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解读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6890072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解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生理解剖学第1章 绪论1.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2. 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3. 稳态: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4. 内环境表现形式:兴奋与抑制。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生兴奋是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细胞生物电活动的改变,即产生动作电位。5. 神经调节: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特点:迅速、准确、短暂、局限。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6. 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7. 自身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8. 正反馈:向原有活动的同一方向进一

2、步加强。实例:血液凝固,分娩,排尿反射。第3章 细胞基本功能1. 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的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物质:O2,N2,CO2,乙醇,尿素,甾体类激素(类固醇激素)。2.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运输。(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梯度)(1)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饱和现象立体构象特异性竞争性抑制:葡萄糖,氨基酸。(2)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特点离子的选择性转运速度快门控特性。 3.主动转运: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4. 原发性主动运输钠钾泵:(钠泵,Na+K+依赖式ATP酶)特点:每水解1分子A

3、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2个K+移入胞内。活动意义:细胞生物电产生的主要条件之一细胞内高K+浓度是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的必需的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溶积的相对稳定N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是继发主动转运的动力具有生电作用。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表现形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1. 静息电位: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特点:内负外正。机制:K+外流。2. 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产生机制:上升支的产生机制:Na+内流。下降支的产生机制:K+外流。峰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后电位产生机制:钠泵。有骨髓神经纤维又叫跳跃式传导

4、。重要特点全或无可传播性。传导机制(本质)局部电流。阈电位:能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去极化:膜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超极化:膜电位负值增大的过程。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后又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3.局部电位特征:不表现全或无的特征进行衰减性传导(电紧张性扩布)总和现象(时间,空间)4. 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二阈强度:衡量兴奋性的指标。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阈强度:能使组织或细胞发生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功能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本质:电化学电的过程。 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递质的囊泡。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终板电位本质:局部电位。

5、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新斯的明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加强乙酰胆碱的作用。2. 肌小节:细胞收缩结构和功能单位。(基本单位)。粗肌丝:肌球蛋白 细肌丝:肌球Pr,原肌球Pr,肌钙Pr。其中肌球(肌凝)Pr为收缩蛋白。原肌球和肌钙Pr为调节蛋白。3. 兴奋收缩耦联:将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4. 从刺激神经开始到骨骼肌收缩,其中包括哪些过程:刺激产生动作电位(AP)AP沿神经传导(传播方式和特点)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电化学电)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骨骼肌收缩。第5章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2. 血浆渗透压:大小取决于血浆中溶质

6、颗粒的数目。胶体渗透压:血浆Pr,主要是蛋白等大分子胶体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和体积具有重要作用。血浆胶体渗透压:对维持血容量及条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起着重要作用。3. 红细胞的生成:生成部位”红骨髓,生成原料:Pr铁。辅酶:叶酸,维生素B12。4. 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实质: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浆凝固的物质。化学本质:除因子IV是Ca2+外,其余均是蛋白质。 凝血因子的激活:凝血因子在正常情况下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须通过其他酶的有限水解而暴露

7、或形成活性后,才具有酶的活性。 血液凝固的过程: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 血液凝固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因子XII外源性凝血途径:由血管外组织产生的组织因子与血液接触而启动的凝血过程。5. 与血浆相比,血清中缺乏在凝血过程中被消耗的一些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增添了少量凝血时血小板释放的物质。6.肝素。抗凝作用(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7. 正常时血液不凝,保护流动状态的原因:正常血管内皮肤完整光滑,不易激活因子XII,不易使血小板吸附和聚集,血液中又无因子XII,故不会启动内源和外源性凝血过程。血液流动快,即便局部有少量

8、凝血因子被激活,随即被血液冲走。血液中存在抗凝物质。存在纤维系统。8. 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判断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决定血型血清中不含与自身抗原相对应的抗体。9. 输血的原则:鉴定血型: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形同。即要求同型输血,对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还必须考虑Rh血型。交叉配血试验方法:1 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配合试验(主侧)2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配合试验(次侧)(1) 若两侧都无凝集反应即配血相合,可进行输血。(2)若主侧凝集,不能输血(3)若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则只能在紧急情况下少量,缓慢输血,并注意密切观察,若发生输血反应

