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196478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旧州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15题,共60分)1. 春秋时,楚、吴、越“不服中国之号谥”,立国伊始其国君便称“王”,中原各诸侯国君本来只称“公”,战国时也改称“王”。诸侯称王不能说明()A王室衰微,周王形同诸侯 B分封制受到严重破坏C势力强大的诸侯谋求更高的政治地位 D出现了统一的趋势2.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3.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

2、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4.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 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C.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5.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6.“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

3、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8.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9.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

4、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10.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称体现的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11.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 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

5、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射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12.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13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6、,当时的法国() A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B实行民主共和制 C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 D奉行分权制衡原则14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下列说法不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A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B宪法授予皇帝极大的权力C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D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15.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二、非选择题(16

7、题24分、17题16分、共40分)16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近代的英国两院议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及法国三级会议,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摘自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

8、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钱乘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遗赠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为后世创造了哪些民主运作方式?(8分)(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

9、了怎样的影响?(6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4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和铁路总长对比表 俄国 英国 比例 生铁(19世纪中叶) 26万吨 385万吨 1/14.8 铁路总长(1861年) 15 00俄里 15 000俄里 1/10 材料二 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材料三 解放农奴 材料四 (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

10、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2)列宁为什么说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6分)(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次改革存在哪些不足之处?(6分)西秀区旧州中学高二年级下第二次月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15题,共60分)1-5 DBADB 6-10 ABCBC 11-15 DBADB 二、非选择题(16题24分,17题16分,共40分)16.(24分) (1)途径:通过思想家的著作流传。(2分)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6分)(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

11、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6分)(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使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6分)(4)国情决定民主政治模式;民主政治需要不断完善;民主政治的建设不会是一帆风顺的。(4分)17(1)19世纪中期,俄国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原因:农奴制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4分)(2)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块份地,为了赎买份地背负起沉重的债务。在材料二中列宁已揭示了这次改革是对农民施行的侮辱与欺骗;材料三中的现象是作者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粉饰,也说明了农民在改革之初受到了沙皇政府的蒙蔽和欺骗。(6分) (或者掠夺性、欺骗性、不彻底性)(3)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分)不足: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对农民严重不公,引起了青年知识分子的强烈愤慨。(4分)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