是怎么处理语速、语调、语气、停顿的,而且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我先让学生同桌互相朗读,并根据语速、语调、语气、停顿四项互相评分。然后,我采取了齐读、分组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读。这一读,课堂的气氛明显热烈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朗读时情感的把握有了明显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不仅如此,动情的诵读也带动了细致的品味。词五首的教学没有按照“老师讲,学生听、抄”的教学模式,是自己教学的一次新尝试,但却存在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没能做到字词串讲逐句落实,会对古诗文赏析的考试有影响,因为中考的古诗文赏析题出得相当细。也许我们的突破就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实现的,我们的完美就是在一个个的遗憾中成就的。词五首的教学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