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934640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卷(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卷(含解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1接触室里装一个热交换器,其主要目的是()A.冷却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使SO3凝华后析出B.给催化剂加热C.把反应放出的热量传递给需要预热的反应混合气体D.降低接触室的温度,以免温度过高烧坏设备【答案】C【解析】接触室里装一个热交换器只是为了在冷却产物气体的同时预热原料气体,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2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 (g) 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A.A、B、C的分子数之比为

2、1:3:2B.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 N2,同时生成amolNH3C.每断裂1molNN,同时断裂3molHHD.每生成1mol NN,同时生成6molNH【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可知 , A、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子数之比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错误;B、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 N2为逆反应,同时生成amolNH3是正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等,故正逆反应速率不等,故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错误;C、每断裂1molNN是正反应,同时断裂3molH-H

3、也是正反应,故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错误;D、 每生成1mol NN是逆反应,同时生成6molN-H是正反应,且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正确。考点:平衡状态的判断,把握两点,一是正逆双向,二是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3X、Y、Z、R是118号元素中的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以下特点:元素X原子的M层比L层少3个电子;元素Y的2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元素Z原子的L层比M层多5个电子;元素R原子的L层比K层多3个电子,其中金属性最强的是AX BY CZ DR【答案】C【解析】分析可知X、Y、Z、R分别为P、O、Al、N4下列物

4、质俗名不正确的是ANa2CO3 纯碱 BNaHCO3 小苏打CFe2O3 铁红 DFe3O4 铁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Fe3O4 又叫磁性氧化铁。考点:常见物质的俗名。5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NaHS溶于水:NaHS=NaHS,HSH2OH3OS2BKH2PO4溶于水:H2PO2HPOCHF溶于水:HF=HFDNH4Cl溶于水:NH2H2ONH3H2OH3O【答案】A【解析】略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丙烯的实验式C3H6 B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CO2的电子式 D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符号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丙烯的实验式CH2,故A错误;B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CC

5、O2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符号3717Cl,故D错误,答案为B。考点:考查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涉及离子结构、电子式及核素等。7与乙烯所含碳、氢元素的百分含量相同,但与乙烯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A环丙烷 B乙烷 C甲烷 DCH3CH=CH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环丙烷的分子式是C3H6, 与乙烯所含碳、氢元素的百分含量相同,但与乙烯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正确; B乙烷的分子式是C2H6, 与乙烯所含碳、氢元素的百分含量不相同 ,错误;C甲烷的分子式是CH4, 与乙烯所含碳、氢元素的百分含量不相同 ,错误; DCH3CH=CH2分子式是C3H6, 与

6、乙烯所含碳、氢元素的百分含量相同,但与乙烯既是同系物,错误;考点:考查有机物的含碳量的多少的计算的知识。8美日三位科学家曾因对“有机物合成过程中钯催化交叉偶联”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认定这项研究成果可以大大提升合成复杂化学物质的可能性。钯的化合物氯化钯可用来检测有毒气体C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PdCl2H2OCO2Pd2HC1。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BHCl是还原产物C反应中H2O 提供了氧原子,因此 H2O 是氧化剂D生成22.4 L CO2(标准状况)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 mo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C元素的化合价

7、升高,则CO是还原剂,Pd元素的化合价降低,PdCl2做氧化剂。CO是还原剂,A错;PdCl2做氧化剂,Pd是还原产物,B错;H2O中的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不是氧化剂,C错;反应中每生成以一分子的CO2转移的电子个数为2e,故生成22.4 L CO2(物质的量为1mol)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 mo1,D对。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电子转移的计算。9短周期元素A、B可形成A3B2型化合物,若B的原子序数为 b,则A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Ab3 Bb+5 Cb+4 Db一1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A、B可形成A3B2型化合物,A的化合价为+2价,B为-3价,A可为Be、Mg

8、,原子序数分别为4、12,B可为N、P等元素,原子序数分别为7、15,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Be3N2、Mg3N2、Be3P2、Mg3P2,则若B的原子序数为 b,则A的原子序数可能为b+5、b-11、b-3,答案选C。考点:考查利用化合价与化学式及核电荷数的关系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L B1molH2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LC在标准状况下,NA个任何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D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g N2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L【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标准状况下,水为非气态物质,22.4L水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A错误;

9、温度、压强不确定,1mol氢气的体积不一定是22.4L,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的物质不一定是气体,体积不一定是22.4L,故C错误;D氮气与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则28gN2和CO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占体积为22.4L,故D正确答案选D考点:气体摩尔体积11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15mol/(Lmin) Bv(B)=0015 mol/(Ls)Cv(C)=040 mol/(Lmin) Dv(D)=045 mol/(Lmin)【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v(A)/1=02

10、5mol/(Lmin);B、v(B)/3=0005mol/(Ls)=03mol/(Lmin);C、v(C)/2=020mol/(Lmin);D、v(D)/2=0225mol/(Lmin),所以反应速率v(B)v(A)v(D)v(C),故选B。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12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的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用渗析法除去淀粉中混有的NaClD已知I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

11、,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向沸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加热,至溶液出现红褐色,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会出现红褐色沉淀,A项错误;B.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可以和KSCN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显红色,如果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溶液中就是只含有三价铁离子时也具有该现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亚铁离子,B项错误;C.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胶体提纯的方法是渗析,所以用渗析法除去淀粉中混有的NaCl,C项正确;D.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

12、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是由于碘易溶于四氯化碳,而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项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胶体的制备与提纯,离子的检验,萃取等知识。13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HClO、浓硫酸、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B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HClO、浓硫酸、HNO3均具有强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故A正确;B、氧化物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

13、O元素的化合物,HCOOH、Cu2(OH)2CO3含有的元素超过两种,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C、CH3CH2OH是非电解质,不是电解质,故C错误;D、HCOOH分子只能电离出1个H+,为一元酸,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14已知反应2N2O5(g)4NO2(g)+O2(g)的分解速率表达式为v正=k正cm(N2O5),k正是与温度有关的常数,340K时实验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 t/min1234c(N2O5)(mol/L)0133008000570040v正mol/(Lmin)00466002800200014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340K时,速率表达式中m=1B340K时,

14、速率表达式中k正035min-1C340K时,若c(N2O5)=0100mol/L,则v正0035mol/(Lmin)D若t=2min时升高温度,则m不变,k正减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c(N2O5)浓度之比等于v正之比,则v正与 c(N2O5)浓度成正比关系,故m=1,故A正确;B、v正与 c(N2O5)浓度成正比关系,则m=1,由2min数据可知,0.028mol/(Lmin)=k正0.080mol/L,解得k正0.35min-1,故B正确;C、340K时,若c(N2O5)=0.100mol/L,则v正 0.35min-1 0.100mol/L = 0.035mol/(Lmin),故C正确;D、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k正是与温度有关的常数,不影响m值,根据v正=k正c(N2O5)可知k正增大,故D错误,故选D。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的相关知识。15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合物的污染例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CH4(g)+4NO(g)=2N2(g)+CO2(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