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312338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1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Word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蒲松龄狼两则,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2、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随屠尾行数里。屠 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 取 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 往取肉,( a)树上悬巨 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b),则死狼也。仰首(c),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 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 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 【注】 蚤:通 “ 早” 。 昧爽:拂晓。 直:通 “ 值” ,价值。 ( 1) 将 “ 审 视 、 遥 望 、 近 之 ” 分 别 填

3、入 【 乙 】 文a、 b、 c 三 处 , 正 确 的 顺 序 是 : a_, b_,c_。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顾野有麦场 _ 一狼洞其中 _ 有屠人货肉归 _ 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_ (3)翻译下列句子。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4)“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 作者认为【乙】文中狼“ 可笑 ” 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遥望;近之;审视 (2)看,视;名词用作动词,挖洞;卖;暂且 (3) 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当 时狼皮价格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由于

4、得到了这张狼皮)小赚了一笔。 (4)【乙】文中的狼缘木求肉、贪婪愚蠢,所以可笑。 【解析】 【分析】( 1)文中屠夫第二天来取肉,先从远处看到树上悬着一个大东西,好像 人上吊死的样子,大惊;后来迟疑地走近看,原来是死狼;最后再抬头仔细看,发现狼口 咬住肉,但钩子钩住了狼的腭部。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所以a、b、c 三处,应 填写的词语分别是:“ 遥望、近视、细审” 。 考点:点评: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原文内容,理解作者写作思路,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语境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2) 屠夫回头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顾:回头看; 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有个屠夫卖肉回来。

5、货:卖; 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姑:暂且。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 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 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句中重点词有:“ 黠” ,狡猾; “ 而” ,表转折,可是、但是;“ 顷刻 ” ,一会儿; “ 毙” ,被 砍死; “ 变诈 ” ,作假、欺骗;“ 几何 ” ,多少。句意为: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 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时”

6、,当时; “ 直 ” ,通 “ 值” ,价值。句意为: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 十几两黄金呢。(于是由于)屠夫(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4) “ 缘木求鱼 ” :爬上树去找鱼。比喻方向不同、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乙文中 的狼缘木求肉、不知变通,贪婪愚蠢,为了眼前蝇头小利白白失了性命,实在愚笨可笑至 极! 故答案为:( 1)遥望、近之、审视。 (2) 看,视 ; 名词用作动词,挖洞;卖;暂且。 (3) 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呢。(于是由于)屠夫(得到了 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7、。 (4)乙文中的狼缘木求肉、贪婪愚蠢。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理清写作顺序。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 基础上解答; 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 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 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本题的是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用“ 留”“删”“调”“换” “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 的内容进行适当调

8、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要读懂选文内容,然后再根据题干要求结合相 关语句进行分析,最后归纳出答案,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 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 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 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 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 身者,

9、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 非学无以广才 _ 悲守穷庐 _ 又相天子 _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 的中心内容是: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10、,将复何及! (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 志当存高远 ” 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 _。 【答案】 (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 (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3)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 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 【分析】(1) 句意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博 闻: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句意为:如果不刻苦学习就不

11、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才:才干; 句意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庐:陋室; 句意为: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相:辅佐; (2)阅读甲文,了解内容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乙文周 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3) 重点词有: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浅,浅陋。句意为:见识广博,并 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 重点词有:夫,句首发语词,不翻译;才,才能。句意为: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 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4)甲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 志当存高远” 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

12、静无以致远。 故答案为: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 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 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点评】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 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 境,在具体

13、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 基础上来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 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 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 尺,浸淫 日广。每履之,足苦踬 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 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命童子

14、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 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 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 即乎其故, 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 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浸淫:渐渐扩展。 踬:跌绊。 习之中人:习惯在 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一日 /吾日三省吾身 B. 贵乎慎始 /不义而富且贵 C. 顾而笑曰 /顾野有麦场D. 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温故而知新 (2)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而 弗 得 辄 起 绕

15、 室 以 旋。 (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 解。 【答案】 (1)C (2)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而 弗 得/ 辄 起 绕 室 以 旋。 (3)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或:要重视学 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解析】 【分析】( 1)A 项,前一句句意为:一天。日:天。后一句句意为:我每天多次 反省自己。日:每天。B 项,前一句句意为: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 的习惯养成。贵:可贵。后一句句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贵:富贵。C 项, 前一句句意为:回过头笑着对我说。顾:回头看。

16、后一句句意为:后头看到田野里有个打 麦场。顾:回头看。D 项,前一句句意为: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故:原来的,旧的。后一句句意为:已经攻克,鲁庄公问其中的缘故。故:原因,缘故。 故选 C。 (2) “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的意思是:(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 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俯而读仰而思” 的意思是:低下头就读 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这是我读书的两种姿势,所以在“ 读” 后停顿。 “ 思有弗得辄 起绕室以旋 ” 的意思是: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所以在“ 得” 后停顿。故句子划为: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而 弗 得/ 辄 起 绕 室 以 旋。 (3)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