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贞《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复习2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315406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79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爱贞《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复习2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陈爱贞《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复习2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陈爱贞《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复习2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陈爱贞《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复习2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陈爱贞《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复习2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爱贞《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复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爱贞《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复习2(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2011年12月23日,01,02,03,04,选择题,1.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那么将出现( )趋势。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 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 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 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2.如果机会成本递增,国际贸易将导致( )。 A.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而且出口的生产成本不变。 B.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而且出口的生产成本下降。 C.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而且出口的生产成本下降。 D.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而且出口的生产成本上升。,3.根据里昂惕夫悖论的

2、经验研究结果是( )。 A.美国虽然资本丰富,但美国出口产品比进口产品的劳动密集度更高。 B.美国的长期出口增长速度远远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C.贸易减少了而不是增长率美国居民的福利。 D.美国主要与其他工业化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贸易。,4. 李嘉图模型没有涉及()。 A 贸易条件的确定 B 贸易模式的确定 C 贸易原因的确定 D 贸易是否得益 5.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一国的消费点:( ) A.在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上方 B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上 C.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上或之内 D.位置不可判定,判断说明题,1. A国生产电视机的劳动生产率比B国低,则A国生产电视机不具有成本优势。

3、 错。如果A国的工资率低于B国,A国还是可以具有成本优势。 2. A地与B地GDP一样大,但A地距离C地相比于B地距离C地距离更远,则根据引力模型,A地与C地之间的贸易量一定小于B地与C地之间的贸易量。 错。以下几种情况都可能导致A地与C地间的贸易量更大:(1)A地与C地属于同一个国家,但B地与C地属于两个国家;(2)A地与C地的文化更接近;(3)A地与C地之间交通更便捷;(4)A地与C地间贸易历史更长。,3. 在多种产品模型中,当本国对国外的工资率之比下降时,本国生产的产品种类将增多。 对。aLiw本 a *Li w外的情况下,该产品在本国生产。本国工资率下降会有更多的产品符合该条件。 错。

4、如果本国工资率下降的幅度比较小,没有更多产品符合在本国生产成本更低,则本国生产的产品种类不变。 4. 生产技术水平的差异是解释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现实差距的唯一原因。 错。除此还有产品价格差异、技术水平差异,国际贸易政策等因素。,5.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发达国家的蓝领工人反对全球化是合理的。 错。从国家层面来看,发达国家能从中获利,则可以通过二次分配等方式使蓝领工人获利。,计算题分析题,1. 有A国有4000单位的劳动供给,B国有2400单位的劳动供给,生产网球和球拍两种产品,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如下表所示: (1)B国用球拍衡量的网球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哪个国家出口球拍,为什

5、么(4分),(2)发生国际贸易前,B国的网球相对价格是多少?如果贸易后两国完全专业化分工生产,则B国的工资率是比A国高还是低?(5分) 所以B国的工资率比A国高。,(3)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在贸易均衡的状态下,网球的相对价格区间是多少。(4分) 网球的相对价格区间是 1/5, 1/3。,(4)假定世界对网球的相对需求=1.5球拍的相对价格,则贸易均衡时网球的相对价格是多少?贸易模式是什么?说明两国贸易所得如何?(8分) 贸易均衡时网球的相对价格是1/3。 贸易模式是B国专业化分工生产网球,出口网球并进口球拍;A国同时生产网球和球拍,出口球拍并进口网球。 贸易所得为B国福利增加,A国福利没有变

6、化,即没有贸易所得。,(5)假设B国的劳动力资源增加了1000个单位,这会对贸易模式产生何种影响。(3分) 由于两国的比较优势没有变化,所以贸易模式不变。 (6)假设A国生产每单位网球所需要的劳动力减少到1个单位。贸易模式又是否会发生何种变化?(3分) 所以A国将出口球拍,B国出口网球。,2. A国是个大国,拥有的总资源量为:6000单位的劳动和600单位的土地。在封闭经济情况下A国达到生产均衡时,棉布生产的要素投入比例为:土地:劳动=1:20,粮食生产的要素投入比例为:土地:劳动=1:5。现A国打开国门与B国进行国际贸易,A国和B国技术相同。分析下面几种情形。 (1)B国是个小国,拥有的总资

