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7314180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5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华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金华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金华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金华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金华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华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华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页,共 12页 月考语文试卷月考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1.古诗文默写。 遥怜故园菊, 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 _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峨眉山月半轮秋, _ 。(李白峨眉山月歌) 经典古诗文中有许多诗句表现诗人思乡怀亲的情感,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的“乡书 何处达? _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 _ ”;如李 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 _ , _ ”。也有许多诗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_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的 另一首诗峨眉山月歌中的“夜发清溪向三

2、峡, _ ”也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 情。 二、其他(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0.0 分) 2.阅读下面文段,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 的光, (hng)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 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选自春)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 !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 雪花,飘然( l)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选自雨的四季)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ng) _ 托( l) _ 临

3、 加点字“晕”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_ Ayn Byn 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_ A妆 B装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乡书 何处达 _ 俄而 雪骤 _ 相委 而去 _ 下车引 之 _ 4.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敬辞或谦辞。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 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辞。 示例:称自己的见解粗俗浅薄,可以说“鄙见”“愚见”。 (1)称对方父亲说“_”;(2)请别人去家中做客“欢迎光临_”。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8.0 分) 5.西游记中孙悟空结交某些神仙朋友的方式,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请根据 下列内容,分

4、别选出相应的神仙。 _ 笑道:“那猴儿才自变庙宇哄我。我正要捣他窗棂,踢他门扇,他就纵一纵, 又渺无踪迹。可怪!可怪!” 第 2页,共 12页 _ 笑道:“我把你这个泼猴!你瞒谁哩?你倒在我观里,把我人参果树打倒,你 连夜走在此间,还不招认,遮饰甚么?不要走!趁早去还我树来!” _ 奏到:“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 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 A镇元大仙 B二郎神 C哪吒三太子 D太上老君 6.阅读下面朝花夕拾中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 么?”我说

5、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 许你没有留心。到大橱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点珠子这类东 西” (乙)“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 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 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 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甲文中的“她”指的是 _ (人名),乙文中的她指的是 _ (人名)。 鲁迅对甲乙两文中的人物持怎么样的态度?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6、) 7.古诗阅读 秋斋独宿 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夜半鸟惊栖”与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营造的意境相同,请体会其妙处。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说说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8.文言文阅读 (甲) 谢仁祖 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诸人咸共叹之,曰: “年少,一坐之颜回 。”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谢仁祖:谢尚,字仁祖,谢豫章的儿子。谢豫章:谢鲲,曾任豫章太守。 将:带领。自参上流:自处于上等名流之中。上流,上等。咸:全,都。 颜回:春秋时

7、鲁国人,对孔子的学说深有体会,孔子很赏识他。尼父(f):孔 子,字仲尼,尊称为尼父。 (乙)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 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 门生归白 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 坦腹 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逸少,因嫁女与焉。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郗(x)太傅:郗鉴,曾兼徐州刺史,镇守京口。王丞相:即王导。 白:禀告,陈述。矜持:拘谨。坦腹:敞开上衣,露出腹部。逸少:王羲之, 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_ A尔时语 已神悟丞相语 郗信 B因 嫁女与焉未若柳絮

8、因 风起 C一坐 之颜回坐 无尼父 第 3页,共 12页 D访之,乃 逸少去后乃 至 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结合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甲乙两则选文分别出自世说新语的“言语”和“雅量”,请根据助读资料,并结合 选文内容分别探究其归为“言语”和“雅量”的原因。 助读资料 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 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可 是一般却说得很得体、巧妙。 雅量,指宽宏的气量。魏晋时代讲究名士风度,不管内心活 动如何,只能深藏不露,表现出来的应是宽容、平

9、和、若无 其事,就是说,见喜不喜,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遇事不改 常态,不失名士风流。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5.0 分) 9.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北国的春风 文/林斤澜 北京人说: “春脖子短。 ”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 冬天刚刚过去, 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到土、刮土,眼睛也 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思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 确。褒贬起来着重在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 样的名句是老

10、窖名酒,色香味俱全。这四句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 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着大地,像柳丝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滋润。这才草长、 花开、鸟飞,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到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我下乡的好 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 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 背阴的岩下, 积雪冷森森。 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 会一夜之间, 春风来了。 忽然从塞外的苍苍原野, 莽莽沙漠, 滚滚而来。 A 从 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 B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水开裂了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 里,我

