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黄辉教学提纲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199027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黄辉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黄辉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黄辉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黄辉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黄辉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黄辉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黄辉教学提纲(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黄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浙江省课程改革实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何谓学校课程,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和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最终目标: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立足点之一:学校的

2、特色 立足点之二:教师的个性 立足点之三:学生的个性,最终目标: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首先,无论是家长、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本人,都必须树立一个观念:人的个性潜能是无限的,如果不被唤醒就会萎缩乃至泯灭。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唤醒、发掘个体的个性潜能。 其次,个体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应包括个体的“类特性”“社会特性”“个人特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1挖掘人文资源 构建校园人文环境、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隐形课程,对学生良好情感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形式有: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主题 ,学校文化主题,环保主题

3、,行规主题,其它主题。,2多渠道采集信息 构建校本课程资源库,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资源的共建和开发利用非常重要,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设者、实践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关的校本课程内容。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形成具有校本特性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潜在意识的能力,注重搜集和整理教学中的优秀课例,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校本教学案例资源;再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团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形成具有校本意义的资源库,再通过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 。,3利用社区资源 构建校本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具有弹性,很容易融进最新出现的相关课题,而且

4、鼓励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表达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要求”,使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校本课程的多向畅通的交流渠道和民主开放的教育氛围,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才会真正成为“以校为本”的课程,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其方法有:利用社区人才资源 ,建实践活动基地 ,利用地方名士的影响 。,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应研究学生的兴趣或需要,一所学校要开发校本课程,要考虑课程的必要性,也就是说,我为什么要开设“这种”课程而不是“那种”课程,而决定开设“这种”课程而不是“那种”课程的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兴趣或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可能性,即依学校现有的师资、

5、条件、资源等,我只能在什么样的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兴趣或需求。以前的兴趣小组或活动课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随意性较强,不是学生需要什么我给什么,而是我能开什么就开什么,在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方面的论证不足。现在的校本课程是在过去的兴趣小组或活动课上的进一步发展。,总而言之 ,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学校的历史文化、设备设施、师资潜能、家长资源、社区自然与人文资源等;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考虑社会、学生和知识三方面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常常与地方或社区发展规划联系在一起,从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社区社会性问题等出发寻找开发主题,同时,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也可指向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指向学生的学

6、业成就及问题。如果学校自定开发主题较为困难,也可以向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寻求帮助,争取在他们的指导下,确立开发意向和项目。就课程类型而言,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是活动课程开发,也可以是选修课程开发,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发综合课程,条件薄弱的学校也可以着力于教材改编和编写辅导材料,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并对国家课程在学校一级的顺利实施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学校课程开发的操作流程,1、组织建立,2、现状分析,3、目标拟定,4、编制方案,5、解释与实施,6、评价与修订,学校课程,怎样编制校本课程的文本材料,学校层面的课程方案 :1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 2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3校本课程的大致

7、结构。,教师层面的课程纲要,1课程目标,简述主导性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简介主要的专题或内容要点以及活动安排; 3实施说明,提出对教学方式、课时、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方面的要求; 4考试评价说明,包括考核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构成等,课程目标的表述,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学习水平的比例结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关于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关于知识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1关于知识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例如:说出、列举、描述、选出、识别、 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

8、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收集整理信息等。例如:解释、说明、比较、分类、概括、区别、推断、收集、整理、 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例如: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证明、评价、撰写、检验、,关于技能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则释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例如: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例证、扩展、缩写、 独立操作水平。包括操作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例如:完成、表现、制定、测量、安装、实验、尝试、 迁移水平。包括在新情景下运用已有技能

9、;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景中的适用性等。例如: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关于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经历水平。包括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例如:经历、感受、参加、寻找、交流、讨论、参观、考察、体验、 反应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例如:遵守、拒绝、同意、欣赏、讨厌、拥护、关心、 领悟水平。包括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例如: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追求、,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基本流程,1成立研究或协调小组,为课程开设和管理建立组织保证; 2通过调查、座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实际需要

10、; 3培训教师,多渠道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4进行资源调查,做到课程资源心中有数; 5建立教师间开发校本课程的竞争性合作机制,激励教师参与; 6通过学生选择和评价等方式实现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主体地位; 7进行跟踪评价,了解开设效果,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 8了解、研究和引导学生发展需求的变化; 9对校本课程进行动态调整。,课程开发与教师的发展,介入课程开发以后,教师会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材料和策略的挑战。让教师参与课程发展,从理论上讲,能增进教师对学校课程乃至整个学校的归属感,可以提高教师的士气,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责任感,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更多的投入。有研究表明,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发

11、现自己比原来能够教给学生更多的东西,而且教得更好,在课堂教学中更能指导学生使用学习材料和指导小组学习,对学生的期望有所变化。另有研究显示,教师参与课程发展与实施其参与发展的课程纲要之间存在正相关;教师参与课程发展,可令教师对所教内容有更多的准备,也更为自信。可见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课程开发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变革过程,因为课程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重建他们的知识观及他们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课程开发意味着对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协作阐述知识的方式所进行的不断的重组,同时对他们的教学进行再思考。这样课堂就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学实验的实验室。

12、教师也就自然地成为这个实验的主要参与者或者说是主持者。,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开发和组织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施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中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3、。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

14、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它是一种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

15、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综上,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与其他课

16、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1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是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