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166220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包丰源 著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一、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通常,大多数读这本书的人已经是名义上的父母或者将会成为父母。但是,您是一位真正的父母吗?因为为人父母并不是简单的生育孩子,而是更重要意义上的养育孩子!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从小生长在上海的犹太人母亲,在与丈夫结婚后生育了三个孩子。后来丈夫离她而去,她就独自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并在中以正式建交后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以色列。刚到以色列的时候,由于语言不通又不懂移民优惠政策,这位母亲一边卖春卷维持日常生活,一边又秉承着中国“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照料着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孩子们也理所当然地接受母亲为自己准备的

2、一切。这种教育理念与犹太人的教育理念是迥然不同的,因此他们一家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邻居们的责难。看着三个孩子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地等待母亲照顾,一位邻居训斥她家的大儿子说:“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看着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随后又转过头来训斥这位母亲说:“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这句话乍听起来很伤人,细想之下却发人深省,它在警醒我们重新认知“父母”这两个字。不可否认,我们很多父母都秉承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来爱孩子。然而,我们的这种爱却往往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又怎么能够说是真正的父母之爱呢?后来这位犹太人母亲放手让孩子

3、承担自己该做的事情,三个孩子主动勤工俭学,在帮助家庭的过程中挖掘出自己的商业天赋,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踏上了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做父母和有孩子是两个概念。生了孩子只是代表你有了孩子而已,这只是一种物质上的联系,并不能够说明你是在做父母。做父母是一种智慧,是与孩子的精神链接,是懂得并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更是传承祖先基因和创造家族兴旺的责任。父母是传承家族能量的通道。只有父母真正成为通道,才能够通过自己把家族的能量传递给孩子。透过自己的精神归属来传承家族精神能量,让家族延续,这是人类最为淳朴和基本的传承方式。也就是说,为人父母对于孩子不只是一种教育、一种艺术,更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事业!然而现

4、在,越来越多的父母根本没有意识到这项事业的重要性,直到孩子出现问题,甚至无可挽回才幡然醒悟,后悔不已。二、孩子的教育无法弥补在“为人父母”课堂上有一对精明能干的夫妻,一心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孩子一生下来就交给爷爷奶奶带。经过多年的打拼后,这对夫妻终于如愿以偿地拥有了自己的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家。然而,就当他们以为自己已经获得人生成功的时候,儿子却找不到了。几经周折,他们才在一个网吧里找到了几天未曾回家的儿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儿子,对他们的话充耳不闻,完全没有耐心理会他们的苦口婆心,整日以网吧为家。儿子的状况让他们痛心不已,每每提到都会泪流不止,甚至许愿说:“只要儿子能回来,我们愿意花掉所有

5、的资产与积蓄。”显然,这对父母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职,宁愿用所有的财产来换回儿子的回头。然而,这世间有很多东西是很难用金钱交换的,就像孩子的品行与健康一样。这些年来,我遇到了很多这样的父母在外人看来很成功,自己却觉得很失败,原因就是孩子出了问题。孩子让他们感受到了人生的至痛,最终醒悟到:人生最大的事业不是公司,不是业绩,不是资产,而是孩子。可惜,很多人却在孩子还能被用心“经营”的时候全然投身到所谓的“事业”中,把孩子的教育问题直接扔给了学校、老人或保姆,总是以自己很忙为借口,忽略与孩子的沟通,甚至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给孩子造成伤害,在孩子心里种下分离、恐惧、担忧、害怕等情绪的“种子”。

6、而这些种植在孩子心灵中的情绪“种子”,当环境适合的时候,就会再次爆发产生负面效力,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每次我问大家有谁从小被父母打过,很多人举手;我再问有谁打过自己的孩子,大多数人还都高举着手。而且,人们往往会发现,当初父母是怎么打他的,他也会用类似的动作、方式打孩子。这就是细胞记忆,这就是潜意识的作用。如果父母不改变,那么孩子以后就会用同样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所以培养孩子需要从改变父母的思想和行为开始。对于孩子来说,衣服可以换,幼儿园可以换,学校可以换,老师可以换唯独父母是永远不能换的。一个孩子将来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孩子在幼年时期所受到的家庭

7、教育。现实中的很多父母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总会以忙碌作为借口回避与孩子的相处。但是,孩子的教育不可能等待我们去弥补,只要我们稍有忽略,就可能会造成我们和孩子一生的缺憾。三、为人父母是需要学习的有的家长过分强调对孩子的智力开发,经常是在孩子刚开始说话甚至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让孩子背唐诗、认数、识字、学英语等,却不曾意识到对孩子人格的培养才是重中之重。有的家长会过早地对孩子进行专业化训练,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要求孩子练习的强度,却忽略了孩子心灵的痛苦和需要时间玩耍的快乐。其实不管是乐器还是歌唱,都是对人素质的一种提升,但不能因此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未来的演奏家或歌唱家。重要的是对孩子

8、灵魂的净化和心灵的滋润,喜悦才能提升能量,寓教于乐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有些家长会不顾孩子的想法,直接替孩子拿主意或做决定。其实,孩子在两岁以后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家长完全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根据孩子的爱好与孩子一起做一些决定与安排。然而,现实中的父母常常会以“我都是为了你好”为借口,替孩子做一些自己想要却违背孩子意愿的决定。有的父母把握不好爱的分寸,溺爱孩子,结果就把自己的爱变成了“碍”。大人对孩子的过度关注,使孩子在一层层爱的“包裹”下,生长空间和自由度变得越来越小,几乎没有机会去经历一些挫折和磨练。甚至,很多家长根本就不能够接受孩子在外面受一丁点的委屈。父母缺少对孩子应有的陪伴。由于社会发