9、,应立即停止输血。第6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浦肯野,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变化及各个时期。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1.复极较复杂2.有明显的平台期3.动作电位上升支,下降支不对称4.持续时间较长。心肌的电生理特征: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机械特征:收缩性。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心肌)1.有效不应期(ERP):绝对不应期:Na+通道处于完全失活状态;局部不应期:Na+通道刚开始复活。2相对不应期RRP:-60到-80mv.3.超长期SNP:-80到-90mv,Na+通道基本完全复活。心肌兴奋性特点: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性收缩。体表心电图:P波:

10、左右两个心房的去极化过程。QRS波群:代表左右两个心室去极化过程.T波:心室复极化过程中的电位变化。2心脏的泵血功能(1) 心脏泵血过程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心室容积最大,室内压力大幅度迅速提高。射血期:快速射血期指占射血总量2/3左右,室内压继续上升达峰值;减慢射血期指心室内血液因具有较高的功能,依其惯性作用继续射入动脉。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室内压下降最快,心室容积最小。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期指进入心室的血液为总充盈量的2/3;减慢充盈期指心室体积进一步上升;心房收缩期指占回流量的1030%(2) 心脏泵功能的评定:每搏输出量指一次心跳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每分心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分

11、钟射出的血液量。3. 血管生理:血压(动脉血压,主动脉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动脉血压形成的基本条件: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血液充盈前提。心脏射血基本因素。外围阻力主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缓冲作用)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三条通路:迂回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钱括约肌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直接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微静脉。动静脉短路: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组织液的生成: 有效滤过压:虑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只差=(毛细血管压+组织胶体渗透压)-(组织静脉压+血浆胶体渗透压)4.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2、1) 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的作用:正性变力,正性变时,正性传导心迷走神经:负性变力,负性变时,负性传导。第7章 呼吸1. 呼吸过程:外呼吸|肺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组织换气或细胞呼吸)2. 肺通气:(1)直接动力: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原动力:呼吸运动。(2)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为负压。意义: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2.促进胸腔淋巴液和静脉回流(3)阻力 弹性阻力和顺应性:肺的弹性阻力,肺表面活性阻力:由II型肺泡细胞分泌;本质:二软脂酰卵磷脂;作用: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胸廓的弹性阻力。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1)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

13、出的气体量。肺通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2)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每份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入肺泡或由肺泡呼出的通气量(真正反映气体交换能力)。深而慢的呼吸有利于气体交换。每分肺泡的通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容量)*呼吸频率。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神经:迷走神经。肺牵张反射:肺扩张反射;肺萎陷反射。3. 肺换气氧分压的最高部位:肺泡。最低:组织。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的面积|面积=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成反比关系;通气|血流比值: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比值平均为0.84,表示通气量与血流量配比适应,即肺泡气体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效率最高。4.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4、1) 氧解离曲线:(氧和红蛋白解离曲线):表示PO2与Hb氧结合量或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意义:氧解离曲线的上段:表明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的影响不大。中段:反应安静状态下的组织供O2的情况。下段:血液中O2的储备量。影响因素:PH,CO2和温度的影响(右移)2,3二磷酸甘油酸一氧化碳的影响(左移)。(2) CO2的运输形式:碳酸氢盐(主要形式);氨基甲酰血红蛋白。5. 呼吸运动的调节(1) 呼吸中枢在脑桥和延髓(基本中枢)(2)化学感受器:外围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动脉血中PCO2,CO2,和PH变化的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生理刺激

15、: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H+浓度加深加快呼吸。第10章 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肾小球率过滤: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平均为125mlmin。2. 渗透性利尿:小管液中溶质浓度高,渗透浓度很大,就会妨碍肾小管特别是近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小管液中的Na+被稀释而浓度下降。小管液中与细胞内的Na+浓度差变小,Na+重吸收减小,Nacl排出增多,引起尿量增多。3. 水利尿:大量饮用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4. 肾糖阈: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当血液中葡萄糖的血糖浓度超过16010mg/100ml,有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打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的血糖浓度。5. 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6. 滤过膜组成:内层: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层:基膜外层:肾小囊上皮细胞。7. 简述尿的生成过程P220.肾小球的虑过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8. 影响肾小球虑过率的因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血流量肾小球虑过膜面积的通透性。9. 尿生成的调节:肾内自身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肾内自身调节;肾血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