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生物中心主义讲解材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406465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讲生物中心主义讲解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8讲生物中心主义讲解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8讲生物中心主义讲解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8讲生物中心主义讲解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8讲生物中心主义讲解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讲生物中心主义讲解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讲生物中心主义讲解材料(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讲 生物中心主义,案例 北京猿人的生活环境 地点:北京周口店 人物出场: 北京猿人,50万年前 新洞人,1020万年前 山顶洞人,13万年前 动物出场: 早期偏冷,可能还处于明德里斯间冰期的初期,喜冷的动物如狼獾、洞熊、扁角大角鹿、披毛犀等在动物化石中占优势。 中、晚期较温暖,喜暖的动物 如竹鼠、硕猕猴、德氏水牛、无颈鬃豪猪等占优势。 安氏鸵鸟和巨副驼等动物化石,证实这里有过干旱的时期,出现过草原甚至沙漠。 而水獭、居氏巨河狸、河狸等喜水栖动物的发现,又表明这里也曾出现过大面积的水域。,当我们慨叹无法亲眼看见当年北京人日常看到的众多的动物和植物时,一种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 它们有些已经永远

2、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些曾经在地球上繁衍的生命,建国初期,野生华南虎的数量还有4000多头。 经过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持续进行的大规模捕杀,华南虎种群遭受重 创,一蹶不振。 当时,政府宣布华南虎为“四害”之一,除虎如同剿匪,大打人民战争,还组织专门的打虎队,由解放军和民兵协同作战,赶尽杀绝。例 如,1956年冬,福建的部队和民兵捕杀了530只虎、豹。在这场运动中,江西的南昌、九江、吉安以及抚州捕杀了150多只老虎。1959年冬,贵州有 30多头虎、豹遭猎捕。1963年广东北部共捕杀了17只老虎,雷州半岛也有17只被捕杀。1953年至1963年,有一个专业打虎队在粤东、闽西、赣南 共捕杀了13

3、0多只虎、豹。在围歼华南虎的战役中,涌现出许多打虎英雄。,20世纪50-60年代 中国华南虎分布,地球上科学归类的物种约有140多万种 存在着3000至4000万计的生命形式 生命的多样性中潜藏着大量的医药的、农业的、经济的、美学的、娱乐的和科学的价值 我们需要依赖其它的生命形式才能生存 人为因素导致生物灭绝率大增 问题: 我们与其它生命形式有什么伦理上的关系吗? 以生命为中心的或称之为生物中心的伦理学合理吗 对时间的思考:古时,月、日,以星象为参考,众生皆一 今时,以秒、分、时、区为参考,以人为本,因盲而不知,不为,视而不见,寓言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遇于

4、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当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庄子应帝王,8.1 概述,环保主义者不满意传统的环境伦理分析,对进行的伦理学拓展也认为不足以应对紧迫的环境问题 对已经公认的现象视而不见是非常不合理的 存在是引起重视的第一步 环境伦理来自哲学家?还是环境主义者? 环境主义者更热衷于彻底转变伦理观念,而不是囿于传统的伦理原则,传统伦理拓展主义的三个问题,人本主义 越象人越容易获得道德身份 个体主义(个人主义) 个体动物可拥有道德身份,物种则不行。忽略联系 拓展目的不在于提出新的环境伦理理论 应用性的伦理;局限性、批评性、否定性

5、,8.2 何谓环境哲学?,看看环境主义者的观点、行为 在对现存的环境问题口诛笔伐,甚至流血牺牲后,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 环境哲学即是这种思考的产物。它要考察问题的根源,人们为什么对环境问题苦恼,为什么应该苦恼?,为什么对死亡有恐惧? 构成生命的要素中,哪些东西引起我们的尊重? 当你看到摧残生命的行为时,什么样的情感让你感到痛苦、不妥或不安? 生命的正常与不正常,心经 五蕴皆空 色、受、想、行、识 五蕴拆开就没有人了 林的观点 空:空间 时间:空间中的运动 痛苦来自五蕴,不可避五蕴来逃避,8.3 工具价值、内在价值和固有价值,工具价值是指其有用的功能 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