9、展得越来越快,人们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也就造成了很多父母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保姆照顾的现象。父母教育缺失,往往会对孩子的人格形成很大的影响。也许我们做父母的不能够保证时刻都陪在孩子身边,但也绝不可以因事业的忙碌就牺牲对孩子的陪伴。其实,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链接,特别是跟母亲的链接是天然的,也是独特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婴儿在刚出生的时候就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把自己的母亲与别的女性区别开来,而母亲也通常能够通过孩子的哭声准确识别出自己的孩子。孩子和父母的链接是孩子开始一切社会学习的基础,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亲密、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在同样的社会大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有所作为,而有的人却

10、一事无成?父母以及家庭成员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为人父母”课堂上出现的个案:“我要怎么做,他们才能不吵架?求求你们,以后我会听你们话的”“他们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生下我?为什么生下我又不管我?到底为什么”“我要考多少分,他们才满意?不如我死了”我们如何回答孩子?向孩子解释“妈妈是无心的,不知道会对你造成如此大的伤害”吗?如果我们还不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会持续地伤害我们的孩子。四、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很多父母不知道自己的言行会对孩子日后生活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更不知道孩子对家族产生的影响是如此深远。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超限效应”,源于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次经历。有一次,马克

11、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父母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超限效应,当孩子做得不够好时,父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孩子强调你不够努力,不够认真之类的批评话语,在孩子心里种下了不耐烦、不自信的种子,久而久之,就成了孩子负面情绪的来源,并且难以化解。至此,你应该已经意

12、识到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作用,也已经知道了为人父母这个岗位的重要性,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做父母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必须明白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做好父母,但希望与成为实在是两个境界,我们必须跨越这其中的鸿沟,真正提升为人父母的智慧,才能够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地去找寻、去履行我们曾经丢失的职责,在不断的学习与改变中,在希望与成为之间架起一座美丽的桥梁。其实,带孩子就跟读书一样,只要我们用心,就可以在孩子的身上寻找到此生中最为甜美、最为细腻的感觉,我们甚至会焕发出自己久违的童心,与孩子产生共鸣!当然,这也是最为复杂、最难理解的

13、一本书,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读不懂、读不透,但不要紧,只要我们把教育子女当作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只要我们愿意静心谦卑地去学习,我们就一定能够理解并品味到孩子带给我们的那种无比纯洁的爱和美妙的感觉。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是纯洁无瑕的,没有半点尘埃。可是,为什么长大后有的孩子善良仁爱,有的却霸道自私呢?其实,这一切都是父母长辈们书写的结果。这也就是我们会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的原因。看一个孩子你就会知道他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看父母你也就会知道他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这样的结论放在别人身上,我们会觉得很准,可如果用来说自己,我们却总会说不是。五、父母的言行深刻地影响孩子豪豪的妈妈总是以豪豪为傲,因

14、为豪豪从小就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可是,这天妈妈带着豪豪去姥姥家,豪豪在与表弟玩耍时,妈妈无意间听到豪豪在骂表弟笨。妈妈听了很是生气,就把豪豪叫到身边质问:“为什么骂弟弟笨?你以前可是从来不骂人的啊!”然而,让妈妈没想到的是,豪豪反而振振有词地对妈妈说:“你也骂过我笨啊!为什么妈妈就可以骂人,而我却不能呢?”豪豪的话让妈妈猛然想起,前些天她在教豪豪算术时,因为教了几遍豪豪都没学会,实在耐不住性子了,就顺嘴说了一句:“你怎么那么笨呢?简直笨死了!”面对豪豪的问话,妈妈无言以对。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能够在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作为父母,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有不好的现象出现时,首先要

15、做的不是批评孩子,而是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无论何时何地,请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在你身边,时刻有着一双纯真无邪的眼睛默默地注视着你。电视上曾有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使人难以忘怀:一个小男孩透过门缝看到自己的母亲在给家里的长辈洗脚,于是,男孩立刻去厨房自己端来了一盆水,要为母亲洗脚。父母总是处在孩子默默地关注中,无论我们说什么、做什么,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因为在孩子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世界里,父母的一言一行永远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他们的潜意识会认同自己的父母,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自己的父母,把父母的举动真实地复印出来。如果妈妈是一位特别注重穿衣打扮的人,孩子一定也很爱装扮自己

16、;如果父母爱说别人的不是,孩子也不会例外;如果父母经常说脏话、粗话,孩子也一定如此这是家庭教育的定律。刚上初中二年级的玲玲动不动就抱怨社会不好,还动不动就说老师势利为什么一个刚刚十二三岁的孩子会带有如此大的负面能量?带着这样的问题父母来找我做咨询。通过个案处理,发现原因是她的父母总是在家里饭桌上抱怨社会的不公以及领导的不好,父母的话刻印到了孩子的心上,导致她在不知不觉中也带着这样的思想看待社会、看待周围的一切。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的复印过程,应当引起我们的警醒。这十年来我在心智家园课程上进行个案处理的过程中,清楚地看到很多大人以为孩子还小,觉得孩子还听不懂我们的话,但其实孩子在胎儿期就已经有了对于外在的感受和记忆,只是孩子的语言和能量还无法表达自己的主张而已。六、不能让孩子充当父母释放情绪的通道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