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说课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199060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242 大小:8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说课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42页
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说课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42页
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说课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42页
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说课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42页
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说课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说课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说课讲解(2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温州大学 彭小明 教授 电话:057786596057 邮箱:,前言,一个人一辈子可以不创作文学作品,但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不去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 因此学会解读文本和鉴赏文学作品就成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如何进行文本解读和文学鉴赏呢?,据统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文学作品达85%以上,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文学作品达70%以上,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必修5)文学作品也占65%。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共6册,每册6单元共36单元,5个单元涉及非文学作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2、教科书(必修)语文共六册,1-5册每册6单元,6册4单元共34单元,10个单元是非文学作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共5册,每册4单元共20单元,7个单元是非文学作品。 若加上附录的古典诗词等,文学作品占有的比例更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与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 (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如甜蜜的复仇(台湾夏宇),把你的

3、影子 加点盐 腌起来 风干 老的时候 下酒 建构文本意义:这首小诗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一个人失恋后的感受(幽默、积极处理感情的方式)。建构精神世界:他没有像现在有的青年一样失恋了就拿着刀子去捅人,而是把这段情深深地藏在心底。,(二)步骤:,如死前一刹那(马来西亚温任平),单调的鼓声 是我的心跳 在长方形的黑暗中 没有人知道 没有人知 没有人 没有 没 内容:死前情形;艺术:外在结构长方形和三角形;主题:现代人的孤寂与隔膜。,二、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的知识和理论:,(一)我国传统的文本解读理论: 1.披文入情 所谓“披文入情”解读法就是从文章的语言入手,探讨作者在作品中“情意”的一种研究、鉴赏方法。

4、阅读文学作品,要注意把握其语言,根据语言捕捉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意向。,刘勰的文心雕龙:“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意思是说,作家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有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的内在情态,这种情态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将显现,被人所理解。,古人强调“诗言志”,读诗是为了“了解诗中之志”。 张少康说:“欲求作家之情意,须从言象之外得之,如果执著于具体的言象,则不能获得无限之情意。但情意虽不在言象,却又必须借助言象方能获得,故而追求言外之意、文外之旨,遂成为文艺家所欲达到的最终目的

5、。”,【案例】张籍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深层意蕴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2.诗无达诂,原作“诗无达诂”,是汉代提出诗经学习的“接受阐释”理论。 何谓 “诗无达诂”?“达”意为明白、晓畅;“诂”则是指以今言释古语。“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训诂或解释 。 诗经从成书起,注解就众说纷纭。汉人董仲舒说过“诗无达

6、诂”的话,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1)诗无达诂意为审美有“差异”,在艺术鉴赏中,由于文学的含蓄性、不确定性,加上鉴赏者的心理、情感状态的不同,对同一首诗,常常因鉴赏者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解释。 所以,“诗无达诂”在后世又被引申为审美鉴赏中的差异性。,所谓“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白居易与元九书), 所谓“左氏引诗,皆非诗之旨”(纺授堂文集)。 所谓“诗无定形,读诗者亦无定解”(抱经堂文集)。,【案例】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有

7、的人说锦瑟是爱情诗悼亡诗,有的说是表现与令狐楚家婢女相通的艳体诗,更有说它是纯写音乐“适、怨、清、和”具体声调的抒情诗。人们聚讼纷纷,莫能定案。,(2)诗无达诂强调欣赏可“意会”,“只能意会,难以言传。”诗无达诂并不是说诗歌不可解释、无法明白;而是说不能机械理解,望文生义地作呆滞板实的解释。欣赏文学思维活动应“空灵”一些,千万不可泥于字面,死于句下。 诗无达诂说明文学的阅读与欣赏,应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而跨入美学领域,主要应该用心灵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案例】陶渊明饮酒:,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苏轼盛赞道:“采菊而见山,境与心会,此句最有妙处。

8、”(东坡题跋题陶渊明饮酒诗后) 所谓“境与心会”,就是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正与陶公纯静超脱的心境相融,自然与诗人的情感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了。这种“境与心会”的感触微妙复杂难以言传,连诗人自己也一时说不清,所以他最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以意逆志,“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理想的阅读和理解诗歌作品的方法。始见于孟子万章上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意思是解释诗歌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诗的本意。用文辞之意加上自已的体会去推测作品,这才是正确的读诗方法。,(1)涵义:,以文解辞 “以意逆志”就是从文辞的意思去推断作者写作意图、内

9、心情意和作品主题。“文”是文字;“辞”是言辞;“意”是文本语言的意义;“志”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是诗文内在精神;逆:迎也,犹钩考也,推断。,【案例】稻草人(长春老藤):,庄稼都坐车回家了 撇下你孤独地 站在旷野里,数星星 从“文辞之意”去推断作品意义:作者在对薄情者予以斥责的同时,也含有对盲目执着者的非议和揶揄。,以己推意,“以意逆志”:是指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在鉴赏文学作品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2)要求:,不要因为作