6、是指它本身有价值而非其可供使用的特征 固有价值是指事物本身对它自己为善(或有好处),它独立于任何来自人类的评价。,工具价值,吉佛德平肖(Gifford Pinchot)的保护主义运动强调森林和荒野的工具价值 几乎任何功利的和经济的计划(建议)均出自对自然的工具价值方面的考虑 失去了或即将失去的东西,人们才感到它的宝贵,或它存在的价值 干净的空气、水、食物和充足的阳光 体育产业、保护区,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象征意义上的、美学上的、文化上的 纪念意义的物品 友谊 自由钟(Liberty Bell),泰姬玛哈尔陵(Taj Mahal)或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的

7、大卫雕塑(David),固有价值(inherent worth),强烈的争论 有人认为,谈完全独立于人类评价的“价值”毫无意义 。 有人认为,固有价值的讨论还是有意义的。如人类自己拥有固有价值。人的固有价值独立于他人的评价。 人以外的生物或事物可否拥有固有价值? 有些环境主义者认为众生皆有固有价值 动物保护主义者认为至少某些动物拥有固有价值,纯自然物体或生态系统拥有固有价值有无意义? 事物得有什么样的背景才能拥有固有价值? 赋予某事物以固有价值有何实践上的意义?,8.4 生物中心主义伦理学和敬畏生命,“生物中心伦理”(Biocentric Ethics)认为 所有生命均有固有价值 生物中心一词

8、是指“以生命为中心” 阿尔伯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的“敬畏生命”理论 生物中心伦理的一个早期版本,施韦泽(Schweitzer)的伦理思想,现代工业社会使生活之善与自然之善之间的联系越来越远 科学和技术的提高带来了工业化社会,它将自然当作冷漠的、无价值的、机械的力量,从而分割开伦理与自然的联系。 现代科学把自然看作机器,它遵从物理和力学定律。自然本身没有什么“善”(也无所谓恶)。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类伦理就没有了基础,伦理价值只是个人的看法或感觉。现代工业社会里的战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官僚主义、无意义的工作及文化坠落都缘自这种分离行为,施韦泽(Schweitzer

9、)的伦理学思想寻求重建自然和伦理之间的联系 他确信自然界有善的存在,固有价值可帮助给人类伦理以一基础。 施韦泽(Schweitzer)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想法概括在其“敬畏生命”中。,施韦泽(Schweitzer)认为,人类感情的最基本的事实是“我是个要活下去的生命,是众生之一员”。伦理就从我们完全明白完全敬畏下面这一事实开始: 成为思考型动物的人感到,敬畏每个想生存下去的生命,如同敬畏他自己的生命一样。他如体验自己的生命一样体验其它生命。他接受生命之善:维持生命,改善生命、培养其能发展的最大的价值;同时知道生命之恶: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抑生命之发展。这是绝对的、根本的道德准则。,施韦泽(Sch

10、weitzer)没有简单地把敬畏生命想象成某种法则,那种我们可应用于具体问题的法则。敬畏生命更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确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而不仅仅是我们该做什么。它描述的是一种品性,或是种品德,而非行为规范。一个有道德的人应持这样的态度:敬畏任何有固有价值的生命。,8.5 伦理学和品德,对许多传统伦理学说如功利主义、道义论和自然法则的拥护者而言,伦理学的根本问题是“我该如何行?”伦理学目标在于澄清和论证能指导我们行为的规则或原则。哲学家的工作在于论证这些规则,要证明为什么所有理性的人应当遵循它。,但施韦泽(Schweitzer)并未把敬畏生命当作一个伦理法则。敬畏生命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所采取的一种

11、态度。在这个意义上,施韦泽(Schweitzer)的伦理学不是着重于回答“我该如何行?”这个问题,而是“我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其观点不仅仅是个规范的伦理,而是指品性和素质,不是指行为。,这一转变代表着一种向哲学伦理学传统的回归 品德伦理(An Ethics of Virtue)强调道德品质,或品德,而不是规范或原则。 伦理学体系如功利主义、道义论和自然法则则着重于人类行为(actions),寻求论证行为正确与错误的规范和原则。 品质伦理学描述和论证道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品德,以此来构筑道德高尚的人的哲学内涵。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就是那些使人们过着有意义和充实的生活的品格特征。,塞格夫(Sago

