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珍品赏析之永乐大典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042729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珍品赏析之永乐大典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古代珍品赏析之永乐大典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古代珍品赏析之永乐大典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古代珍品赏析之永乐大典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古代珍品赏析之永乐大典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珍品赏析之永乐大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珍品赏析之永乐大典(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乐大典,国宝珍品鉴赏,组长:,140496402贾东岳,组员:,140496401孙兵祥,140496406曹轶翔,140496404崔灿伟,140496411景韬,140496408李程宇,档案四班一组,珍品赏析之永乐大典,目,录,1.国宝简介,8.国宝收藏,2.国宝之修书过程,3.国宝之典籍概述,4.国宝之详细介绍,7.国宝影印出版,5.国宝命运,6.国宝重聚经历,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古代汉族文化的光

2、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朱棣是中国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他登基不久,在永乐元年,也就是公元1403年,就下诏命大学士解缙等人要编修一部巨著,以传后世。并且他亲自制定了气势宏伟的编纂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义之言,不一书,毋浩繁”。,大学士解缙接到明成祖的命令后,立即着手开始编书的工作,他带领100多人,夜以继日,一年后终于完成了。明成祖赐书名为文献大成。然而他对此书并不满意

3、,认为内容太过单薄,没有按照他的意愿包罗天下的书籍。编书任务来得突然,人手不够,还要限期完成。明成祖了解情况后,决定增派人手,召集朝野文士,宿学高儒约三千人重新编修。为编纂此书,明成祖允许编纂者们调用皇家图书馆文渊阁中的全部藏书,还派人到各地搜采图书,为编纂图书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历时六年,在明朝永乐六年,即公元1408年,书终于编好了,明成祖朱棣非常满意,特将其命名为永乐大典。,大学士解缙,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分装成11095册,光是目录就长达60卷,总字数约3亿7千万字。在此之前,中国的大型图书集有很多,如唐代的艺文类聚有100卷,北宋的太平御览1000卷,而永乐大典有两万两千多卷,

4、它的规模之大、无与伦比。永乐大典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典籍,除了著名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著作,包罗万象,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比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书年代早了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这是一册完整的永乐大典,它高50.3厘米,宽30厘米,用明代营造尺来量,应该是高一尺五寸六分,宽九寸三分。开本宏大,很有皇家的威仪和气魄。每册大典约有50叶(页)左右,

5、主要都是二卷一册的,也有一卷一册或三卷一册的。书叶采用雪白、厚实的树皮纸,翻开书发出淡淡书香,十分讲究和美观。,古籍的书衣就是现代书籍的封面。永乐大典的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脑包过,格外庄重。这种很像现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叫做“包背装”,是元朝和明朝前期书籍装帧普遍采用的方式。包背装书籍应该是立着插在书架上,不像后来的线装书是躺在架子上的。书衣正面的左上方黏有一个长方形的书签,框内题“永乐大典”四字,字下方还有双行小字,说明这册书的卷数。书衣正面的右上方还黏有一个框,里面用墨笔题写这一册所属的韵目,又低一字注明这一册是该韵目的第几册。,朱笔主要用来绘制边栏界行,书写引用书籍的著者和

6、书名;墨笔用来书写题名、卷数、韵目、书籍正文并绘制图画;圈点则是用内空外圆的芦、竹、骨或玉制笔管蘸上朱砂印泥戳上的。整体看起来端庄美观,朱墨灿然。,翻开永乐大典书衣,就是卷端,也就是正文的第一叶(页)。可以看到,整部大典都是用朱、墨笔写成的。,永乐大典每一叶朱色的边栏界行都是用手绘制。大典的边栏四周都绘成双边,“朱丝栏”把每半叶隔成八行,版心间上、下各有一条粗粗的“象鼻”,中间还有一个“鱼尾”,“鱼尾”上方记载书名和卷数,下方记载叶数。行格的笔画粗细均匀,画得一丝不苟。,永乐大典的编纂者们也要根据文献中的语词来确定条目,不过他们并不撰写什么文字,而是把各种典籍中凡出现过这个条目的一段记载,甚至

