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井陉县北良都灰岩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说明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929092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6.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井陉县北良都灰岩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河北省井陉县北良都灰岩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河北省井陉县北良都灰岩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河北省井陉县北良都灰岩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河北省井陉县北良都灰岩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井陉县北良都灰岩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井陉县北良都灰岩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说明(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井陉县北良都(西)灰岩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省环境地质勘查院省环境地质勘查院二零零八年六月二零零八年六月省井陉县北良都(西)灰岩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项目承担单位:井陉县国土资源局设计编制单位:省环境地质勘查院院长:国通总工程师:宗壮项目负责:王昕洲编写人员:吴向辉高明辉建青淑辉报告审核:郭润瑞提交时间:2008年6月目目录录前前言言.11一、方案编制的依据.1二、方案编制目的.2三、恢复治理期限.3第一章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33一、矿区自然地理.3二、矿区地质条件.4三、矿山企业概况.6第二章第二章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66一、矿山环

2、境现状.6二、矿山环境发展趋势分析.11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11第三章第三章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矿山环境影响评估.1313一、评估级别确定.13二、矿山环境影响现状评估.13三、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15四、矿山环境影响综合评估.16第四章第四章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1616一、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原则.16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目标.17三、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任务.17第五章第五章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总体布局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总体布局.1717一、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分区.17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部署.19第六章第六章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

3、.2121一、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技术方法.21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费用预算与进度安排.25三、矿山环境监测方案.28四、项目实施的保障和验收措施.30第七章第七章恢复与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恢复与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3434一、恢复与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34二、建议.34前前言言省井陉县北良都(西)灰岩矿位于井陉县县城以南4km处,省道衡井公路西南200m。多年来以生产水泥用灰岩和建筑用石料为主,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极大的破坏了山体植被及地貌景观,犹如青山上的一块伤疤,与周围秀美的风景很不协调。根据省井陉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将其列为禁采区,2005年采矿

4、证到期后不再批准延续,并于当年闭坑。对该矿山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当地地质环境、生态环境,此举势必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井陉县人民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国土资发200332号文、财建2003530号文及冀国土资环2003302号文,并结合本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选择该矿山作为本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之一,决定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彻底的环境恢复治理。依据有关规定,井陉县国土资源局委托省环境地质勘查院承担省井陉县北良都(西)灰岩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的编制工作,要求对该矿山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提出合理方案,进行详细设计,恢复矿山生态环境。一、方案编制的依据一

5、、方案编制的依据(一)法律法规及技术规(一)法律法规及技术规1、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3、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4、关于印发省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国土资环字200332号);5、关于进一步落实省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国土资矿字2003302号);(二)技术依据(二)技术依据1、矿山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编制规(中华人民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223-2007)2、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工作技术要求3、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规方案(试行)(省国土资源厅2006.12)4、岩土工程师实用手册(化学工

6、业2007.08)5、省建筑工程预算综合基价(省建设厅2003)6、省地质勘查项目预算标准(试行)(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物价局、地勘局2006.12)二、方案编制目的二、方案编制目的1、控制或消除崩塌和不稳定边坡等地质灾害隐患,整治满目疮痍的矿山环境。2、通过恢复地表景观、植树绿化等方式逐步恢复矿山生态环境。3、改善人民生存环境,改善县城面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三、三、恢复治理期限恢复治理期限按照计划,治理工程于2008年7月开始实施,到2009年3月完工,适用期9个月。第一章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一、一、矿区自然地理矿区自然地理11、地理位置、面积、地理位置、面积矿区位于井陉县城

7、东南4km,省道衡井公路西南200m,距石太高速约2km。交通便利。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40949,北纬380017,见图1交通位置图。本次工作区面积为0.16Km2,地形图采用独立坐标系,工作区在地形图中的坐标为:X:513.848514.248;Y:4207.5684207.968。2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矿区位于太行麓,属于中低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具体位于382m高地东北山坡上,整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经过人工开采,矿区原始山坡地貌已经遭到完全破坏,形成了大大小小五个掌子面,以及多级开采平台,大量弃渣堆放于矿区各处,区大面积基岩裸露,在未开采山坡上可见第四系残坡积物,厚度0.2-1.5m,

