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专业版课件讲解学习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293391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午流注专业版课件讲解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子午流注专业版课件讲解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子午流注专业版课件讲解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子午流注专业版课件讲解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子午流注专业版课件讲解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午流注专业版课件讲解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午流注专业版课件讲解学习(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地)支子午流注,杨永赞 北京易奇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1.06,一 定义,时(地)支子午流注,亦称纳子法、纳支法。是根据每日气血流注十二经的地支时辰,某经病证之虚实,配合五行相生相克穴位,取穴治病的方法。,时支子午流注的最早记载。 灵枢卫气行:“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人有五脏,五脏有五变,五变有五俞,故五五二十五俞,以应五时。”,二 方法,1 按时循经取穴法 按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配合一经,在这个时辰里,该经自起点到终点的任何腧穴均可应用。如肺经病,每日寅时都可取中府到少商的任何腧穴针灸治疗。,2 补母泻子取穴法辩证论治+辩时论治

2、,1) 十二经纳地支法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气血流注十二经时间,原则迎随子母补泻,实证:须在气血输注本经的时间,取本经子穴泻之。如咳嗽有热的肺实证,于寅时泻尺泽在该经气血最盛的时候,迎而夺之,原则迎随子母补泻,虚证:须在气血始流过本经的时间,取本经母穴补之,如咳喘肺经虚证,于卯时补太渊在该经气血最虚的时候,随而济之,原则迎随子母补泻,如果补泻时间已过,或不虚不实之证,取本经原穴或者本穴 配穴:本经脏腑的俞、募穴,阿是穴,2) 脏腑经络辩证候时支取穴举例,肺 风热犯肺,肺失宣降,发热咳嗽,鼻流浊涕,咽喉疼痛,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取穴:寅时取

3、尺泽,非寅时取经渠,用泻法 配穴:合谷、大椎、列缺,咽喉肿痛剧烈者少商点刺出血,大肠 热邪侵及大肠,大便秘结或里急后重 取穴:卯时取二间,非卯时取商阳,用泻法 配穴:天枢、大肠俞、上巨虚 久泻久痢之虚证 取穴:辰时取曲池,非辰时取合谷,用补法 配穴:中脘、天枢、气海,胃 饮食不节,胃失和降而致呃逆呕吐、腹胀腹痛 取穴:辰时取厉兑,非辰时取足三里,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配穴:内关、中脘 风寒侵及足阳明经筋,口眼歪斜,面肌瘫痪 取穴:巳时取解溪,用补法 配穴:风池、颊车、地仓、下关、合谷,脾 脾气受损,运化失职,呕逆,腹胀,便溏,四肢不温 取穴:午时取大都,非午时取太白,用补法 配穴:脾俞、章门、中

4、脘、阴陵泉 湿热困脾,脘腹痞闷,腹胀便溏,肢体困重 取穴:巳时取商丘,用补法 配穴: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关,心 心血不足,血脉空虚,面色苍白,头晕,心悸,不眠,舌质淡,脉细 取穴:未时取少冲,非未时取少府或神门,用补法 配穴:心俞、巨阙、太渊、足三里 心火上炎,烦躁不安,舌尖糜烂,小便黄赤 取穴:午时取神门,用泻法 配穴:阴郄、少府,小肠 热邪伤及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常,小腹痛,小便短赤,心烦 取穴:未时取小海,非未时取阳谷或腕骨,用泻法 配穴:小肠俞、水分、关元,膀胱 膀胱气化不足,失去约束能力,遗尿或尿频 取穴:酉时取至阴,用补法 配穴:中极、阴谷、三阴交、肾俞,肾 肾的气化功能失常,水

5、液代谢障碍,小便不利,水肿 取穴:戌时取复溜,非戌时取阴谷,用补法 配穴:肾俞、中极 肾阴不足,口干咽燥,心烦,咳血 取穴:戌时取复溜,用补法 配穴:照海、尺泽、然谷,心包 热邪内陷,痰蒙心包,意识模糊,神昏谵语 取穴:戌时取大陵,非戌时取劳宫,用泻法 配穴:曲泽、内关、人中,三焦 湿热侵及三焦,气化失常,水道不利,水液潴留,肌肤肿胀,气逆腹胀,小便不通 取穴:亥时取天井,非亥时取支沟,用泻法 配穴:委阳、三焦俞、水分,胆 湿热侵及胆腑,口苦,咽干,偏头痛,眩晕,胁肋胀满,疼痛 取穴:子时取阳辅,非子时取丘墟,用泻法 配穴:风池、瞳子髎,肝 肝失疏泄,胸胁胀闷,善太息,咽中梗塞 取穴:丑时取行

6、间,用平补平泻法 配穴:肝俞、期门、太冲 肝血亏虚,血不养肝,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眩晕、抽搐、震颤、拘挛 取穴:丑时取行间,非丑时取大敦,用平补平泻法 配穴:肝俞、三阴交、复溜、足三里,3) 医案举例,胸痹 女,32岁,干部。自述每日凌晨35时,左胸脊背痛不能入睡,一星期来,经多方治疗无效。患者平素经常头晕头胀,舌质淡,苔薄白,脉弦。诊为胸痹。查心电图正常。 寅时胸背痛,是肝火犯肺,肺旺于寅时不受邪,排邪外出使然。按补母泻子法,应在丑时泻行间,患者来门诊时,补泻时间已过,故取肝经的本穴、原穴治疗,即取井穴大敦、原穴太冲治疗。经治疗5 d而愈,未复发。,胃痛 男,57岁,工人。胃脘痛3d,脘闷胀

7、满,恶心欲吐,痛甚时不能进食,夜间影响睡眠。曾肌注阿托品,口服庆大霉素注射液,开始时能缓解一会儿,后来无效。胃钡餐示胃窦炎。舌苔薄白,脉弦。来时正值上午8时,即泻双侧厉兑穴,加取梁丘、足三里穴,针后疼痛明显减轻,中午能进食,次日早8时又发作,继用上方治疗,共治疗1星期,病愈,未复发。 刘佩云,郑彦立,闫立昱. 浅谈“纳子法”的临床应用. 上海针灸杂志, 2004, 23(7): 33,近视 张某,女,16岁,学生。病史:因半年前紧张的学习考试,导致前额部剧烈疼痛,随即双眼极度疲劳,自感视力迅速下降,半年来看书写字几乎都趴在书本上,视物不清,时有双像。检查:裸眼视力均为0.4,外眼无异常,瞳孔略

8、大,对光反应迟钝,眼底:双视盘色红边缘模糊,生理凹陷消失,视网膜动脉细,静脉扩张迂曲,中心凹反射不清。平素少气懒言身倦乏力,记忆力较前明显减退,夜寐差,不思饮食,畏寒,二便可。舌质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病因病机:劳神伤脾,后天亏乏,肝血虚损不能益目 治则:培土益气、养肝益目 治法:辰时开穴,针刺足三里,巳时开穴取用脾经的公孙穴。每穴留针40分钟,均在针后加重灸(每穴约30壮),并配以针刺攒竹、承泣二穴,经10次治疗后,视力得以迅速恢复,双眼视力均达1.0以上。为巩固疗效,复治一个疗程,4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安培祯.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近视的临床观察.甘肃中医,1993,6(2):35,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