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文公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文综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957147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尤溪文公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文综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尤溪文公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文综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尤溪文公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文综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尤溪文公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文综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尤溪文公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文综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尤溪文公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文综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尤溪文公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文综下学期期中试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尤溪文公中学2012-201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文科综合(理科)第卷(选择题 共1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5小题。每小题2分,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下图是19802007年福建省人口自然变动曲线图(单位:),读图完成第1题。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80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B1982年以来,人口死亡率持续下降 C由于自然增长率变动不大,因此福建省人口数量保持不变 D该图反映福建省人口增长模式已由传统型过渡为现代型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

2、”,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l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23题。2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政策鼓励 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A B C D3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

3、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l66亿、l51亿、l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45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B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 C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 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l6亿5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文化 C资源状况 D生活消费水平6若下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

4、示( )。 A从北美迁入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7右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8唐人街的形成是( ) A种族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B收入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C交通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D知名度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读下图,回答910题。9关于图示地区城市等级、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昆山的城市等级比常州高 B无锡的服务范围比镇江大C宁波的服务功能比杭州齐全 D小城市数量最少10图示地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

5、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 A B C D下图是某城市空间结构图,读图回答1112题。11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城市模式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低级住宅 B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C是高级住宅区 D处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下表是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事安排表,读表分析回答1314题。13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雨热同期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 B C D14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 )。机械化水平高 地广人稀 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 自然

6、条件优越 农业科技发达 A B C D15北方的早春给农田盖薄膜(蔬菜温室大棚),主要是通过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哪种因素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 A热量条件 B光照条件 C地形条件 D土壤条件围绕着某个大型工业企业而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其位置是由核心y_Y区位因素而定的。如钢铁工业布局:20世纪前指向煤矿产地;20世纪初指向铁矿产地;“二战”后指向港口地区。据此回答l6题。16根据上面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鲁尔区的钢铁工业主要是移煤就铁型 B宝山钢铁厂的煤矿主要来自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C.鞍山钢铁厂的铁矿主要来自黑龙江、山西等地 D.鲁尔区的钢铁厂逐渐由东向西移到莱茵河

7、口下表是我国四个地区建厂的区位优势比较(其中符号的多少代表区域在该方面的优越程度)。据此回答1718题。 优势比较 地点 原料 市场 工资 田 乙 丙 丁 17 最适宜发展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18某高科技跨国公司若要建立自己的子公司最有可能选在( ) A甲 B乙 C丙 D丁19体现了工业地域形成逻辑关系的顺序是( )。 工业城市 工业联系 工业地域 工业集聚 A B C D20“硅谷”和“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工业区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新兴工业区 B都是以高科技工业为主 C都缺少发展传统工业的条件 D工业规模都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1.“它是世界文

8、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这段文字介绍的是( )。 A四川都江堰 B_扬州古运河 C关中郑国渠 D河北赵州桥22“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天仙配的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特点是( )。 A自耕农生活富裕祥和 B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商品经济不发达 D自耕农经济很脆弱23.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市”指的是( )。 A物流通畅的草市 B 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C 通宵达旦的夜市 D繁华的工商业市镇24.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

9、于全国是在( ) A两汉时期 B 唐宋时期 C元代时期 D 明清时期25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2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于 A19世纪70年代前后 B甲午战争后 C辛亥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27火花是贴在火柴盒上的招贴画,也是其商标。根据你的观察,这组火花应出现于( )。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战争后 C民国建立后 D抗日战争后2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形容最恰当?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

10、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29“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材料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的另一障碍来自于( )。 A地主阶级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官僚资本30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 )。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31.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A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11、工业国 C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32人民日报续报道“小麦亩产12万斤”“水稻亩产3万斤”“一棵白菜500千”的好消息。这一现象发生在( )。 A1953年 B1958年 C1962年 D1979年3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1 9 5 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 B“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C中共八大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 )。 A安徽、四川 B安徽、贵州 C四川、云南 D四川、湖南35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D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36关于中山装的服饰,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孙中山参与了服装的设计 B综合中式服装与西式服装的特点 C其设计受政治革命的影响 D体现了与传统思想文化的决裂37建筑是时代的缩影。下列属于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的是( )。38近代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反映了( )。 A男人的社会地位不断下降 B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观念影响着国人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西式称呼取代了中式称呼39.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这是中国人自办有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