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诗歌阅读电子教案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094189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内诗歌阅读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课内诗歌阅读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课内诗歌阅读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课内诗歌阅读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课内诗歌阅读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内诗歌阅读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内诗歌阅读电子教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内诗歌阅读,李智,虞美人,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春花秋月固然是美好事物,但这些美好的事物,在一个过着囚徒生活的亡国之君的眼中心里,反而时时勾起他的美好不再的无限悲伤,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希望这美好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往事: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指精神层面的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与开头句照应。见时光流逝引起生命长逝不返的

2、感慨,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4.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改“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小结:愁:个人之思,人生之痛,亡国之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比喻。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绵长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扬州慢,“空城”之“空”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词人

3、“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寒气中传来的凄清的号角声。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词眼。,词人还用了哪些词句描写昔日扬州的繁华?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名都空城鲜明对比。词中化用杜牧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而今日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引用诗句,可以加深词的意境,促人联想而意于言外。,下阕,词人想象杜牧来到扬州也会“惊”,为什么?因“空”而“惊”。曾经杜牧写过

4、许多赞美扬州诗文,那是的扬州那么繁华,如今的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杜牧也“重到须惊”,“难赋深情”。姜夔就更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不说自己心惊心痛,偏说杜牧,!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词人写今、昔两种情景的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昔日的扬州:虚写。眼前的扬州:实写。一虚一实,虚实相生,这是本词的写作特点。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化用了杜牧赠别中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此句本诗极言赞美扬州之美,化用后恰好形成一个对比:过去如此繁华富丽的十

5、里扬州路,而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拟人手法。将“废池、乔木”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仍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突出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本词还有几处采用了这种拟人手法。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相传有二十四美人于桥上吹箫。作者在这里满怀凄凉,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

6、头没有了吹箫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落凄凉。冷月无声:月本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觉得它是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箫唱,月儿见此光景也欢笑了。可现在,“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不令人伤怀?运用了情景交融艺术手法。,“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红药,春天一到就生长,不管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往年,花开可供游人观赏,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借此曲折地表现

7、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虚写:冬至本未开花,但想到,纵使来年红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扬州慢总结,基调:悲切感伤主题:黍离之悲手法:虚实结合、对比情景交融、用典,声声慢,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花残无人赏,象征词人孤苦飘零的晚境。一种自叹自怜的悲愁。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以声衬情,雨滴不仅打在梧桐叶上,更打在词人心里,凄绝之感。雨声不断,绵愁不绝。,1.诗歌讲究含蓄,可本词的情感却是极直接的表达出来,从词里的哪一句可看出?这次第,怎一

8、个愁字了得!2.作者因何而愁呢?联系作者人生经历及时代背景国破之悲、亡夫之痛、故土之思、晚景之凄可见这时的愁已与早期的“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不一样了,是一种“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家国之愁”交织在一起的浓愁。,3.为写这“愁”,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秋风,淡酒,征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4.这些意象是如何体现出“愁”来的?皆是含愁之景秋风:秋风砭骨,天寒心冷。淡酒:举杯浇愁,酒难消愁,酒入愁肠化作“伤心”泪。雁:雁引相思,反添思乡之痛。想丈夫,丈夫已逝,飘零金陵。人不如雁!黄花:曾经繁盛,如今枯萎憔悴,无人怜惜欣赏,借花怜己。梧桐、细雨:淅淅沥沥,不断落在叶上,打在心上

9、(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_温庭筠更漏子),雨声不断,愁绪不绝。这份愁思已渲染浓得化不开黄昏:人生进入晚年,叠词的妙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情感上分三层意思:外在动作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环境气氛孤单寂寞的处境与心境,反映出晚景的凄凉。内心感受忧愁苦闷。把诗人惆怅迷惘的内心感受和凄清寂寞的外在环境融为一体,将哀愁忧伤的内心感受层层揭示,逐层加深。奠定了全词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与末句呼应)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开篇直指情感,中间融情入景,结尾再次揭示情感,全词情景交融,愁绪满溢字里行间。,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

10、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你如何理解“人生如梦”?其实不然。作者没有被这种惆怅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当中。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周瑜的成功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并未真的消沉下去,他特别想得开,用“人生如梦”开导自己,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1艺术技巧:写景、咏史怀古、抒情相结合对比(周瑜于诗人,曹操的惨败与周瑜的英雄业绩)、衬托(小乔美人衬英雄)虚(遥想公谨当年)实(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结合