7、整部书籍全都抄录下来,还要点明采自什么文章、书籍,是何人撰写的,让人明晰出处,可以查考。这种做法,有点类似孔子所说的“述而不作”。永乐大典记载内容通行的规则是用一行的大字墨书辞目,用双行小字朱笔记载作者和书名,墨笔记载书中的篇名和内容。韵字下面也有文章:永乐大典裁选的典籍或文章一般都列在辞目下面。但根据具体情况,有些也列在标目字的下面。古音古字汇于书中:永乐大典在检索字的下面首先要注明该字在洪武正韵中的音韵和最早的出处、训释,还要标明篆、隶、行、草、楷等各种书体和异体字,内容十分丰富。,国宝命运,永乐大典副本命运,标,题,永乐大典正本命运,明朝嘉靖年间重录永乐大典后,有关大典的记载就很少见了,

8、特别是永乐正本的下落更是人云亦云、变得扑朔迷离。有人认为大典正本毁于战乱或火灾,早已荡然无存。有人却认定大典应该是被殉葬了,还有重现于世的希望,要不然怎么会突然间杳无音讯的呢?以历史记载详实而著称的中国,怎么会连这样大的一部重要典籍的下落都没有记载呢?实在匪夷所思!正本究竟遭受了何等命运?如何亡佚的?至今还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但其下落,有三种说法:,1.毁于明末说,2.毁于嘉庆乾清宫大火说,3.殉葬说,永乐大典正本命运,永乐大典的编纂者们也要根据文献中的语词来确定条目,不过他们并不撰写什么文字,而是把各种典籍中凡出现过这个条目的一段记载,甚至整部书籍全都抄录下来,还要点明采自什么文章、书籍,是

9、何人撰写的,让人明晰出处,可以查考。这种做法,有点类似孔子所说的“述而不作”。永乐大典记载内容通行的规则是用一行的大字墨书辞目,用双行小字朱笔记载作者和书名,墨笔记载书中的篇名和内容。韵字下面也有文章:永乐大典裁选的典籍或文章一般都列在辞目下面。但根据具体情况,有些也列在标目字的下面。古音古字汇于书中:永乐大典在检索字的下面首先要注明该字在洪武正韵中的音韵和最早的出处、训释,还要标明篆、隶、行、草、楷等各种书体和异体字,内容十分丰富。,毁于明末说,清朝康熙年间,学者徐乾学和高士奇等人在皇史宬中发现了永乐大典副本,已有残缺。雍正间,这部副本被运到翰林院保存了起来。学者全祖望猜测永乐正本应该还在乾

10、清宫中,希望能用正本来配补遗失的副本。清末的缪荃孙也执相同看法,并且明确说,正本是在嘉庆年间乾清宫大火中被焚毁了。可是乾隆间编纂天禄琳琅书目时并没有记载正本的存在。而且乾隆皇帝在编纂四库全书时,还寻找过丢失的副本,负责辑佚永乐大典的馆臣们也没有见过正本。所以正本毁于乾清宫大火的说法应该是靠不住的。,毁于嘉庆乾清宫大火说,20世纪60年代,位于北京十三陵的明神宗(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的大门被缓缓打开。定陵的挖掘是当时考古界和史学界的一件大事,报刊一时纷纷报道。但定陵的挖掘还有着一层不为人所知的背景,就是以郭沫若为首的一些史学家论证永乐大典的正本被殉葬在定陵中,结果当然让人有些失望。可是永乐大典殉

11、葬说却被很多学者所采纳,他们从最喜爱永乐大典的明世宗的下葬时间和永乐大典录副的进度来比较,以及从永乐大典正本突然失踪的情况来判断,猜测永乐大典的正本极有可能是殉葬在明世宗的陵墓永陵中去了。殉葬说并不意味着我们尚可以找到完整无损的永乐大典正本,可是这部资料价值极高而又历经磨难的类书的命运又一次牵动了人们的神经,而被广泛地关注和报道。,殉葬说,永乐大典正本已经杳无音信了,侥幸逃过明末战乱的大典副本也有两千多卷的残缺。在整个清王朝,永乐大典被学者和统治者们重新重视和使用,也经历了被偷盗、焚烧和劫掠的悲惨命运,最终于1900年八国联军进占北京时被毁灭了。剩下的约400册零本被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机构

