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复习归纳)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350628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复习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鱼我所欲也(复习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鱼我所欲也(复习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鱼我所欲也(复习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复习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复习归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一、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

2、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些祸患我不躲避。假使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什么不

3、可以使用呢?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避免祸患的手段,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凭借这种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凭借某种手段就可以逃避祸患,而有的人却不肯去干。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没有礼貌的地吆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的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踢过去给人家,就连乞丐也不屑接受。高位厚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么这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宫室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过去宁愿身死

4、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宫室的华丽却接受了;过去宁可身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过去宁可身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三、重点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重点字词1、语音。箪(dn) 蹴(c) 羹(gng) 死亦我所恶(w) 2、通假字。(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乡, 通“向”,从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5、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词“吗”(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一词多义。 为:(1)今为所识穷乏者。(为了) (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做,接受)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采用)得:(1)二者不可得兼。(得到)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感激)则:(1)得之则生。(就) (2)则凡可以得生者。(那么) (3)万钟则不辩礼义(如果)与:(1)蹴尔而与之。(给)(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吗”)4、古今异义。一豆羹:豆:古义: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今义:名词,豆类农作物。5、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

6、词。“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原意为增加,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好处,益处。(三)结构内容。第一部分(第1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部分(第2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 先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本心赋予人巨大的力量。再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是丧失人的本性。批评见利忘义的行为。 (四)文章中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章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舍生而取义”。(五)写作特点1议论严密,层层深入。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

7、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化。2善用比喻。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第二段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比喻守义不辱,形象生动。3善用对比。第一段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四、考点训练(一)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_,作者是_时期的_,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_ 。

8、(二)给加点字注音。箪( ) 蹴( ) 羹( ) 死亦我所恶( ) (三)解释加点的词。 1、二者不可得兼( )( ) 2、故不为苟得也 ( )( ) 3、故患有所不辟也 ( )( )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5、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7、贤者能勿丧耳。( ) 8、呼尔而与之( )9、蹴尔而与之( )( ) 10、乞人不屑也( )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12、万钟于我何加焉 ( ) 1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14、乡为身死而不受 ( ) 15、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 16、是亦不可以已乎 ( ) 17、行道之人弗受( )(四)翻译句子

9、。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_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3、是亦不可以已乎? _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_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_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五)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 _。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_。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_,_。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_。 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

10、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_,_。 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_,_,_。 8、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_,_;_,_。(六)简答题。1、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_2、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什么?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什么?答:_3、人的本心是什么? 答:_4、文章开篇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_ _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_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 答:_7、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40字内) 答:_8、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答:_9、本文所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