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 教案全册(2020年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 教案全册(2020年整理).pptx(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 八年级 地理下册 XXXX 年最新 教案全,1,授课进度安排表,2,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2、课型 综合课 教具准备 地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 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 好吗? 学生: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河流、建筑、 饮食等状况。 讲授新课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 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4,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 5
3、.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 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 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1 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 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 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板书: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4、阅读:阅读第三页文字与“阅读材料”,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 学生归纳: 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 经济:东部高、西部低 活动:同桌间演示图 5.2,并思考作息差异的原因: 学生:发表意见 师生总结: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 展示:展示节日、农业生产、饮食等图片,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的显著。 总结并过渡: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使得我国地理差异很显著;有 些地然地理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尤其是山脉;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 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板书: 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课堂活动: 活动一: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第四页图 5.3、5.4,并完成第五页活动题 1 。归纳“秦 岭淮河”一线以南和
5、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多媒体展示:南方、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 活动二:让同学们做活动 2,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分方面的重 要意义。 活动三:让同学们做活动 3,分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自然差 异的主导因素。 师生小结:活动中,了解到秦岭淮河重要的地理意义,通过对主导因素的分析 我们对中国的地理差异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更加具体。下面来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真是多媒体练习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5,总结:中国的地理差异很大而且类型多样,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了一部分,今后我 们 主要学习不同区域的位置、自然、人文环境等,希望我们能带着激情、好奇 心去认识大中国。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
6、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2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增城根据发展方向的不同划分了各个区域:南部的新塘、永宁地区是经济区,中 部的荔城中心为文化、行政区,北部的派潭、正果、小楼主要为自然生态区。我 们学校在增城的中心区,请一位新塘的同学说一下新塘跟增城中心区的差异 学生: 讲授新课 同学们学习的知识越多,对于地理的差异描述也
7、越来越具体了,增城区内也存在 页很大的差异的;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 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我国根据 气候、干湿、温差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划分了气候类型区、干湿区、温度带等。今 天我们主要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地大区域有哪四大区 域吗?是以什么标准来划分的? 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 师生归纳: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 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板书:二、四大地理区域 1、标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2、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展示
8、:多媒体展示四 大区域的分界线、具体位置、范围、名称。 活动: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我国四大区域,同学们也可以观察书本 P6 图 5.5,下 面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活动 1、2、3。 学生:观察、讨论并 汇报小组成果。 师生归纳:通过我们的观察,了解到四大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主要有:降水、气 温、地势等。 过渡:既然四大区域的划分跟降水、气温、地形地势有关,下面 我们一起来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气候特点,究竟各个区域有哪些地形和气 候类型呢? 板书:,2、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活动:请同学们观察图 5.5,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把表格完成。 提问:东部主要是季风气候,那么南方跟北方的气
9、候差异是什么因素影响的? 学生:纬度因素。 3 提问:北方跟西北地区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为什么北方是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是 大陆性气候呢? 学生:海陆因素影响造成的。 提问:青藏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主要是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地形因素影响的。 总结:根据同学们的观察以及回答,我们基本能掌握影响中国地理差异的因素。 拓展学习:下面看看大家对四大区域了解多少,请同学们呢完成区域地理导学 P4 综合题 2,并思考原因。 学生:完成练习并汇报答案以及发表见解,教师适当给予引导。 课堂练习:完成多媒体练习题,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今天您的收获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10、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二、四大地理区域 1、标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教学反思: 4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地形图,找出北方与南方、青藏、西北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子让景观等自然特征; 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于和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的农作物;,6,4. 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
11、,加深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因 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 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 教学难点 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 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课型 综合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 2、其中 B、C 两地区的分界线,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分别是:、B C 、。 是,是 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四大地理区域划分,通过练习看来同 学们掌握情况也不错;今天我
12、们一起走进北方,了解北方。 讲授新课 5 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 阅读:阅读第 8 页第一段的文字,归纳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 学生: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过渡: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 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了解那里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 板书: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北方的概况 1、 范围:,7,2、 地形: 3、 气候: 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 6.3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第 9 页的文字,归纳 北方的范围、地形、气候。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派代表汇报小组成果。 教师:
13、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划重点内容,板书并提醒学生做笔记 过渡: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错,能把北方的范围找出来,区域的位置确 定下来 因此三大地形区能清晰可见,所以北方的主要地形我们也能确定,气候类型也没 活动题,通过活动分析,我们来认识北方的气候,问题;下面我们来完成第 10 页 差异。 活动:观察图片并回答:,学生:完成活动任务,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过渡:我们需要借助学习过的知识来思考现在的问题,学以致用;通过活动我们 更加了解北方的气候;好,在气候、地形等影响下,北方是什么类型的土壤,成 因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在书本中找出来。 板书:二、黑土地 黄土地 1、土壤: 学生:举手发言。 归
14、纳并板书: 1.土壤:东北:黑土地(冷湿环境) 华北:黄土地(冲积扇平原) 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的冷、湿环境形成黑色土壤;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 量的黄色泥沙在下游形成冲积扇平原,逐渐形成今天的华北平原;所以东北是黑 土地、华北是黄土地。 6 过渡:通过对北方土壤的了解,结合我们上学期学习过北方的耕地利用方式以旱 地为主,会种植什么作物:农业生产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是什么?下 面请同学们阅读 11 页文字,了解北方的农业。 学生:阅读并发言。 归纳并板书: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1、 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8,9,2、 问题:春
15、旱 3、 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 师生活动:完成 12 页活动题:认识华北地区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地理概况 1、 范围: 2、 地形: 3、 气候: 二、黑土地 黄土地 1、土壤:东北:黑土地(冷湿环境) 华北:黄土地(冲积扇平原) 教学反思: 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1、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 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2、问题:春旱 3、措施:南水北调、节水 农业 7 第六章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加深认
16、识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能归纳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 的影响 ; 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掌握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面临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通过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东北三省地理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2.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 1.东北三省地理特征的分析;2.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练习法。 课型 综合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回顾:根据北方地图,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的气候: 三大地形区: 土壤类型: 耕作类型: 农业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