11、概貌(雄姿英发)与细节(羽扇纶巾、谈笑间)描写结合联想(历史-现实,古人-自己)、夸张(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千堆雪),炼字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能从词中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这得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你觉得上阙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味道,为什么?淘、穿、拍、卷。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点出“怀古”的意旨。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动势拍:写出江水与堤岸搏击的力度卷:写出了汹涌的波涛力量之大点拨:这三句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1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厘清典故的内容和用意:孙仲谋、寄奴:仰慕英雄,渴望建功。向往不满现实,英雄难再。无奈刘义隆、霍去病:影射南宋北伐无准备冒进、好大喜功。担忧拓跋焘(佛狸祠):影射南宋人忘记国仇,不图恢复中原雪耻。不满廉颇:表自己人老雄心在却不被重用。悲愤,明确主旨上片:仰慕英雄,慨叹英雄难再,不当今统治者不满。下片:借古讽今,表达自己不被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主题比较复杂:怀古:对英雄的仰慕,对建功报国的渴望忧世:对国事无能为力、又忧心如焚的忧虑抒志:人老心壮,却不被重用的感慨,艺术手法:1.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借咏史怀古,影射现实,自况明志2.大量运用典故入诗。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

13、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风格、内容上的不同。苏词:通过历史与现实,古人与自己的对比,表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抱负难成的惆怅与无奈。辛词:借古讽今,追怀英雄,痛伤当朝苟安,抒报国无门的悲愤,表对国事的忧心如焚。相同点:境界阔大、豪爽开朗不同点:苏轼,旷达的胸襟,深刻的哲理式人生感悟;辛弃疾,浓烈的主观情感:炽热的爱国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执着的主观理念,英雄的豪情与悲愤。苏轼,以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辛弃疾也信老庄,但他的旷达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所以,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14、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用到了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些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杨柳”历来为送别诗的意象,“昔我往者,杨柳依依”,“客舍青青柳色新”等都是如此,“柳”者,“留”也,有不舍之义;“晓风”清冷,让人心生凉意,而“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中的风又有了依恋的意思,此处晓风两义兼有;“月”是“团圆”的象征,而“残月”不仅含有“不团圆”的意思,也为此时的词人心情铺了一层凉意。这里的景纯为情设,虚写,营造了浓烈的愁思,有“愁”则需“销”,借酒吧,可此时是酒醒时分,因而“愁更愁”了。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雨霖铃写

15、作技巧,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2)虚实结合,琵琶行,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1)借助语言来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以声喻声,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写出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视觉、听觉融通通感)(2)以情绘声:写听者与弹者的情感交流(3)无声衬有声:乐曲休止时的余韵让人产生的联翩浮想,找出第2段中描写音乐的八个比喻句,用四字词语概括它们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音乐特征情感转轴拨弦和缓低沉(序曲)先有情低眉信手声声思轻拢慢捻抹复挑(过渡)无限事1如急雨粗重急骤2如私语轻微委婉3珠落玉盘清脆圆润4见关莺语花

16、底滑宛转流畅5冰泉冷涩凝绝不通阻塞压抑幽愁暗恨6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奔涌(高潮)7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雄壮8如裂帛短促急迫(曲终)余韵悠悠,找出景物描写的诗句,分析其作用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秋风中的枫芦苇,渲染了秋天的冷落萧条,为全诗奠定一种伤感凄凉的基调.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江水无声,秋月无言,以无声衬有声,充分写出了听众被琵琶曲征服后,为之陶醉、静默回味的场面,且有与上述秋景相呼应。3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女自述际遇,身旁无物,唯有明月、江水绕船、孤单冷寂之意不言自明4“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写江州的生活环境,住宅杂草丛生,禽兽哀鸣,更苦的是没有朋友知音。诗人的失意寂寞、孤苦无聊,也通过这些景物来反映,与琵琶女何其相似。小结:寄寓了作者的情思,对场面气氛的烘托渲染与情感的抒发都不可缺少。,登高,1.前两联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急风(呼啸的风),高天(辽阔的天),猿声(哀凄的猿声),清渚(清冷的沙洲),白沙(惨白的河沙),飞鸟(盘旋的鸟),落木(漫天萧瑟的落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