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936594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一六年绥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 120分钟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6题,共25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一切生活皆语文”,春日融融,语文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生机;夏日炎炎,语文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荷花别样红”的绚丽;秋日高远,语文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的毫情;冬日浪漫, 。语文就在你身边,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妖娆的装扮,它是那种“小桥流水”的静 m( ),是那种“大江东去”的浩荡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的风铃敲开了我们的心fi(

2、 ),让我们一起去踏寻语文的足迹吧!(1)用音序检字法查“娆” 字;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1分)(2)文中有两个错別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 )( )改( )(3)根据拼音填写汉字。(1分)m( ) fi( )2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顶是( )(2分)A遮天蔽日 、袅袅烟云、隐姓埋名、蹑手蹑脚都是并列短语。B“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大家知道王阳明。C“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就会发生”,这个句子是条件关系的复句。D“这是睿智的微笑”,句中的“微笑”是名词,在句中作宾语。3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2分)A经过三轮复习,使同学们对本次中

3、考充满了信心。B.在国际反恐行动中,恐怖组织头目本拉登被当场击=毙,真是死得其所。C.近日来,“蚁族力量”捐资助学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D.能否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光彩,关键是自己要有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項是( )(2分)A“芙蕖”、“水芙蕖”是“莲”的别称;“玉兔”“婵娟”是“月”的别称。B.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岁寒三友”是指“松、菊、梅。C.古时“加冠”是指“男子二十岁”;“不惑”是指“四十岁”;“花甲”是指“六 十岁”。D.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艾靑;交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5.默写与赏析(11分)(1)古诗文默写 ,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

4、子送鲍浩然之浙东(1分)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论语十則)(1分)葱茏苍翠的树木给人无限生机,随风飘落的花瓣让人感动不已, 龚自珍触景生情,用 “ , ”表达了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龚自珍 己亥杂诗(2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2分)多彩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此时此刻最难割舍的就是同学情,请从你学过的古诗中任选两句表达此刻的心情: , 。(2分)(2)古诗词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

5、酒长精神。这首诗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中所作,首联运用“ ”和“ ”两个词语,表现出诗人坎坷的人生境遇。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妙融为体,景、情、理结合,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答: 6.名著阅读(3分)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1)这首小诗出自 的 。(1分)(2)这首小诗富含哲理,请你从读过的中外名著中选取一个典型人物,并叙述其经历加以印证。(2分)答: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第710 题,共8分)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读书可以使你狭窄的视野变得开阔,可以使你肤淺的思想变得深邃,可以使你

6、平淡的人生变得精彩,在“全民阅读”的书香氛围中,九年级 (4)班要举办“与好书同行,塑精彩人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7【享读书妙趣】主持人要求毎名同学选择一部自己最喜欢的书,请结合内容任选角度谈一谈这本书给你带来的乐趣。(2分)答: 8.【荐读书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則殆”读书要学思结合,讲究方法。请你代表所在小组同学为大家推荐一种读书方法并簡要解释。(学思结合法除外)(2分)答: 9.【写读书箴言】(1)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写下了精彩的读书名言,请你根据平时积累,任选一則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名言作为读书的座右铭并标明作者。(1分)答: (2)各

7、小组要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已经写出了上联,有谓你为其补出下联.(1分)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 下联: 10.【评读书观点】在探讨中学生应该阅读哪些书用时,同学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因为它读起来轻松省力,吸收快;还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因为它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对此,你更赞同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2分)答: 三、理解及分析(第1l一30题,共37分)第一部分 课内理解掌握(一)阅读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114题。(8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8、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两章)1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B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C.必先苦其心志(动词,使受苦) D.孙叔敖举于海(由于)1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文: 13. 文中划线句子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2分)答: 14.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

9、多处于“顺 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答: (二阅读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15-18题. (8分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

10、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11、。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5. 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2分)答: 16.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順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2分)答: 17. 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答: 1

12、8.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曰,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货卡表示祝 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2分)答: 第二部分 课外阅读理解(三)阅读文言文欧阳修传(节选),回答19-22题。(5分)欧阳修传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

13、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嶷(y)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机阱:陷阱。宽简:宽松简易。便:安逸、安适。1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因 取 旧 案 反 覆 观 之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分)(1)读书辄成诵( )(2)读而心慕焉()21. 用現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

14、分)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译文: 22.你如何看待欧阳修的为政之道?请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评说。答: (四)阅读小说 超重,回答2326题。(8分)超 重肖复兴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