12、ff)认为,一个令人满意的环境伦理学必须不仅应涉及那些确定你要怎么样去做的评价,而且应涉及确定你是什么样的人的评价。 自我是由最根本的素质、态度、价值和信仰所确定的。这样,当环境哲学要求你改变对待自然的最根本的态度时,实际上是要你改变自己。,8.6 泰勒(Taylor)的生物中心伦理,保罗泰勒(Paul Taylor):尊重自然(Respect for Nature,1986)在哲学上论证了生物中心伦理 他认为: 我论证的环境伦理理论的中心原则(tenet)是:当其要表达和体现的具体的最终的道德态度是,我称之为尊敬自然时,其行为和品德就是好的和道德的。,泰勒(Taylor)的解释和论证,1、所

13、有有生命的物体都有其自身的善 所有生命是“生命的目的中心” 认识到了所有生物的固有价值就是接纳了尊敬自然作为“最根本道德态度” 2、真实(real)与表象(apparent)的善的区别 一个事物之善不总是与该事物认为是其善相一致,似乎对我是善(主观)或许并不真正地是对我是善(客观地)。,什么样的存在(entity)有其客观性的善呢?,比如考虑一只蝴蝶,我们不好说它的利益或偏好,我们或许会在考虑其善或愿望时断然否认它有什么价值,但当我们了解了其生命周期,且知道这一过程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时,我们不难说出什么对它有利什么对它有害甚至当我们考虑极简单的动物有机体,如单细胞原生动物时,一个熟悉生物学的人可

14、以很轻松地说出什么对它有利或有害,什么样的环境改变对其有利与不利,什么样的物理环境适宜或不适宜。我们对这种有机体知之愈多,我们越可以更好地判断某事物对其利益有利还是无利12,众生皆有善,因为所有生命都是“生命目的中心”,每个物种都不同目的,但所有的事物都有目的,总的来说,其目的就是生长、发展、持续和繁衍。生命本身在它向此目的前进的意义上讲是有方向性的,每个生命都是这一有目标行为的中心,每个活物都是“生命的目的中心”。 施韦泽(Schweitzer)的话是“我只是想要活下去的众生之一员”,泰勒(Taylor)的“生命的目的中心”概念,生命的目的中心是说其内在功能及外在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能维持机体

15、的存在使之可成功地进行生物行为,能繁衍种群后代,并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正是一个有机体的这些旨在使其善成为现实的功能上的联系使得它成为行为的目的中心。,所有生命皆具有道德身份,在固有价值意义上我们对其负有责任 一个事物有其自身之善与拥有固有价值之间有何联系呢?拥有其自身之善使得一个生物有可能成为人的责任的客体,即,只有当一个事物其自身之善可被提高时,我们才有责任去提高去保护它的善。因此有其自身之善对一个生物拥有固有价值是必要的,泰勒(Taylor)的“生物中心展望”(biocentric outlook),四个中心信条: 其一,人类与其它生命一样,在同样意义上同样条件下被认为是地球生命团体中

16、的成员。 其二,包括人类的所有物种是互相依赖的系统的一部分。 其三,所有生物以其自己的方式追寻自身的善(生命信仰之目的中心)。 第四,人类被理解为并非天生地超越其它生命,泰勒(Taylor)解释说,生物中心展望是一种感受自然的方式,所有理性及知其事实的人们都该接受它,8.7应用意义,泰勒(Taylor)的规范伦理学集中在两个基本问题上: 一、由尊重自然情感而来的一般规范或责任。 二、解决人与其它生物之间冲突的优先权法则。,泰勒(Taylor)提出四个一般性责任: 无毒害法则(nonmaleficence) 不干涉法则(noninterference) 忠诚法则(fidelity) 重构公平法则(restitutive justice),无毒害责任要求我们不伤害任何生物 消极责任 不干涉原则要求我们不干涉个体生物的自由,也不去干涉生态系统或生物群落 不应当人为地妨碍生物体自由地追求其善,也不应当破坏它们为达到目的而必需的东西 不应当捕捉或奴役生物体,也不应做对其健康和营养不利的事,不干涉义务要求我们“不要势图操纵、控制、改变或管理自然生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