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幻灯片课件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235751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幻灯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幻灯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幻灯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幻灯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幻灯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幻灯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幻灯片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18-1920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措施,协约国武装干涉,协约国支持的白伪军,组建红军,1、建政权列宁起草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告全部政权归工兵代表苏维埃,成立了人民委员会 2、颁法令颁布和平法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颁布土地法令,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3、迁首都把首都彼得格勒迁往莫斯科,战时,时间:1917年1921年,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大中小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目的:为了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不可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且农民余粮必须上缴。,认识,一方面: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

2、最大 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另一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 要的限度,而且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这些非常措施不 仅没有收宿,反而进一步加强,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和生产的下降,1921年春,苏俄发生了严重的经济政治 危机。,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战争破坏国民经济经济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不适应经济要求 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弊端日显,人民不满;,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内容

3、: (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3)商业: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2.新经济政策(19211924年) 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 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特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 政治形势;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课堂探究1,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

4、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 (2)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取得什么成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了世界大战前的水平。,我的收获:,列宁探索俄国富强之路: 首先是实行 _ 政策, 后来又实行 _ 政策. 启示: _,(1)任何政策的实行,必须符合本国国情 (2)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苏联成立,时间 全称 组成,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

5、白俄罗斯,怎样从年代上区分 “沙俄”、“苏俄”、“苏联”?,列宁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政党: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 一个国家: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俄国 一个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一大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发展道路,1、在 的领导下,为 ,在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在于 。,斯大林,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发展重工业,2、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有哪些?,三、斯大林的探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3、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苏联加快了实现 的步伐。,农业集体化,三、斯大林的探索,1.社会主义工业化 ( 1 )重点

6、: 优先发展重工业 ( 2 )措施:实行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 ( 3 )成果: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落后的农业国 工业强国,2.农业集体化 ( 1 )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 ( 2 )方法-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 3 )成果-农业集体化运动消灭了农村的剥削制度,为工业化的开展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和相当数量的资金积累,3.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 进入社会主义和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特点:,高度集中,(3)评价:,“利”在于: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

7、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在于:从长远来看,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斯大林模式的剖析,含义: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是四个字:高度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党领导甚至包办了一切,民主法制被忽视。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经济方面的特点,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经济成分单一化。重工轻农、重重工业、轻轻工业。,首先,这一建设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

8、,内部经济文化落后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它基本适应了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在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斯大林以此把苏联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国力的迅速增强,为有效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过积极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强大的国防为基础,二战期间苏联要打退法西斯的侵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不敢想象的。,评价:,第一、民主和法制匮乏,个人崇拜盛行 第二、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 第三、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浪费能源 第五、片面强调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4)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9、,制定政策要立足于国情,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保证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关注“三农”,依法治国,反对个人崇拜。,本课小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经济方面,新经济政策,政治方面,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成立苏联,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推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颁布了1936年宪法,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斯大林模式,(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经济管理,经济体制,

10、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高度集中行政管理,问题解决:比较两种政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管理方式、所有制) 归纳总结: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即其特点是什么?,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这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也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一、从列宁、斯大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的变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解惑,1.变化,由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的转变,对整个经济体制实行根本改

11、革。,2.启示,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可循,改革势在必行,因此要求有创新意识; 改革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 改革不能背离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 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等。,二、世界历史上的三种经济模式,通过比较,我们得出怎样的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课堂探究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12、(1)“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2)“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 (3)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 (5)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不能从农民手中拿走太多东西;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 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斯大林模式。,

13、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根源:生产关系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