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区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工作计划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6997018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区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X年区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X年区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X年区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X年区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区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区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工作计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工作计划根据区“一五”规划工作要求,以“加大科技事业发 展力度,积极培育创新载体”的工作重点为内容,为促进自 主创新和科技进步,通过实施若干重大科技项目,开发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建设产业园区和制造业基地,发展工 程技术中心,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从 而实现我区在“十一五”期间,科技综合实力取得跨越式发 展,现确定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及举措:一、参与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建设,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方略:根据“十一五”规划及“科教兴区”规划纲要要求,参与行动目标:科技进步贡献率每年以 2%的速度递增,到20XX年,达 到65%以上。组织实施各类科技

2、计划项目500项,到目标年累计实现产值10亿元,优化区域产业和产品结构,提升核 心竞争力,使企业依靠科技进步, 增加科研投入,壮大实力, 拓展市场。创国家级、主要措施:1、瞄准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对本区高技术产业有决定 意义的技术预见和技术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有 利于推进经济加速发展的科技项目计划,加快产业链间互补 整合,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推动一批重大 科技项目的产业化。2、根据我区产业导向,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通讯 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发展领域,拓宽技术创新源 头,加快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注重科技进步贡献比重大, 对经济支撑力度大的项目的实施。3、在科技项目

3、层次上廓清、层次、等级,以国家、市、区三级创新基金计划项目、高新技术成果项目、重点新产品 和火炬计划为引导,通过财政资金及企业投入共同作用,扶 持一批技术处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高科技项目,加强科技 企业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攻关、引进、吸收、消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化实施能力、规模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4、加强科技创新软环境建设,引导企业实施创新项目 过程中,在技术改进、管理方式、质量控制、市场渠道等内 容的完善和进步,树立科学管理、科技进步的企业发展观。 对承担项目的主要科技人员创造宽松工作和生活环境,给予 各种优惠政策,激励他们的持续创新蕴能。二、依托产业园区和制造业基地,建设一批

4、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方略:根据我区的产业坐落格局, 在各大开发区、制造业基地、 产业园注重规模企业的科技创新程度的提升,抓紧引进和建 设一批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工程 研究中心等,特别是以行动目标:十一五”期间,通过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科技计划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 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技术集成应用的主体。实施技术 创新引导工程,在我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 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创建国家级、市级、区级 技术中心达到20家,新产品产值率达到 35%以上,规模企业 科技开发费用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主要措施

5、:1 .要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帮助企业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机制, 企业领导者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 的经营管理水平。2 .衡量和建立主营能力强、效益好的企业档案库,将 其纳入创建技术研究中心的培育序列。进而确保新产品利润占企业总利润的 30%以上,资产负债率 60%以下。企业每年 用于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1%以上,保证逐年增加企业研发费用及中心建设经费3 .鼓励企业建立具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相对 稳定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能够承担企业研究开发和新产品试制任务,企业研发中心人数一般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其中高级工程技术人

6、员不能低于企业研发中心总人数的 5%4 .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使重点实验室、工程 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具备研发、中试、工程化研究所需的仪 器、场地、设备、检测等科研设施,有为企业更新换代、引 进技术再创新的能力和条件。三、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活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群,扶持若干科技“小巨人”。方略:围绕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我区“四、六、七”产业布局特征,在促进电子通讯、电力装备、 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在数字信息、 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节能等重点领域有所突破,提升我 区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和能级,建立布局合理、权重突出的高 新技术产业群。重点挖掘、培育扶

7、持科技型、实业型、有效 益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壮大发展这支重要的经济和科技 力量。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营销机制,促进科技 企业在我区形成星罗棋布的覆盖,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 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行动目标:到20XX年,市、区两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0家,实现销售额200亿。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工业企业产值比重 达35 %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 比重为5%以上,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业衔接、辐 射明显的新型产业体系。主要措施:1、集群创新,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围绕重点高新 技术领域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我区“四、六、七”产

8、 业布局特征,以七大产业基地为中心,汇聚发展一批高新技 术企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产业衔接、辐射明显的 新型产业体系。在促进电子通讯、电力装备、精细化工、光 机电一体化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在燃料电池、生物医药、新 材料等重点领域有所突破,加强成熟技术的集成创新、融入 本土特色的创新,形成整体的创新优势,提升我区高新技术 产业水平和能级,建立布局合理、权重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 群。2、塑造产值高、规模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创造条件使高科技“领军”企业脱颖而出。到20XX年以数家高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为先导,在先进制造技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技术四块重点高新技术领域,通过帮助 企业建立

9、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形式领衔实施一批重大技 术专项计划,使之成为我区新经济的领头羊。3、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将区内重点科技企业纳 入发展体系,每年滚动扶持10家以上符合支持条件极具潜力的企业,对在实施期内效益明显提高的企业,在政策上、 项目上、资金上给予集中扶持,促进企业滚动发展、快速壮 大,成为实力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到20XX年重点扶持成长性良好,属地化、实业型的民营科技企业群体,通过3年时间使每家企业实现产值翻一番,成为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装 备先进、市场定位准确、竞争力明显、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 性规模企业。四、完善科技服务平台,推进高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基 地的建设。方略:科技园区和产

10、业化基地的建立发展,有利于其成为新型 工业化先导区、项目转化的示范区及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 业的重要基地,更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 应沿着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路线图,着力为 之,上下联动,合力打造核心科技竞争力,为加强创新体系 建设提供强大支撑。行动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主要措施:1.整合资源,精心规划,市区联动,政策倾斜,创造 和基地发展相配套的各种优越条件。吸引符合优质科技项目 向基地集聚,顺利实施产业化。2 .利用各类高新产业向市郊转移的时机,盘活存量土地资源,集聚一批重点成果注入产业化基地,促进产业集聚、资金集聚、知识集聚、人才集聚,突出特色,建设产业链。3 .科学论证,分类指导,建立科学完善的科技成果评 估机制,跟踪产业导向,注重项目成熟度、市场前景以及与 优势产业相衔接的程度,追求产出的效益最大化。4 .建立专业服务体系和网络,给予基地内的项目和企 业重要扶持。主动服务、解决困难,争取有利资源,创造宽 松环境,为企业提供热情、高效、快速的个性化服务。5 .探索基地+资本+重大科技项目的融合模式,提升企 业的科技要素和科技创新动力,鼓励产学研联合,推动企业、 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组织与政府引导的良性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