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大宝****b 文档编号:137202618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新编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专题六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2课。前一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重点讲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历史背景,后一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重点讲述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涉及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课既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此外,放在文明范式和全球史观中加以考察,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的成功典范,同时新政的措施

2、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罗斯福新政出台的背景,准备,实施情况;(2)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理解其实质、特点;(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4)理解经济危机、国家垄断、以工代赈、财政紧缩等重要概念,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2)鼓励学生自学探究,用历史比较法、

3、阅读法、观察法、问题探究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质;(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学习,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3)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同时,让学生感悟我们今天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与影响【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如何使学生通过对比自由经济体制和国家干预体制来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对罗斯福新政进行评价。 课前准备学生

4、对于经济史的掌握难度比较大,再加上学生在初中学习历史有普遍较差,因此在讲述经济史的内容,特别是古代经济史时,需要我们尽量联系实际,借鉴浅显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述给学生。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法在屏幕上展示今天美国印象和1929-1933年美国大危机图片资料,引导学生从自身印象切入85年前的经济危机,使美国在面对危机中一个人物罗斯福临危受命寻找新的出路,他带领美国人民克服危机,渡过难关。【新课讲授】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

5、背景临危受命教师展示材料,播放幻灯片:美国经济危机中的残破景象,饥饿的人群;危急中胡佛的应对措施及效果;美国的社会危机;罗斯福和胡佛竞选总统时的情景及结果。【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给美国带来严重的危害:经济问题;失业人口激增、贫困问题凸现,失业者和流浪汉遍布城乡;失业工人、农民、退伍军人为生存奋起抗争,社会矛盾激化;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社会运行方向迷惘;信念崩溃,道德沦丧,社会丑恶现象如偷窃、斗殴、酗酒、吸毒、行凶等剧增;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教材68-69页小字材料和材料二,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用大屏幕打出要点:原因:1、资

6、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严重影响:加深社会危机,世界局势动荡不安【设计意图】罗斯福就任时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危机爆发后失业严重;二、商品价格低于生产成本;三、银行出现信用危机。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贫困人口急增的另一面是产品相对过剩。这些史料有助于学生认识经济危机生产的原因,同时也让学生真实的感受那场经济危机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巨大影响。这是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前提,并引起学生去探究危机的原因,从而过渡到下一个问题。教师过渡:面对这种情况美国当局政府是怎么对待的呢

7、?展示胡佛总统的图像并出示他的执政理念“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只要我们继续执行过去8年的政策,我们借上帝之助,很快将看到贫穷从从这个国家消失的日子。”1928年胡拂竞选演说【设计意图】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自由经济体制的特点,为对比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做铺垫。理解改革的必然性,改革才是一国保持独立自主、发展强盛的出路所在。过渡:但是,面对危机造成的烂摊子,光有信心是不够的。假如你是新当选的美国第32任总统,就经济危机的这些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工人失业),你将采取什么措施使美国人民重新过上幸福的日子呢?二、罗斯福新政的

8、内容实施“新政”1内容(1)开端整顿金融以罗斯福纪念馆雕塑炉边谈话导入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的内容,通过材料分析,归纳罗斯福新政中整顿财政金融的措施,并且通过对金本位和联邦储备委员会职权的理解,明确罗斯福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并体会罗斯福对金融业的大力干预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炉边谈话内容的归纳,帮助学生理解罗斯福调整金融业的措施及目的。并且通过金本位和联邦储备委员会两个名词的解释,把较难的知识理解透彻。(2)中心复兴工业通过罗斯福第二次炉边谈话中对工业的重点阐述,引导学生归纳工业中面临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深化对罗斯福新政中复兴工业措施的理解。通过与胡佛自由放任

9、政策的比较,认识新政复兴工业的主要手段和新政的特点。通过案例分析,明确全国工业复兴法颁布的意义。【设计意图】复兴工业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需要重点认识和理解,而且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是复兴工业的措施有了法律保障,所以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在分析中深化认识。(3)调整农业通过1932年美国家庭主妇的购物单和农民倾倒牛奶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当时农业面临的物价极低和生产过剩两大问题,从而理解罗斯福调整农业的措施,并且通过讲解罗斯福调整农业措施对整个国民经济有序发展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罗斯福采取如此极端措施的目的。【设计意图】调整农业与复兴工业是罗斯福新政的左膀右臂,农业的恢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有序发展

10、起到重要作用,所以需要帮助学生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分析调整农业的作用。(4)贯穿始终社会救济通过芝加哥12岁男孩给总统的信,引发学生对当时社会底层群众生活的关注,并且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最终认识到社会救济必须是政府承担起的责任。通过罗斯福社会救济措施的分析,体会罗斯福社会救济中政府发挥的作用。【设计意图】由一封孩子的信导入,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且通过私人救济和政府救济的比较,体会罗斯福社会救济中政府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为罗斯福新政特点的归纳打下基础。2特点通过内容的总结,让学生从内容中归纳“新政”的特点。并且体会罗斯福新政对经济全面大力干预经济的表现。【设计意图】罗斯

11、福新政的特点是个重点知识,只要学生能充分理解新政的内容,就可以自然答出。3实质通过材料分析罗斯福自己对新政的评价,认识新政的实质。【设计意图】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大量运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有人产生了疑问,认为这是社会主义,通过罗斯福打的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新政的实质。三、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摆脱危机困境1.进步性:直接影响: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止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深远影响: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拓展思维,突破难点【合作探究】罗斯福新政对

12、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的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机制:政府权力扩大;保存了民主制度经济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保障:福利主义实验经济思想: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课堂延伸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传统现代化模式作出了成功的调整,新中国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作了调整,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考各国不同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给你的启示是什么?【本课小结】通过感悟升华来理解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使美国经济危机得以缓和并由此开创了一条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时代的回应往往留有遗憾,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改革不能彻底清除毒瘤;但以史为鉴、居安思危的普世性经验与教训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值得反思和汲取! 教学反思略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