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幽径悲剧》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086303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幽径悲剧》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幽径悲剧》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幽径悲剧》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幽径悲剧》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幽径悲剧》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十三、幽径悲剧(1)【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感受幽径之美、古藤萝之美。【重点难点】感受幽径之美、古藤萝之美【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并抄写两遍。猬( )集 惆怅( ) ( ) 虬( )干 潋滟( )( )蓦( )地 懦( )者 荆棘( ) 毛骨悚( )然初绽( ) 万斛( ) 愚氓( ) 次数家长签字教师评价 【课堂助学】一感知内容,理清思路1.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文章主要内容既然是写古藤萝的悲剧,题目为什么不用“古藤萝悲剧”,而是用“幽径悲剧”?3.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古藤萝的悲剧,除了这,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二精读品析(一)感受“幽径美景”(二)感受“古藤萝之美”三小结

2、【课后作业】1.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1)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2)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 2.阅读语段,完成题目。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

3、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在湖中,昔日的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虽然落叶树都把叶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擞,绿色更加浓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树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弥补过来,非要显示出绿色的威力不行。再加上还有翠竹助威,人们置身其间,决

4、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文字内容。 (2)这几段文字写景是从哪几个处着手的呢?这几处的景作者抓住了什么特征来写? (3)“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请从文中找出有关写夏和冬的语句来说明这点。夏天:_ _冬天:_ _ 教师评价家长签字后记: _ _ 【资料链接】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季羡林这个名字太过熟悉。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然而,当我们用这些词语描述季羡林生前的荣耀时,却难免有些苍白。人们痛惜他的离去,不仅因为世间从此少了一位博学多思的学者,一位精于语言的英才,一位连接中印文化、中西文化的摆渡

5、人,更是因为中国从此少了一位守护真话与良知的世纪老人。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活到98岁高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早就活超了“预算”。季羡林以其特有的朴素与学养,感动中国、感动世界。几年前,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季羡林时谈到,季老的书里人生,同样是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历经沧桑、艰难困苦,即使是在“牛棚”挨整时,也没丢掉自己的信仰。更令人敬佩的是,季羡林甚至利用在传达室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普通、朴素、敦厚,也是季羡林留给世人最直接、最平易的印象。一切应了诗人对他的评价“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伟大只能是它自身。”即使是在其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时,季羡林也不以名人自居,有时自嘲和王国维、陈寅恪、吴宓等国学大师相比,自己只是“一个杂牌军而已”。一个知识分子,以罕见的温和、超人的毅力、寻常人难以企及的睿智,温和而坚定地走完了动荡的20世纪,走完自己的一生。从晚清到中华民国再到新中国,虽说自己的一生“没有大激荡,没有大震动,是一个平凡人的平凡的经历”,但熟悉季羡林的人都知道,他“毕生认真,饱尝苦头”,而他的牛棚杂忆也因此被出版界视为“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新京报:季羡林去世 良人已逝良知犹存)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