8、土质较好,植被主要为灌木,覆盖率1520。33、气象水文、气象水文井陉县位于我国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除地理位置和环流形势以外,地势和地貌对井陉县气候的形成也有影响。井陉县地处太行山区东侧迎风坡面,但全县地势、地貌复杂,有100米左右的低地,也有1000余米的山峰;有中低山,也有丘陵,因此在气候上表现出一定地方特点。主要表现为年温差大,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爽降温快,冬季严寒干燥少雨雪,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56.4mm,最大为1237.2mm,最小215.7mm;年降雨十分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多集中在7、8月,历时短,强度大,多年平均降雨量

9、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54.8。雨量年际变化较大,1956年、1963年、1996年降雨量是其它年份的3-5倍。多年平均气温13,极端最高气温为42.7,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6.5,霜冻期从十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上旬,无霜期约204天,冻土深度0.5-1m。区无常年地表径流,汛期短暂洪水沿沟谷排走。地表水受季节影响较大,以洪流为主,排泄较好,最终汇入矿区东部的金良河。二、矿区地质条件二、矿区地质条件11、地层岩性、地层岩性奥系马家沟组(奥系马家沟组(OO22mm):):广泛分布于矿区,是赋矿地层,岩层呈带状近东西向环绕山体展布并延出矿区,主要岩性为花斑状灰岩(O2mh),致密块状灰岩(O2mZh

10、)、白云质灰岩(O2mb)。、花斑状灰岩(O2mh):主要为赋矿岩层,分布于矿区大部,以灰黑色厚层花斑状灰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花斑状灰岩呈厚层状,单层厚24m,夹有薄层白云质灰岩。、致密块状灰岩(O2mZh):为赋矿岩层,分布于矿区中部,位于山体中下部,为主要矿层之一,岩性为青灰色致密块状灰岩。夹有扁豆状,薄层状白云质灰岩。块状灰岩为厚层状,层理发育,单层厚度3m左右。、白云质灰岩(O2mb):呈条带状,以夹层的形式分布于花斑状灰岩、致密块状灰岩之中,共有三层,夹层厚412m,累计1319m,岩性为白云质灰岩。第四系(第四系(QQ):):分布于山麓及沟谷中,沉积物主要为坡积、冲洪积黄色粘土、

11、亚粘土、砂砾石等,厚度0.2-3m。22、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矿床赋存于奥系马家沟组岩层之中,呈近东西向环绕山体展布,并延出区外。矿层主要岩性以花斑状虫孔灰岩为主,亦有致密块状灰岩,夹三层白云质灰岩夹层。岩层倾向NE330,倾角15。33、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2),断隆(),太行拱断束(),32112赞皇穹褶束()的中部。322甘河东逆断层构造带主导了本区的地层产状,该断裂带走向为北东向2550,倾向为295320,倾角4080,以逆断层为主。评估区距该构造带南部一逆断层为1.6km。矿区构造简单,马家沟组地层为一套较平缓单斜岩层,总体倾向330,倾角15,岩层中可见宽

12、约2m的小褶曲。三、三、矿山矿山企业概况企业概况省井陉县北良都(西)灰岩矿行政隶属于良都乡,该矿山1999年开始开采,为个体矿山企业,现已闭坑。矿山为露天开采型,面积约0.1Km2,矿产类型为灰岩。闭坑前主要生产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料,资源储量179.5万吨,年产量12万余吨,剥采严重,基岩裸露,矿山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由于该矿山紧临省道衡井公路,处于公路可视围之,从远处观望,犹如青山中的一块伤疤,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及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第二章第二章矿山环境现状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及发展趋势一、矿山环境现状一、矿山环境现状11、开采区、开采区开采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949北纬380017。区由于采石活动,地表原本就不厚的壤土层被剥离,基岩剥采厚度达3050m,形成了大面积盆地状基岩裸露区,植被破坏严重。采石掌子面基本呈圆弧形,环绕采石平台,开采遗留的残山,地貌景观改变显著,区道路崎岖不平,车辆行走较为困难。掌子面:掌子面:矿山开采形成掌子面,地貌景观破坏严重。掌子面坡度陡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