12、收藏。即使是这样,永乐大典这部奇书在今天仍然以其巨大的资料和文物价值而受到学者们的青睐。,1.寻找丢失的大典,2.清朝官员的盗窃,3.外国侵略者的掠夺,永乐大典副本命运,寻找失去的大典,经过明代的战乱,永乐大典副本已经有所散失了。在皇史宬发现大典的徐干学说过,大典“鼎革时亦有佚失”。可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四库全书馆时,永乐大典的缺失还是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重视。当时因要从大典中辑佚失传的典籍,进行了一次清查,发现大典缺失了2,422卷。乾隆皇帝深为叹息,下令在全国寻找丢失的大典,特别要在书贾坊林间“留心体访”。有人猜测,最早发现大典的徐干学、高士奇、王鸿绪等人可能把一部分带回老家去了。乾

13、隆皇帝就给两江总督高晋、浙江巡抚三宝下了密令,要他们去徐、高等人家中宣示,大典是官物,即使当年拿回家,也是无意收藏,只要交出,概不追究。可是徐、高后人坚持说没有见过大典,最后只得无功而返。这时却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四库全书馆的纂修官黄寿龄私自把六册大典带回家中阅读,被人盗去。事发之后,乾隆皇帝闻讯十分恼火,严令缉捕、找回大典。最后盗人丧胆,趁夜悄悄将大典放到御河桥边,终被追回。而黄寿龄也被处罚俸3年。,清朝官员的盗窃,1900年6月,永乐大典副本最后的劫难到了当时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与围攻英国使馆的义和团发生冲突。英国使馆毗邻翰林院,在冲突中成为战场。“龙式池及井中,均书函狼籍,为人所抛弃。有

14、绸面华丽之书,皆手订者;又有善书人所书之字,皆被人随意搬移。”永乐大典的大部分在这次浩劫中被焚,剩下的有的被修了工事,有的被垫了马槽。译学馆的刘可毅一人就在洋人的马槽下拣到数十册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副本被毁殆尽。,外国侵略者的掠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全书馆设立了“校勘永乐大典散篇办书处”,辑校永乐大典中的古书,共得经、史、子、集四部书385种,4,946卷。取得的成绩固然很大,但也有很多古籍未能辑出。事后,馆臣们认为“菁华已尽,糟粕可捐”,草草收场。道光后,永乐大典被弃置在翰林院,无人过问。一些官员趁机大行偷盗之事。永乐大典流出宫后,有的被洋人高价收购,更加剧了它的流散。光绪元年重

15、修翰林院衙门时,清点永乐大典,只剩5,000多册。20年后再清点,竟然只存800册。一部大书,几乎被偷光了。,重聚经历,运美运台,标,题,近代收集,官私辑佚,名家赠送,外国归还,鲁民捐赠,“官私辑佚”,国宝重聚经历,全祖望和李绂都是清代的大学者。雍正年间开三礼馆,全、李二人供职翰林院,得以接触永乐大典。他们在永乐大典中看到许多世上未见之书,惊呼为“宇宙之鸿宝”。两人一商量,觉得应该先把想见而不可得的书籍辑录出来。全祖望写了抄永乐大典记,认为最需要辑录的有五类书,就是经、史、志乘、氏族、艺文。从此,两人每天看20卷,把想辑录的书名签出,再由另外四人抄写。就这样每天爬梳,整理出王安石周官新义、高氏

16、春秋义宗等十多种书籍。可是卷帙浩繁的永乐大典两个人怎么能看过一遍呢?长期的辑佚工作让两人感到身心疲惫。第二年全祖望罢官回乡,辑佚工作只好作罢。但全、李二人的辑佚成果却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为以后四库全书馆臣系统辑佚永乐大典奠定了基础。,“近代收集”,国宝重聚经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是清学部所辖京师图书馆,民国间改称国立北平图书馆,1949年后称北京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诞生之初就担负起国家图书馆职责,保存并收集永乐大典等珍贵文献。经过90年的努力采集、国家调拨和各界捐赠,收藏的永乐大典原本达到221册,现存大典的胶卷也基本收集齐全。国内的大典除上海图书馆和四川大学图书馆各有一册外,其他都集中存放在国家图书馆的善本书库中。京师图书馆筹建之初,经学部提议将翰林院残存的永乐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庋藏。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周树人建议和努力下,教育部咨请国务院,将翰林院所存永乐大典残本64册送归教育部,其中60册交由京师图书馆储藏,这是国家图书馆入藏的第一批永乐大典。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后,对永乐大典的收集更是不遗余力。副馆长袁同礼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