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云霄县将军山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七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 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009217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云霄县将军山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七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云霄县将军山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七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云霄县将军山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七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省云霄县将军山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七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 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省云霄县将军山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七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 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云霄县将军山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七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云霄县将军山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七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 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云霄县将军山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七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 人教版一、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15题。【甲】庄子秋水(见课本)【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4)。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5)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1)大隗(wi):传说中的神名。(2)具茨:山名(3)涂:同“途”,路(4)辞:谢绝(5)奚:何,什么。

2、译文: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是的。”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少年回答:“是的。”黄帝说:“真是奇怪啊,这位少年!不仅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少年听了拒绝回答。黄帝又问。少年说:“治理天下,跟牧马哪里有什么不同呢!也就是去除过分、任其自然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称他为天师而离去。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秋水时至_ 按时_ (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_穷尽,尽_(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_拜见;拜访_ (4)适遇牧马童子_正好,恰好_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

3、项是( D )A、(1)河伯始旋其面目 (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B、(1)望洋向若而叹曰 (2)若知具茨之山乎C、(1)河伯欣然自喜 (2)曰:“然。”D、(1)于是焉 (2)是进亦忧,退亦忧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译文: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或听到道理很多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译文: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或治理天下,和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4.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贻笑大方(或望洋兴叹)、害群之马。共同点:他们都通过自

4、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他们都善于反思。)5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示例: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甲】愚公移山(节选)列子北山愚公者,河曲智叟亡以应。【乙】小儿不畏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浣衣洗衣服 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意估计译文: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

5、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一会儿,老虎终于离开了。猜想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1)惩山北之塞( 苦于 ) (2)固不可彻( 通 )(3)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聪明 ) (4)虎亦寻卒去( 不久 )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6、?(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译文: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医扁鹊见秦武王(选自战国策)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注释:扁鹊:战国时名医,姓秦名越人,渤海郡人,医疗经验丰富,擅长各科,反对巫术治病。入秦后,太医令自知不如,派人将他刺死。除:去掉,此处引申为医治。石:石针,即砭,古人用以扎皮肉治病。此:如此。译文:医生扁鹊去见秦武

7、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建议及早医治,可是左右大臣提出异议:“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很生气,把治病的砭石一丢,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道的人一道讨论,干扰治疗,就凭这,可以了解到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除之未必已也 (已:治愈/病消失)将使耳不聪,目不明(耳不聪:耳朵听不清 )扁鹊怒而投其石 (投:丢、扔 ) 11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君王同聪明的人商量,又同不聪明的人一道来败坏。使此知秦

8、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凭这一点就可以了解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12透过“君以告扁鹊”一句,你能看出秦武王有哪些性格特点?缺谋少断,个人主断能力差,容易被别人所左右,愚蠢而又显得老实。13分析扁鹊的话语,想一想:扁鹊所认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要善于听取贤人的意见,要远离庸才。14.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或给人的启发是什么?与人谋事或听取别人意见时,应善于甄别对方,与行家谋方可有胜算。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9题。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

9、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5.文中加点的词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A、还(xun)走 B、腠(zu)理 C、汤(tng)熨 D、火齐(q)16.本文是篇比较短小的寓言故事,但对扁鹊与蔡桓公的形象却刻画得栩栩如生。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答:_主要通过对话和动作与神态描

10、写对人物进行了生动地刻画。 17.本文说明的道理是: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成语是: 讳疾忌医 。18.本文写了扁鹊几次见蔡桓公?为什么最后一次见到他就转身而跑呢?答:四次。第四见桓公,扁鹊转身就跑,这“望桓侯而还走”的动作,简洁写出桓公病情严重的程度。用原文的话就是“今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9.你觉得扁鹊和蔡桓公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扁鹊是一个医术高超、对病人诊断细心、并能善意规劝病人的神医。同时他又是个机警的人。蔡桓公是一个固执己见、盲目自信、讳疾忌医的人。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4题。【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11、:“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

12、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节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观刈麦)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弛然而卧 (轻松的样子 ) (2)苛政猛于虎(比 )(3)故为之说

13、( 因此 ) (4)但惜夏日长( 只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君将哀而生之乎?你将要同情我,使我活下去吗?(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知道苛捐杂税搜括百姓的毒害有比这蛇毒更厉害的呢?22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乡 邻 之 生 /日 蹙23阅读上面诗文材料,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C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种近乎变态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刈麦者的痛苦生活与不幸遭遇。B“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中“事农桑”指的是从事农业劳动。C“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写出了一个古代贪官的形象。D蒋氏自陈心曲的核心内容是“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24比

14、较捕蛇者说和观刈麦在写作手法或内容上的相同之处。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捕蛇者说把“赋敛之毒”和“蛇之毒”、乡邻的生活和蒋氏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观刈麦把“贫妇人”的悲惨生活和“我”“曾不事农桑”“岁晏有余粮”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思想内容上的相同之处是:都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六、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2528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2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下去 ) 殚其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