11、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 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嘎吧嘎吧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拱苞了。清早,人们穿着老羊皮背心,用荆条 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梯田。春风呼啦呼啦地,帮助呼哧呼哧 的人们,把粪肥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得喜欢得不行时,连捎来的粗暴,也只觉得 解气。要不,猜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 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积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 雨,整天好比穿着湿

12、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能不怀念北 国的春风! 第 4页,共 12页 第一段中的“春脖子短”中“脖子”的含义是什么? 语言品析。在 A、B 中任选一句,结合加点字词,体会表达效果。 A从关外扑 过山头,漫 过山梁,插 山沟、灌 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 B轰 的一声,是哪里的河水开裂了吧。嘎的一声 ,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朗读设计。 春风呼啦呼啦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这句话的重音应该在 _ 这几个词上,整句话的朗读语速应该是 _ 的。 与朱自清的春比较,北国的春风和南国的春风各有哪些特点?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

13、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选自春)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父亲的手艺 颜庭会 父亲祖籍山东东平,爷爷是做小买卖的, 1957 年带领父亲的哑巴哥哥和年幼的弟 弟逃荒来到晋南, 一家人艰难维生。 已经结婚的父亲当时在山东淄博一个矿上工作, 每月收入能达几十元。为了整个家庭的生存,他听从父母的召唤,辞掉工作,回到 一贫如洗的“家”,担负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 靠着手艺和技能,父亲慢慢在人生地不熟的晋南立足。他上了夜校,学会了读书写 字和打算盘。我小的时候,父亲成为队里的会计,后来管理生产队的骡马店 -给过 往赶车拉货的客人提供

14、住宿休息并给骡马吃喝的店。 那时我们还能沾上年幼妹妹的 光,父亲给她从饭店买的熟猪蹄,我们偶尔可以吃上一点。父亲没有重男轻女的思 想,特别宠爱妹妹,当初她在外地上学,父亲每个礼拜都给她零花钱,高中时我还 问妹妹拿过钱花。 1979 年,我家盖起了五间北房,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地基是父亲带领兄弟四 个到处捡半截砖打的。1981 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实行后,父亲利用农闲时间 做起了豆腐。那是一门辛苦又需要手艺的活,尤其到了冬天,更是痛苦的事情。头 天夜里,泡好几缸脱干净壳的黄豆,早上四五点就必须起床磨豆子,在家里还没买 上驴等牲口拉磨之前,全靠人一圈一圈地用石磨推,磨成带渣的豆浆,然后在一个

15、大锅中过滤去渣,煮沸后按比例配以石膏水。这是最考验技术的活,点得老了出来 豆腐斤两太少;点得“嫩”了,豆腐一炒就烂,没人要。父亲做的豆腐有浓浓的豆 味,滑嫩可口,经得起翻炒,因此在村里很是畅销。在凛冽的寒风中,滴水成冰的 时候,父亲要将豆腐一块一块从冷水中捞起,放在卖豆腐的大盘子中,然后推着手 推车(后来换成自行车),边推边吆喝,他要在大家八九点吃早饭前将豆腐卖掉, 所以一切工作必须赶早。我还在睡梦中,他已经把豆腐做好。过年的时候,他一天 要做五六锅豆腐,直到七十多岁,他依然能将压豆腐的几十斤重的石头搬上搬下, 我自愧不如。 靠着辛勤劳动和父亲的手艺,我们五兄妹一个个长大,结婚生子。父母重视教

16、育, 再苦再累也从没有让我们几个提前辍学帮助他们干活,正是因着他们的坚持,我才 得以大学毕业。 在我家还未买电视之前,父亲的业余爱好是听河南豫剧、听评书以及看书。父亲和 母亲的共同爱好是喝茶,终生未变。他俩都能喝泡得很浓的花茶,会在午饭和晚饭 前先喝上几杯,邻居们也经常串门一起喝,家长里短很是惬意。我家很早就买了收 音机,午饭时就听评书,他听的评书很多,因此会讲的故事也多,跟人聊天时常常 说起评书中的人物,秦琼、薛仁贵等等。他有好多话至今深深印在我脑海里,“好 汉出在嘴上,好马出在腿上”“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肩上能跑马。”我很小就囫 囵吞枣地看完了水浒传,这也是受父亲的影响。母亲去世后,我专门给父亲买 第 5页,共 12页 了隋唐演义薛刚反唐等好多章回体小说,有一次我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