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解析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312674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2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蒲松龄狼两则,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

2、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随屠尾行数里。屠 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 取 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 往取肉,( a)树上悬巨 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b),则死狼也。仰首(c),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 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 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 【注】 蚤:通 “ 早” 。 昧爽:拂晓。 直:通 “ 值” ,价值。 ( 1) 将 “ 审 视 、 遥 望 、 近 之 ” 分 别 填 入 【 乙

3、】 文a、 b、 c 三 处 , 正 确 的 顺 序 是 : a_, b_,c_。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顾野有麦场 _ 一狼洞其中 _ 有屠人货肉归 _ 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_ (3)翻译下列句子。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4)“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 作者认为【乙】文中狼“ 可笑 ” 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遥望;近之;审视 (2)看,视;名词用作动词,挖洞;卖;暂且 (3) 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当 时狼皮价格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由于得到了这张狼

4、皮)小赚了一笔。 (4)【乙】文中的狼缘木求肉、贪婪愚蠢,所以可笑。 【解析】 【分析】( 1)文中屠夫第二天来取肉,先从远处看到树上悬着一个大东西,好像 人上吊死的样子,大惊;后来迟疑地走近看,原来是死狼;最后再抬头仔细看,发现狼口 咬住肉,但钩子钩住了狼的腭部。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所以a、b、c 三处,应 填写的词语分别是:“ 遥望、近视、细审” 。 考点:点评: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原文内容,理解作者写作思路,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语境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2) 屠夫回头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顾:回头看; 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有个屠夫卖肉回来。货:卖; 不

5、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姑:暂且。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 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 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句中重点词有:“ 黠” ,狡猾; “ 而” ,表转折,可是、但是;“ 顷刻 ” ,一会儿; “ 毙” ,被 砍死; “ 变诈 ” ,作假、欺骗;“ 几何 ” ,多少。句意为: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 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时” ,当时; “

6、 直 ” ,通 “ 值” ,价值。句意为: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 十几两黄金呢。(于是由于)屠夫(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4) “ 缘木求鱼 ” :爬上树去找鱼。比喻方向不同、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乙文中 的狼缘木求肉、不知变通,贪婪愚蠢,为了眼前蝇头小利白白失了性命,实在愚笨可笑至 极! 故答案为:( 1)遥望、近之、审视。 (2) 看,视 ; 名词用作动词,挖洞;卖;暂且。 (3) 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呢。(于是由于)屠夫(得到了 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4)乙

7、文中的狼缘木求肉、贪婪愚蠢。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理清写作顺序。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 基础上解答; 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 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 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本题的是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用“ 留”“删”“调”“换” “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 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

8、句顺;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要读懂选文内容,然后再根据题干要求结合相 关语句进行分析,最后归纳出答案,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 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 吾固疑 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 楚人之门而悔谢曰:“ 吾不能知子, 而缪 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 【注】 踵:到,走到。 缪:通 “ 谬” ,错误,荒谬。 (1)给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友人来过

9、 _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 错误,过失 D访,探望 逾年而事暴 _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 突然 D 欺凌,损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答案】 (1)D;A (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我们 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 【分析】( 1)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朋友来拜访他;过:拜访。 故选: D; 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了几年有关这

10、个仆人的事情暴露;暴:暴露。 故选: A。 (2) 句中重点词语有:“ 固” ,本来; “ 窃” ,偷。句意为: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 (是你)偷了我的鞋。 句中重点词语有:“ 知” ,了解; “ 缪” ,错误; “ 罪 ” ,过错。句意为:是我不够了解你, 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 (3)第一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 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 中可知,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 人。 第二问: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结合“ 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这句话,我们围绕着“ 当误解

11、别人时,我们要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 等 方面来评价即可。 故答案为:( 1)D ; A。 (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 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 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 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12、思,直译 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 顺;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及对人物进行评价。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 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钟毓、钟会 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o) 曰: “ 可令二子 来! ”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A。” 复问会: “ 卿何以不 汗? ” 对曰: “B。” 【注】 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 钟繇:三国时魏国相 国。 (1) “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中“

13、令” 解释,与下列哪一个选项的加下划线词意思是相同的 () A. 可令二子来B.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C. 三令五申D. 巧言 令色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复问会曰: “ 卿何以不汗? ” (3) 根据语境,将(甲)“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与(乙) “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两句的 序号分别填入文中A、B两处。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兄弟中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4)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你猜测本文应编入世说新语中的哪一类?() A. 德行 B. 言语 C. 方正 D. 雅量 【答案】 (1)D (2)(魏文帝)又问钟会说:“ 你为什么不出汗?” (3)A【乙】 B【甲】 【示例1

14、】我更喜欢钟毓。他见到魏文帝“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这是紧张的表现,但 也是人之常情,他能如实地说明自己流汗的原因,这是老实、守规矩的表现。而钟会回答 魏文帝的话明显是找说辞,抖机灵,明显是刻意讨巧、耍滑头。 【示例2】我更喜欢钟会。他见到魏文帝却并不慌张,在魏文帝问话时能灵活应答,既解 释了自己不出汗的原因,又体现了魏文帝的威严,及自己对他的敬重,相当机智。而相比 之下钟毓的流汗的表现则显得过于胆小与紧张,老实有余,灵活不足。 (4)B 【解析】 【分析】( 1)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 令” 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 例句和D 项中的 “ 令” ,意思都是 “ 美好 ” ;A

15、项中的 “ 令” ,意为 “ 让,使 ” ;B 项中的 “ 令” ,意 为“ 县令 ” ;C项中的 “ 令” ,意为 “ 命令 ” 。故选 D。 (2)此句中的得分点有:复,又;卿,你;何以,为什么;汗,出汗。 (3) 理解句意,结合上下文回答。“ 卿面何以汗?” 是问出汗的原因,故A 处应填 “ 战战 惶惶,汗出如浆” ;“ 卿何以不汗?” 是问不出汗的原因,故应填“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 本题要结合二人的性格特点回答。先根据对两人的语言描写分析其性格。两人各有优缺 点,要辩证地分析。“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表现出钟毓的老实、守规矩,因为他能如实表 达自己出汗的原因。但是他的紧张体现出

16、他的胆小、过于拘谨、不够灵活;“ 战战栗栗,汗 不敢出 ” 表现出钟会头脑灵活、机智,在解释自己不出汗的原因的同时,还维护了魏文帝的 威严。但是也体现出其过于讨巧、耍滑头、抖机灵的性格。对比两人的优缺点,选取一人 作答。 (4)本文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主,而人物的性格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而且 也并没有表现出德行、方正、雅量的意旨。故选B。 故答案为: D; (魏文帝)又问钟会说:“ 你为什么不出汗?” ; A【乙】 B【甲】 【示例1】我更喜欢钟毓。他见到魏文帝“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这是紧张的表现,但 也是人之常情,他能如实地说明自己流汗的原因,这是老实、守规矩的表现。而钟会回答 魏文帝的话明显是找说辞,抖机灵,明显是刻意讨巧、耍滑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