7、源量为:121单位的劳动和11单位的土地,其对国际价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分析B国将进口什么产品,且其生产什么产品以及资源如何分配?A国的生产是否发生怎样的变化?(10分),因为 则A国是土地丰裕型。 所以粮食是土地密集型产品,B国出口棉布。 因为两国技术一样,且B国是小国,贸易后A国相对价格不变,则A国两部门要素投入比例不变,且B国与A国一样。 B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因为B国: A国生产不变,(2)B国也是个大国,拥有的总资源量为:4000单位的劳动和800单位的土地。那么贸易模式如何?请结合图形分析,对外贸易后,B国两个部门的产量是否发生怎样的变化?谁是贸易的受益者,谁又是贸易的受损者?(

8、10分) 10 4000/800=5,所以A国是劳动丰裕型。A国将出口棉布,B国将出口来粮食。,贸易后B国粮食的相对价格上升,土地相对价格上升,两个部门的要素投入比例T/L都会下降,B国粮食产量上升,棉布产量下降。 土地所有者受益、劳动者受损。 (3)B国也是个大国,拥有的总资源量为:4000单位的劳动和800单位的土地。两国发生贸易市场达到均衡后,如果A国由于开垦增加了400单位土地,那么A国产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两种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0分),A国土地增加,土地相对价格下降,两个部门的要素投入比例T/L上升,W/PC=MPLC上升,W/Pf=MPLf 上升,所以劳动者

9、实际收入增加,土地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减少。 一般来说两个部门产量都会增加,但粮食增长幅度大。,(4)B国也是个大国,拥有的总资源量为:4000单位的劳动和800单位的土地。如果在发生国际贸易之前,A国由于开垦增加了900单位土地,那么发生国际贸易之后,A国产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两种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8分) LA/TA=6000/1500=4 LB/TB=5,所以A国变成了土地丰裕型,将出口粮食。 随着贸易带来的粮食相对价格上升,粮食产量上升,棉布产量下降,土地所有者实际收入增加,劳动所有者实际收入减少。,考试题型分析,近三年题型分布 一、单选题 (大概15分) 二、判断分析

10、题(大概2025分) 三、计算分析题 (大概5560分) 下面讲计算分析题的分布,1. 比较优势模型(比较简单),两个国家、两种产品 问题: 哪个国家在哪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贸易均衡时相对价格是多少? 贸易模式是什么? 贸易所得是什么?(说明贸易带来的利益;或说明如何从国际贸易中获益),【例题】,假设A国拥有600个单位的劳动力,B国拥有1000个单位的劳动力,两国均生产布匹和小麦。在A国,生产1码布匹需要3个单位的劳动力,生产1蒲式耳小麦需要2个单位的劳动力。而在B国,生产1码布匹需要5个单位的劳动力,生产1蒲式耳小麦需要2个单位的劳动力。 (1)A国用布匹衡量的小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哪

11、个国家出口小麦,为什么? (2)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在贸易均衡的状态下,小麦的相对价格区间是多少? (3)如果国际贸易均衡下小麦的相对价格居于区间的中点,说明国际贸易带来的贸易利益。 (4)假设A国的劳动力资源增加到1200个单位,这会对贸易模式产生何种影响? (5)如果布匹的技术获得很大突破,两个国家生产布匹的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对于布匹的需求也增长很快,使得该行业成为一个垄断竞争的行业。则这会对贸易模式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1)A国用布匹衡量的小麦的机会成本=小麦的单位劳动投入/布匹的单位劳动投入=2/3。B国用布匹衡量的小麦的机会成本= 2/52/3 所以B国生产小麦具有比较优

