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什么》公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313642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是什么》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家是什么》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是什么》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是什么》公开课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是什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朗读表达所感所悟。3、凭借朗读、比较、感悟,明白家地真正含义。4、发展性目标:学会在阅读文本时自由质疑,并凭借自读感悟;凭借想象发散,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教材来源:上海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义务教育课本(实验本)适用学生:三年级课时设计:一课时文本呈现: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相结合流程预设一、师生谈话,设置悬念师:刚才,同学们都介绍了自己的家,那你们知道家究竟是什么吗?(板书课题:家是什么)二、初读故事,自主设疑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引人深思的小故事。在阅读之前,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我们要学会

2、带着思考读书,读完之后,要学着提出你的疑问来。(大屏幕出示第一个故事,师读故事)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个富翁。当警察说“让我送你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座别墅说:“那是什么?”,他说:那时我的房子!”2、生自主质疑。3、大屏幕出示第二个故事,师读故事。在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一家40口人,哥哥、弟弟、父母、儿女、妾儿几乎全部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自己5岁的女儿还活着,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悲喜交加,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又有家了!”4、生自主质疑。5、

3、师小结学生问题。家到底是什么呢?(师在课题上加上问号)让我们走进课文来寻找答案。三、整体感知,直奔中心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划找课文中描写“家是什么”的有关句子。2、认读词语,检查自读效果。师课件出示三组词语:洛山矶卢旺达热拉儿竹篱茅舍高堂华屋别墅辗转数地离散丧生温馨3、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句子: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屋华堂,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没有亲情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4、朗读训练。(自由读指名读)四、深入探究,自主释疑学习故事一1、生自由读第一个故事,边读边思考:为什么富翁有别墅,却说“那不是我的家,那是我

4、的房子”?2、生自由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3、生自由选择,发散性说话当我病倒时。当我带着奖状回家时。当我带着委屈回家时。当我过生日时。当我脾气暴躁时。4、朗读训练:“家?我没有家。”5、师小结。学习故事二1、生自由读课文,思考:热拉儿在战争中失去了家,找到女儿后,为什么又说“我又有家了”?2、想象发散:师:从此以后,热拉儿会和女儿相依相伴。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热拉儿和女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朗读训练,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地意思(辗转数地、悲喜交加、离散丧生)4、师小结。五、回应开头,延伸拓展1、齐读最后一段话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屋华堂,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没有亲情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2、回应开头,问题解决。3、师呈现关于家地小诗(大屏幕出示)家是用爱筑成的,家是用情装饰的,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家像安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家像没有亲情和爱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4、布置课后作业:生根据感悟,续写小诗。五:话说我家,强化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