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介绍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236638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从文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沈从文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沈从文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沈从文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沈从文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从文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从文介绍(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从文的文学世界,一、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三、文学理想的寂寞,一、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1、沈从文特殊的身世经历 2、沈从文的主要创作 3、主要文学贡献,1、沈从文特殊的身世经历,(1902.12.28-1988.5.10),现代著名作家,湖南省凤凰县(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原名沈岳焕,苗族。,中国最美的小城凤凰,1917年入伍。 1922年来到北京,以特有的“乡下人”的眼光去审视社会生活。 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鸭子。 三十年代创作最丰盛的时期,也是他的成熟期,30年代后期成为“京派”代表作家。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形式独特。代表作有八骏图、边城

2、,长篇有长河 等。,沈从文的创作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阔,从地主资本家到生活在最底层的船夫、水手、渔民、猎户、木工、石匠,从官僚、政客、军阀、武夫到娼妓、巫师、刽子手、工农商当兵,三教九流,悉入笔底。,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湘西地区人情风俗的精致的描绘,他自己也说:“最亲切熟悉的,或许还是我的家乡和一条延长千里的沅水,及各个支流居分乡村人事。这地方的人民爱恶哀乐、生活式样,都各具鲜明特征。我的生命在这环境中长成,因之和这一切分不开。”,解放后,他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专门从事历史文物的研究,曾著有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等,以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少年时代 (2)进京求学 (3

3、)登堂入室 (4)锋芒毕露 (5)辗转流徙 (6)离开文坛,2、沈从文的主要创作“对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关心的乡下人”,沈从文创作宏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子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不够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字的纯净度也差些。30年代之后,他的创作显著地成熟了。,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3

4、、主要文学贡献,一是创造了寄寓自然、健康、和谐人性的“湘西世界”,以文学形式探讨健全的“生命形式”。 二是创造了极富诗意的抒情小说文体。他于左翼文学与海派文学之外,以地域的,民族的文化历史角度,思考和表现了现代文明进入中国的初始阶段的问题与困扰。,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1、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2、与“湘西世界”相对照的现代都市的病态文明景观 3、沈从文何以被人称为“文体家”?,湘西:自然人性样本,沈从文以巨大的热情展示了一个自然人性的“湘西世界”,并以此作为病态都市世界的具体对立参照物。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地域生态环境对文化个性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沈始终信守着以其小说表

5、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原则,并力图按照自己所理解的“真实”去表现人生;其大部分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都被置于一种原始封闭的社会背景下,一种被净化了的环境里。 萧萧、 月下小景 、柏子 。,1、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这世界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边城:翠翠 如蕤:如蕤 生 :王九 长河:夭夭 丈夫:老七 贵生:贵生 龙朱:龙朱 萧萧:萧萧,“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

6、,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包含三个维度: 一个是对原始自然的优美人性的牧歌式描绘(边城、龙朱、月下小景、神巫之爱、阿黑小史等); 一个是在现实社会中的自然的人性的遭遇(萧萧、柏子、贵生、丈夫、会明、虎雏、夫妇等); 还有是对历史发展与现代文明对湘西社会的冲击及其带来的忧虑(菜园七个野人和一个迎春节新与旧长河等)。,1、第一方面的作品系列大多数以苗族和其它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为依据加以

7、想像,通过这些故事展示了原始的自然人性或生命原生态。作品中的男女爱得真挚、热烈,跃动着原始的生命活力,洋溢着自然之趣。爱必须以爱为前提的。如龙朱中所说:“抓住自己的心,放在爱人面前,方法不是钱,不是貌,不是门阀,也不是假装的一切,只是热情真实的歌。”,2、第二方面的主题是正视摧折自然人生的社会现实以及在这真的人间存在的血泪和哀怨。如丈夫、柏子、萧萧、贵生、会明等。 萧萧、丈夫、柏子、会明等“乡下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已逐渐置身于封建宗法关系一种人身依附关系中去了。童养媳制度、雇工制、卖淫制剥夺了他们的人身自由,尽管他们仍然拥有雄强、热情、善良和纯朴,但与此共生的则是他们主体

8、精神的蒙昧。,3、此外, 还有对历史发展与现代文明对湘西社会的冲击及其带来的忧虑(菜园七个野人和一个迎春节新与旧长河等)。,边城:支撑”湘西世界”的柱石,1、创作动机 汪曾祺 说:“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这同时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边城 翠翠的身世,2、一曲爱与美的人情与人性的颂歌,边城的主线是一个哀婉动人、和谐恬静的爱情故事。 翠翠的纯真专一 傩送的热情正直 老船工的慈爱善良 美好的道德品性 船总顺顺的大度,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理想中爱与美的极致,清纯质朴美丽。 天保兄弟的勇敢、豁达和对爱情的忠诚;船总顺顺的急公好义,办事公道 。,初见

