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教案资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237315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教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教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教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教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教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教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教案资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主要用于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如饭店、宾馆、医院、高速公路服务区、写字楼、别墅和居民小区等。经处理后出水可直接排入雨水管道或作为中水重复利用。其主要处理方法是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生化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法。该系统主要有七部分组成:1)格栅(2)缺氧池(3)生物接触氧化池(4)二沉池(5)消毒池(6)污泥池(7)风机房、自动控制柜。,主要性能参数,工艺流程图,工艺说明 污水进入设备前行设置-调节池,以调节污水水质、水量、调节池有效停留时间一般为4-8小时,调节池进口处设置网格栅,以拦载污水中的大颗粒杂物确保水泵正常运行。 (1) 格栅格栅用

2、于拦载污水中的微小漂浮物和悬浮颗粒,拦载下来的污物随格栅齿耙自动进入污池中,污水流入后续工艺中,该格栅可根据甲方需求选用机械格栅或人工格栅,格栅选用二台,一用一备。,(4) 二沉池:生化后的污水进入斜板沉淀池,设计表面负荷1.8-2.4m3/m2.d. 上清液部分回流至厌氧池,其余经消毒、过滤后达标排放或回用。污泥回流至反应池,定期排泥。其槽集水均匀沉淀效果较好,二沉的污泥气提至污泥池。 (5) 消毒池:消毒池停留时间为30分钟,消毒剂采用固体氯丸或漂白粉,一般一周投加一次。消毒池内填充活性炭可以起到过滤作用。根据需要选择消毒方式。,(6) 污泥池:经格栅拦载的污物和沉淀池污泥均进入污泥池,污

3、泥池内设有污泥硝化系统,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 (7) 风机房、自动控制柜:风机房单独设置,内装二台风机,风机房和微机控制柜为一体,风机房出风管和设备进风管相连结,其距离不超过15米。,基础安装、使用、维护,1、 基础:设备如放置在地坪以上,只需准备一块与设备外形相同的混凝土地坪作为基础。基础承压必须大于4T/M2,也同时要求水平、平整。如设备埋设在地坪以下,基础标高必须小于或等于设备标高并保证下雨不积水,基础一般是素混凝土(是否配筋视当地地质情况而定)。为提防设备上浮,基础应预埋抗浮环。,2、 安装:根据安装图就位,各箱体依次就位,箱体的位置、方向不能放错,互相间距必须准确,并联接好管道

4、。设备就位后,应用绷带把设备和基础上的抗浮环联接,以防设备上浮。 3、 在设备中注入污水,检查各管道有无渗漏,若无则在基础内注入清水至30厘米-50厘米,即在箱体四周覆土,直至设备检查孔,并平整地面。把电控柜控制线与水泵接通,电控柜与电源接通,接线时注意风机、电机的转向,必须与风机所指方向相同。,4、 调试:污水泵按额定流通量把污水抽入设备内,启动风机进行曝气,每天观察接触池内填料情况,如填料上长出橙黄或黑色的一层膜,这一过程一般要7-15天。如是工业有机废水,最好先用生活污水培养好生物膜后,再逐渐引入工业污水进行生物膜训化。 5、 设备维护保养:一体化设备必须建立一套定期保养制度。主要易损部

5、件是风机与水泵,风机转向不能搞反。一旦污水进入风机,必须清理,更换机油后方能使用。风机启动前必须注意空气闸门是否打开。风机每运行10000小时必须保养一次。水泵每运行5000-8000小时必须保养一次。,一体化的特点,设备可全埋、半埋或置于地表之上,可不按标准形式排列,并可根据地形需要设置; 设备埋地设置基本不占地表面积,上部可作绿地、人行道等,运行时对周围无影响; 采用一体化设计,潜水泵可设于设备之中,占地少、投资小、运行成本低,配备全自动控制系统; 工艺先进,效果极佳,操作维护方便,工作噪音小,使用寿命长;,其它说明,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钢板结构,箱体之间采用钢管连接,箱体和管道外部采用改性环氧沥青等特殊防腐材料,防腐寿命一般在十年以上。 我公司可根据用户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设备的外形尺寸。 我公司可根据用户的污水水质和出水要求对产品进行变更设计,以满足用户需求。,返回,地埋式中水处理设备,101国道莲花滩收费站生活污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