12、势,该国将出口小麦。 (2)贸易均衡状态下,小麦的相对价格为2/5,2/3。,(3)即小麦的相对价格将等于8/15,以A国为例,如果自己生产小麦,每生产1单位需要投入劳动2单位。但如果生产布匹,每生产1单位布匹需要投入劳动3单位,但可以换回15/8单位的小麦,这意味着通过这种间接方式生产的小麦,1单位只需要劳动投入38/15=8/5,小于自己生产的劳动投入2单位。 (4)这对两国的贸易模式不会产生影响,因为在A国的劳动力资源从600增加到1200个单位时,只是引起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平移,并没有改变两国小麦和布匹的比较优势,所以不会改变两国的贸易模式。 (5)这可能使得产业间贸易变成产业内

13、贸易。由于产业内贸易不取决于比较优势,其反映的是规模效应,规模经济发展是由历史或偶然因素而推动的,因此哪个国家将生产布匹无法判断。,2. H-O模型,问题: 贸易模式是什么? 如果一种要素禀赋发生改变,资源分配如何变化?生产分工和贸易模式如何变化? 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如何变化? 埃其沃斯盒形图 【例题】参考期中考第2大题,3. 贸易政策效应分析,问题: 计算均衡价格、贸易量 实施关税(或配额、补贴)后,价格、贸易量的变化?福利分析? 有效保护率如何计算? 某一贸易政策理论依据是什么?(如幼稚产业保护论) 提供曲线(P105-107),【例题】,1. A国对汽车的需求曲线为D110020P,供给曲

14、线为S12020P。同时,B国的需求曲线为D28020P,供给曲线为S24020P。 (1)分析说明哪个国家是汽车的进口国,并计算出自由贸易时的汽车贸易量和世界价格。 令S2-D2=40 + 40 P=D1-S1=8040 P 求得世界价格p1.50。代入有D1 S1,所以A国为汽车进口国。贸易量705020,(2)如果出口国对每出口一单位产品提供0.5的从量补贴,画图说明并计算出口补贴对出口国总福利的影响。 出口补贴使得S2-D2=40 + 40 P=D1-S1=8040(P-0.5) 求得p=1.75。 出口量为:401.75-40=30,P=1.5时D28020P=50 P=1.75时D

15、28020P=45 P=1.5时S24020P=70 P=1.75时S24020P=75 社会总福利影响为净损失b+d+e+f+g=0.50.255+0.50.255+0.2530=8.75,(3)如果出口国同时进口小麦,用提供曲线表明该国对汽车出口补贴的影响。 1为出口补贴前的均衡点,2为出口补贴后的均衡点.,(4)如果出口国应进口国的要求把汽车出口量控制在10,画图说明并计算出口国与进口国消费者所支付的汽车价格,以及对出口国的总福利影响。 S2-D2=40 + 40 P=10 p=1.25 即出口国国内汽车价格为1.25 D1-S1=8040 P=10 p=1.75 即进口国国内汽车价格为

16、1.75,P=1.5时D28020P=50 P=1.25时D28020P=55 P=1.5时S24020P=70 P=1.25时S24020P=65 对出口国:消费者剩余增加=a 生产者剩余减少=a+b+c+d 配额租=c+e 所以总福利= e-(b+d)=100.25-(0.50.255+0.50.255)=1.25,例题,2. 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其贸易保护的程度越来越大。如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采用过进口替代战略以促进本国的工业化发展;国际上整车和零部件的关税税率一般分别在7%10%和5%7%之间,二者的税差很小。而我国对整车和零部件的关税税率分别为25%和10%。二者之间的税差达到15%。请分析: (1)发展中国家采取进口替代战略发展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 (2)我国整车和零部件的关税税率差与国际有如此大的差异,原因和目的是什么?,(1)主要理论依据是幼稚产业保护论,其理论基础是学习曲线,以及外部规模经济。一旦一个产业随着累计产量的增加或者行业规模的扩大可以产生规模经济,那么它就会从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