10、者夸张而认为言过其实。如李白秋浦歌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不要因为作者想像而认为语出荒诞。如客家民歌:“坐下来,聊起来/聊到两人心花开/聊到鸡毛沉落水/聊到石头浮上来。 不要因为作者偶遇而认为与事不符。,【案例】,卢纶塞下曲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华罗庚质疑:“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飞。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 郭沫若戏和:“深秋雁南飞,懒雁慢未随。忽闻寒流至,奋翅连连追。”,【案例】,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有人质疑半夜无钟声;事实上,江南半夜也敲钟的) 王安石

11、:“昨夜西风入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黄花不比秋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苏轼后来才知黄州菊花也落叶的),4.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始见于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知人论世” 指要从古人作品中获得教益以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又必须正确理解诗歌作品的精神实质。不要就诗论诗,要联系作者的生平身世、思想感情,及其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时代背景加以考察。,顾镇:“不论其世,欲知其人,不得也;不知其人,欲逆其志,亦不得也。” 王国维:“由其世知其人,由其人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能解者寡也。” 鲁迅:“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12、【案例】邓丽君何日君再来:,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 泪洒相思带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喝完了这杯 请进点小菜人生难得几回醉 不欢更何待(白)来来来 喝完了这杯再说吧(唱)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要求:,(1)辨明作者,知其思想信仰 对于没有主名作者的诗文,不要妄加猜测。 对于有主名作者的诗文,不要张冠李戴。 (2)辨明诗文时间,联系时代背景 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不是他早年出川之作,而是他流放夜郎遇赦之作),【案例】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句,历来被传为“炼字”佳话, “又绿”两字不仅为春到江南传神,更为去思依依点

13、睛,具有诗学上所说的“二重意味”。 如果再联系王安石两度拜相的背景,就会感到这“又绿”二字似乎隐隐传达出某种政治心态,其意味又不仅这两重而已。它究竟反映的是诗人东山再起,对变法前途的信心呢?还是流露出诗人因朝中斗争复杂,产生重新掌权后再遇不测的担心呢?,(二)西方文论和美学研究:,1. 解释学 解释学是由19世纪德国哲学家 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创的。现代解释学的开创者是20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 解释学又称释义学、诠释学、阐释学,是在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学流派。,(1)解释学是关于“理解”的学问,理解具有客观性。,“解释学”是一个解释和了解文本的哲学技术,

14、它也被描述作为诠释理论并根据文本本身来了解文本,强调忠实客观地把握文本和作者的原意。 “文本”原指文章、课文。后被扩展为书面文件。例如:讲话、表现、艺术作品和事件等。因此,任何一个人都在细说或者诠释“社会文本”。,传统解释学的“复原说”:,是通过作者的理解来重建作者的原意,以达到理解与作品原意的一致。传统解释学以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 传统解释学认为,意义和真理早已存在于文本里,他是作者赋予和给予的,读者可以超越时空的距离,去恢复文本固有的和不变的意义,即作者的原意。,(2)解释学是关于“理解”的学问,理解具有主观性。,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是主观的,且理解本身具有历史性,取决于观者先前的理解,

15、即“前结构”。因此理解要以“前理解”和“前结构”为前提。 伽达默尔进一步提出了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效果历史”等概念。,哲学解释学的“意义创造说”:,理解是主体性的自我理解。一切理解都是自我理解。 任何理解都依赖于理解者的前理解,那种试图消除成见的“复原说”仅仅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人不会生活在真空之中。在有自我意识和反思之前,他已经对事物有了先见。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当时的知识水平和思想状况等方面的存在就为他所有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他的理解。,【案例】李商隐锦瑟不同阐释:,乐志说。该说注重锦瑟这一题目,认为这首诗是描写瑟这种乐器的。缃素杂记中说:“锦瑟只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

16、。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4)宋许觊彦周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也持此说。,悼亡说,何焯在义山诗集中说“此悼亡之诗也。首联借童女鼓五十弦之瑟而悲,帝不可止以发端,言悲思之情,有不可得止者;次联则悲其巨化为异物;腹联又悲其不能复起之九泉,曰思华年,曰追忆,旨趣晓然。”清冯浩、朱鹤龄、朱彝尊亦主此说。近人孟心史更从李商隐的生平考证其为悼亡诗。,恋情说,从锦瑟二字着眼或说此为一女子之名,或说此为定情之物。如刘就认攽为其是令狐楚家的青衣。宋计敏夫唐诗记事则云“锦瑟,令狐之妾。”苏雪林认为“锦瑟是商隐的爱情纪念物”。郑绪平认为这是李商隐为其小姨所写。,自伤说,清汪师韩在诗学纂闻中认为李商隐是借锦瑟以自伤。此外,近人王福民亦主此说。此说论据较为合理,但在解颔联时却有问题。如王福民说“沧海为官场,月为权臣,日为君主,因而得出了权臣无方、帝恩难得的结论”,寄喻说,清张采田在玉溪生年谱会笺中认为此诗抒发了诗人对李德裕的怀念。而柳文英则认为此诗“通篇的意思则是因对令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