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组合列举题汇总.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206777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组合列举题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组合列举题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组合列举题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组合列举题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组合列举题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组合列举题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组合列举题汇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历史下册组合列举题汇总一、事件标志类(开始/开端/结束)1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2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5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6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7抗美援朝开始的标志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8抗美援朝结束的标志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9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

2、地改革法10土地改革完成的标志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1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土地改革的完成12标志着地主阶级被消灭的事件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13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事件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14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三大改造的完成15我国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的事件是三大改造的完成。16标志着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的事件是1956年,工商业实现了公私合营17标志着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的事件是中共八大18“文化大革命”开始的

3、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19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标志性事件1971年,九一三事件20“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性事件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21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端的事件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2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事件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3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的标志性事件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24中国对香港正式行使主权或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的标志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的政权交接仪式。25中国对澳门正式行使主权或澳门特别行政区建立的标志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

4、国政府在澳门政权交接仪式。26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的事件是港澳回归27标志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的事件是1987年,台湾被迫调整“三不”政策28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1993年汪辜会谈29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二原因、目的类(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线)1我国进行抗美援朝的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2我国进行抗美援朝的目的保家卫国3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4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目的解放农村

5、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5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6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的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7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目的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8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土地改革后,农民、手工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9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01958年“左”的思想泛滥的原因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

6、的经济规律。1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12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13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4“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原因为了了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15“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出发点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16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的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威望的日益上升三最早 (第一) 最多类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京2我国

7、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3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1956年成立的长春第一汽车厂4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1956年“一五”计划中5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年在北京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8最早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尝试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9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1980年)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最早提出是在中共十二大1987年1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12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是在1971年13我国最

8、早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是在1956年1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提出是在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四转折类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中美关系出现转机20世纪70年代初五性质类(实质类)1抗美援朝的性质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战争。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三大改造的性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5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六地点类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2建国后和平解放的城市拉萨 3黄继

9、光牺牲的地点4建国初期进行土地改革的地点新解放区5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地点长春6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地点沈阳7“一五”计划中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的中心鞍山钢铁公司8“一五”计划的新建的三条公路川藏、青藏和新藏。9“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10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北京(1954年)11“九一三”事件发生的地点蒙古温都尔汗12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地点北京13最早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尝试的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14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的四个地方(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5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的代表,一夜崛起之城深圳16后来又增加的经济特区海南1

10、7我国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上海浦东开发区18我国第一批开发的港口城市广州、上海等14个19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胜利完成民主改革的地区西藏20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的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21我国第二橡胶基地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2“一国两制”构想在我国成功的解决了哪两个地区香港和澳门2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24汪辜会谈的地点新加坡25万隆会议召开的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26尼克松来与周恩来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的地点上海27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召开的地点上海七国家类1战役的交战对象是美国21953年7月,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国家是美国3派海军第七舰

11、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国家是美国4中国收回香港与之签署联合声明的国家是英国5中国收回澳门与之签署联合声明的国家是葡萄牙6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71953年周恩来最早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81954年周恩来访问的并决定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基本原则的两个国家是印度和缅甸9尼赫鲁和吴努分别是印度和缅甸总统10万隆会议召开在印度尼西亚11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是在印度尼西亚121979年,我国与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是美国131971基辛格访华和1972年尼克松访华他们都是美国人141972年田中角荣,中国与之建立

12、外交关系的国家是日本15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召开在中国八方针/政策/原则/路线/任务/口号类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2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31958年党的总路线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4两个凡是的方针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5文化大革命的口号以阶级斗争为纲6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作出把党和国家的

13、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7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提出四项基本原则8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9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内容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邓小平理论11我国针对少数民族所实施的一项基本

14、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12成功收回香港和澳门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13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4针对台湾问题的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15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在1995年提出的八项主张16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7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8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求同存异19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九法律文献/纲领/报刊/杂志/报告类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成为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的依据。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