9、天保,初见傩送,3、充满诗情画意的湘西边地的风景和风俗美: 作者本意不仅在于描写爱情的曲折过程和人事的纠葛,而是力图围绕这个故事,通过对男女之爱、祖孙之爱、父子之情和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和民俗风情的细致镂刻,生动地展现出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和质朴的人性爱和人情美。 4、边城与写意小说 抒情小说和写意小说的区别:前者创造的是情感,后者创造的是意境,抒情往往直抒胸臆,写意则讲究含蓄、节制;前者突出人物心灵感受和情感反应,后者则要使情意客体化,通过移情作用使小说中的事物具有情意。,翠翠与傩送,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翠翠在风日里长养

10、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边城,唱歌,爷爷之死,2、与“湘西世界”相对照的现代都市的病态文明景观,沈从文都市小说如八骏图、绅士的太太等常用的讥讽调侃的调子,其刻写城市各色人等,特别是“高等人”的虚伪、无聊,压抑和变态,展现“文明”的绳索如何反过来捆绑人类自己,导致生命力欠缺的都市“阉寺”病。此类小

11、说写得较浮泛,但不妨与“湘西世界”的小说对照起来读。,3、沈从文何以被人称为“文体家”?,首先,沈从文对现代小说艺术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了非常有艺术个性的抒情小说,也被人称做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说。 这些小说具有显著的文化历史指向、浓厚的文化意蕴以及独特的人情风俗的乡土内容。在这类小说中,“造境”是关键。纯情人物的设置、自然景物与人事民俗的融合,作者人生体验的投射,加上水一般流动的抒情笔致,共同造成现实与梦幻水乳交融的意境。 其次,沈从文的文学语言较为奇特,有真意,去伪饰,具个性,追求纯和真的美文效果。,三、文学理想的寂寞,1沈从文的散文成就 2沈从文的文学理想,1沈从文的散文成就,散文创

12、作主要包括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以及烛虚中的一些作品 首先,散文比小说更能体现他这“乡下人”自闯入文坛以来执拗走过的个人道路以及所遭遇的孤独感。 其次,比小说有更直接的历史感受,因此有更多的感慨和议论。(提出两种历史观念统治阶级的书面历史和人民的无言历史的观念。),2 沈从文的文学理想,他没有从社会革命和阶级解放的途径来追寻原因,却从改造民族的角度寄托他的文学理想。 他要人们由他的小说、散文等全部作品里去认识我们这个民族。那种向善和向美的文学理想,使他对城乡世界的美丽和丑陋特别敏感,企图用湘西世界保存的那种自然生命形式作为参照,来探求“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探求人的重造这一过于沉重的题旨。

13、 对都市的批判也是属于一种使文明趋于健康的文学警示。,沈从文对人类进程提出的哲学思辨,触及到历史进程中的伦理主义和历史主义的二律背反,即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常常是以伦理的相对退步为代价的,而人类的理性精神又恰恰要求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梯上的伦理主义复归。 他的创作更多地从伦理主义角度,描绘都市“现代文明”畸形发展带来的人的本质的失落与伦理的沦丧。但他也同时意识到传统的伦理与民族的封闭性、保守性不可分。,“乡下人”意识,乡下人身份的表白不仅是沈从文对生命根源和自我角色的认知,是其自我意识和自我想象的独特表达,更体现了其独异的文化价值观。 从出生地来看 从文化传统影响来看,从社会观和文化价值观看,在沈从

14、文的话语体系中,乡下与城市是对立的,乡下是自然的代称,它是原始的,自然的,未经规范的;所有生命,皆遵循自然的法则,强胜弱汰;而都市则代表着现代文明,它虚伪,诡诈、物质化,有违自然人性 。,对中国社会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民族品德的消失”、“人性”的堕落、人类“不可知的命运”的忧患意识,及“重造”民族的不懈追寻,构成了沈从文创作的内在动力与思想内核。这可以上溯到“五四”文化运动中关于“人的文学”和“国民性改造”以至“美育代替宗教”的传统,两者的合流,即沈从文的文学的人性立场。不进入革命性改造中国的一途,而主张经由文化改造人、改造生命、改造民族。沈从文离开30年代主流文学的道路,就是这样形成的。,青岛的沈从文故居,沈从文与妻子张兆和,1950年夏沈从文与表侄黄永玉,思考题:沈从文笔下的乡村是现实的还是理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