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二十四节气模板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129919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9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说二十四节气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图说二十四节气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图说二十四节气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图说二十四节气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图说二十四节气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说二十四节气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说二十四节气模板(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说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2月4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太阳黄经为315度,我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古时人们以立春为春节,在这一天举行迎春大典。 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江淮地区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立春节气也是受农民欢迎的节气,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

2、。因此,有关立春的天气谚语很多。如以晴天无雨为依据的有“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为依据的有“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等;以雷电为依据的有“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一声雷,一月不见天”等;以冷暖为依据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风力为依据的有“立春北风雨水多”、“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等等。 立春节气要预防寒潮低温和雨雪天气对春运工作的影响,农村要抓紧对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防冻保苗。,立春,2月19日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太阳黄经达330度时,雨水节气开始。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3、雨水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显著减弱,长波槽脊调整转换周期变短,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明显减弱。江淮地区盛行的天气过程也发生显著的变化,冷空气影响前后,气温变化幅度加大,冷暖气团交汇时,会出现连阴雨雪天气。 有关雨水的天气谚语中有根据雨雪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如“雨水有雨百阴”、“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有根据冷暖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还有根据风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如“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等等。 雨水节气到来后,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人们要预防感冒等早春流行疾病的发生。 雨水节气的天气特点对越冬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农谚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广

4、大农村要根据天气特点,对三麦等中耕除草和施肥,清沟埋墒,为排水防渍做好准备。,雨水,3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太阳运行到黄经345度时进入惊蛰节气。蛰是藏的意思,随着气温回升、土壤解冻,开始出现初雷,地下冬眠的小动物似被雷声惊醒,开始出土活动,故取名叫惊蛰。 惊蛰处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期,东亚高空环流发生显著变化,沿海大槽已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尺度减小,移动性明显。槽脊东移时,北方地区会交替出现移动性高、低压,影响江淮地区的冷暖气团比较活跃。受其影响,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并会出现初雷雨或连续阴雨。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

5、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惊蛰,3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春分节气。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 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

6、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有关春分节气的谚语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描写昼夜等长的,如“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等;一类是根据春分晴雨预测后期天气的,如“春分日有雨,秋分日大水”等;一类是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如“春分不冷清明冷”、“春分不暖,秋分不寒”等;还有一类是根据风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如“春分西风多阴雨”、“春分若是暖,五月先水后旱晴”等等。 春分节气越冬作物已进入春季生长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棉花营养钵播种要选择冷尾暖头,适时进行。,春分,4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清明,太阳运行到黄经15度时开始清明节气。此时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含

7、有明洁之意。 到了清明节气,东亚大气环流已实现从冬到春的转变。西风带槽脊移动频繁,低层高低气压交替出现。江淮地区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雷雨等不稳定降水逐渐增多。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

8、,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梁、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这时北方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天气冷暖多变,应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水稻秧苗和开花果树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 “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这时常常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令人烦恼和不能忽视的,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此时的雨水显得十分宝贵,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适时搞好春灌,

9、以防止春旱的威胁。 清明节也常用作天气气候方面的指标,如江南的“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北的“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等谚语。 清明,不仅是一个极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俗演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作“清明节”。民间自古有着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丰富的纪念和娱乐活动,更使清明充满了诱人的色彩。,清明,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的谷雨,太阳运行到黄经30度时开始进入谷雨节气。此时降雨对五谷生长有利,有雨生“五谷”的含意。 谷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

10、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谷雨前,好种棉”,又云:“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自古以来,棉农把谷雨节作为棉花播种指标,编成谚语,世代相传。 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等等。 还有谷雨节气如气温偏高,阴雨频繁,会使三麦病虫害发生和流行。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变化,搞好三麦病虫害防治。,谷雨,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夏,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真正意义上的入夏时间各地并不一致。 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立夏前后,只有华南南部跨入夏季;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在“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

11、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了。易纬有立夏“电见”之说。但就南方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华南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电见”无须等到立夏。 立夏以后,是华南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此时如不下较大的雨,那些无水灌溉的农田就无法犁耙栽秧。多年平均大雨开始期一般为:华南东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华南东南部为100至200毫米,西北部75至100米。华南西部、中部因大雨开始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立夏,5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小满,太阳到达黄径60

12、时为小满节气开始。 小满的含意是指此时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较丰满和茂盛了。麦类的籽粒逐渐饱满,但尚未达到最饱满的时候。小满时节,江淮地区的平均气温一般都高于22,一派夏日景象。农事活动也即将进入大忙季节,夏收作物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秋收作物播种在即。 二十四节气大多可以顾名思义,但是小满却有些令人费解。原来,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

13、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华南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华南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至7月。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平均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华南中部夏旱更为严重。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外,特别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西北高原山地区,这时多已进入雨季,作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 夏收、夏种、夏管

14、,三夏大忙的序幕将从此时拉开,是农民朋友一年中又一个繁忙的季节。,小满,6月5日是芒种节气,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并开始收割;“种”指谷黍作物的播种。对江淮地区而言,芒种时节,是农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夏熟作物要收获,秋收作物要播种,春种作物要管理,真可谓“芒种芒种,样样都忙”。 但芒种时节,往往又是江淮地区天气变化最为复杂的时候,常言道“春争日,夏争时”,就是提醒人们在这时更应注意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产,不要让成熟的粮食受损失。,芒种,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

15、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 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16、。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夏至,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