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23 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教学案)(教师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043719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23 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教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23 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教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23 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教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23 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教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23 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教学案)(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23 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教学案)(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23 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教学案)(教师版).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23 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教学案)(教师版)第一讲材料型选择题该题型是以文字材料、图片、地图、数据图表为载体而设计的选择题。,此类题型的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另一种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第一种是其主要呈现形式。,在考试能力要求上,材料型选择题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要求学生善于通过材料

2、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题型一】文字类材料选择题【题型特征】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于受“一标多本”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的以“能力立意”为主,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以史为鉴。【解题技法】【高考例析】例1、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3、()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解析】注意两个关键信息“1873年”和“法国”,当时共和政体还没有最终确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3年,法国新调整的议会开始了制宪工作。议会围绕着政体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直至1875年1月,国民议会才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从题目中至少看出三个派别:“读者”所代表的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和派、君主派。“读者”所代表的派别不希望君主派获胜,也不希望共和派获得更多的选票,可见当时的政治局面错综复杂。【答案】A例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4、,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无外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题型特征】(1)近几年高考大量将图表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扩大了历史资料的来源,活跃的命题形式。(2)历史表格类材料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表格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技法】在解答本类题型时,第一步,要仔细读表格,对表格要“三看”:一看表格所反映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表格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表格的关键信息,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数字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第二步,要高度关注提示语,提示语是指题

5、干中的限定词和答题要求等,表格类题目中的提示语是解题的关键,很大程度上也是最终答案的组成部分。第三步,捕捉表格中潜在的动态信息,即读出表格中所蕴含的变化、态势等。第四步,联系所学知识,利用阶段特征,分析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最后综合判断,得出答案。【高考例析】 例1、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建交国家数495469878895103107110112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中美

6、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BCD【解析】从表格中建交国家的数据分析,建交国家逐渐增多,从1969年的49个到1978年达到112个,说明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1969年到1971年,建交国家数量没有大的突破,但“文革”后期到1978年,建交国家数量却急剧增加,说明中国外交受到“文革”的影响,排除含有的选项。1970年与中国建交数是54个,但到1971年和1972年迅速增至69个和87个,说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缓和后,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表格中的年份是19691978年,而中美正式建交时间是在1979年,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A例2、右图示意全球8个始终开放与40个始终封闭的经济

7、体年经济平均增长率(1966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数时期经济呈现负增长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和欧盟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不可能包括中国ABC D (1)地图类材料选择题应观察地图材料信息判断历史事件所指;审题弄清题目要求;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准确做出选择。(2)解答图片类材料选择题,要注意分析图片反映的事件、寓意,从图片反映的信息中判断选项,找出正确答案。【高考例析】 例1、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C“共赴国难”D“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识读地图,通过图中的黑色箭头分析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A项含义是指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建立;B

8、项中“努力国民革命”符合北伐战争;C项“共赴国难”是指面对日本侵华,中华民族奋起抵抗;D项是指渡江作战时毛泽东发出的号召。故B项符合图片反映的时代主题。【答案】B例2、右图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解析】据所学知识: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解放军迅速入关,同华北解放军一起发动平津战役。又据图片中文字信息“东北解放军入关”综合判断,C项平津战役符合题意。A项辽沈战役发生在关外;B项淮海战役主力是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D项渡江战役发生较晚,晚于三大战役,不符合题干中的“即将参加”,故A、B、D三项不正确。【答案】C第二讲组合型、程度型、逆向

9、型选择题组合型、程度型及逆向型选择题,题型特点虽然不同,但解答时均要注意:选择题审题“三看三思”。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备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题型一 组合型选择题【题型特征】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此类题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以数字序号列出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件或现象;由不同的数字序号组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

10、进行排序。此类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多、信息范围广,能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解题技法】(1)肯定筛选法,它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择肢,确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肢,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择肢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2)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排除包含这些选择肢的组合,再逐步筛选,得出正确答案。(3)辨别法,即用肯定筛选法选出绝对正确的选择肢,用否定筛选法排除绝对错误的选择肢,从而缩小范围,针对不能直接用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确定的选择肢根据所学知识辨别是否符合题意。【高考例析】 例1、“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创作于1943年

11、的解放区的天伴随着全国解放而广为传唱。下列关于这首歌曲说法正确的是()它鼓舞了边区军民,迎来了百团大战的胜利它反映了边区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对胜利的期盼它创作时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它创作当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ABC D题型二 程度型选择题【题型特征】又称最佳型选择题,此类题型在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他选项因不够全面或不完全切题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其特点是: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

12、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解题技法】(1)排除法:即排除表述存在错误的选项、表述不够严密的选项和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2)比较分析法:即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的选项。注意不能入选的选项常有以下的毛病,“以偏概全”“范围过大”“过于间接”等。【高考例析】例1、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解析】本题为程度选择题。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受危机的影响都在减小,而B、C两项仅是某

13、一领域的措施,故排除。社会救济主要是改善民生,故D项与题干不符。整顿财政金融是罗斯福新政的首要环节,对稳定经济全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答案】A题型三 逆向型选择题【题型特征】逆向型选择题,就是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的选择题,也称为否定选择题。此种题型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解题技法】(1)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2)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正误时,可以

14、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3)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高考例析】 例1、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答案】C第三讲因果型、比较型、评价型选择题运用史实支撑法解答因果型、比较型、评价型选择题。史实支撑法就是利用所掌握的史实来说明历史现象或者论证历史结论的一种分析、判

15、断、论证的思维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首先要审好题目的求答项,根据设问要求,迁移相关的历史知识,化不熟悉的知识为熟悉的知识,逐项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题型一 因果型选择题【题型特征】因果选择题就是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该类题型通常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1)由结果推出原因:题干是果,备选项为因。题干中标志性词语有“主要原因”“是因为”“主要理由”“主要依据”“主要目的”等关键词语。(2)由原因推出结果和影响: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题干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解析】本题为因果型选择题。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重大胜利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