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管理思想复习.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889077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方管理思想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东方管理思想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东方管理思想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东方管理思想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东方管理思想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方管理思想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管理思想复习.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东方管理学的含义、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具体内容东方管理学是研究古今中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机器运行规律的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学派之一研究的主要范围涵盖这渊源于亚洲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恒河/印度河流域和两河流域,以及非洲尼罗河流域的一切人类管理活动的精华研究对象也就是人们在各种管理实践中所包含的普遍使用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具体内容除了涵盖了西方管理科学体系中的国家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教育管理/工业管理/农业管理/科技管理/财政管理/城市管理等等以外,还包括治家管理/治身管理等关于人的生命存在质量的内容研究宗旨:提炼和总结东方管理文化中的精髓/促进东西方管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特点:人在组织管理中的作

2、用日渐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发扬光大。文化因素作用突出。全球一体化加速东西方文化融合。推进东方管理的教育普及及应用2. 东方管理学体系结构从1970年代初开始,东方管理经过多年探索,汲取中国管理文化中道家儒家、法家、释家、兵家、墨家以及伊斯兰教和西方管理、华商管理等派别主干思想的合理养分,终于开创性地提出了概括东方管理文化本质特征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三为”原理,在中国管理、西方管理和华商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治国、治生、治家和治身的“四治”体系,以人本论、人德论、人为论为核心、包括人道、人心、人缘、人谋、人才“五行”管理的东方管理理论体系,并提出东方管理学的管理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和

3、贵、和合、和谐(苏东水)。这样,东方管理学的体系可以总结为五个字:“学”(三学)、“为”(三为)、四治)、“行”(五行)、“和”(三和)。东方管理学还从管理主体、管理权力管理组织、管理文化和管理心理等五方面,归结出管理成功的基本要素:以管理主体为出发点,凭借职位凭借职位权力和非职位权力施加影响力,依靠管理组织去协调人们的活动,通过管理文化规范管理主体的心态、意识和行为方式等,从而使组织目标顺利实施。贯穿于这个过程的是管理主体的心理行为过程。因此管理主体也成为管理的归宿。就其管理哲学思想而言,东方管理的要素可以概括为“道、变、人、威、实、和、器、法、信、筹、谋、术、效、勤、圆”等十五个万面(苏东

4、水,2010)。就管理未来的发展来看,管理思想的代化、管理组织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和管理人才的现代化等五个方面目前包括:理论基础:中国式管理、西方管理、华商管理、四治论、和谐论、三为论、五行论、十五字3. 东方管理学的理论价值(1) 包容性,中华传统管理文化的博大精深得益于他在不断地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能够包容和吸收其他管理文化中优秀先进的成分(2) 人本性,在西方管理中,人不过是追求利润或效率最大化过程中的手段。东方管理则强调人是管理的根本,是主体,追求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地发展,因为没有人就没有了组织,没有了成功的可能,所以,东方管理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牺牲效率和利润,来维持人

5、的发展。(3) 系统性,东方管理讲究管理中的整体协调,反对简单的因果对应。整体观念是东方管理系统论的核心。要求人们在考虑问题时,必须进行综合考虑。要把具体问题放到系统中去,视其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再作出具体的处理决定。(4) 创新性,东方管理在其不断的发展演化过程中,融合了多种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而每一次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东方管理的理论体系,而且还提供了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整合组织资源。(5) 柔和性,东方管理讲究在研究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因而它主张的管理手段是“仁治”,所以,东方管理的柔和性最终还是“

6、以人为本”思想在管理中的忠实体现。(6) 服务性,东方管理与西方管理的一个很大的区别,体现在两者对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处理上。西方管理强调人的个体意识,承认人的独立性,因此人有权力向社会索取他(她)所需要的任何东西;而东方管理则强调人的群体意识,突出人的社会性、服务性,因此人人有义务为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更重要的是,东方管理强调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前提是“人为”,也就是要求管理者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自身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人”,即服务。4. 现代管理的运用(1)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管理科学研究相结合(2) 本土化与跨文化管理研究相结合(3) 理论、时间和咨询研究相结合(4)

7、东西方管理理论研究结合(5) 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相结合(6) 中国大陆/港台和海外的研究成果相结合(7) 东方管理和华夏文化研究相结合(8) 管理研究与中国人的能力研究相结合(9) 管理研究与促进中国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相结合(10) 管理研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11) 人员关系与企业发展研究相结合(12) 管理研究与心理健康研究相结合第二章1. 管理文化时间维度上的界定;大小维度上的界定;可察性维度的界定管理文化时间维度上的界定就管理文化而言,也有其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统一的、连续的社会运动过程。分为:回溯性管理文化/前瞻性/追踪性大小维度上的界定:官方主流的管理文化传统称为大管理文化

8、传统反之小管理文化传统可察性维度的界定:我们定义管理文化时往往偏重于可观察方面,而按照现代社会文化内在法则运行的,是不可观察的管理文化。可观察管理文化(管理自然、生活),不可观察管理文化(无形资产企业文化)2. 东方管理文化模式的特征(1) 人本精神,组织的根本是人。管理的实质也就是对人的管理(2) 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3) 道德软约束,重视自我修炼,提高道德品质(4) 中和思想,和谐、和为贵、适度(5) 不变而变,善于把握变化,灵活应对(6) 无为而治,东方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指有所放弃的同时又有所作为3. 东方管理学说的探索三大阶段(1) 古为今用阶段,从古代管理的相关著作

9、中着手研究(2) 理论创建阶段,提出人为为人,人为是指修身养性,为人是指从事、控制和调整自己(3) 影响扩大阶段,97年承担东方管理学思想研究,03年出版东方管理,已经取得了多项成就,第三章1. 易经人本观点与西方现代人本思想的融通性易经强调平衡、和睦、互补,平衡即阴阳平衡,无论阴阳哪一方过盛,都会带来动荡。和睦实质上是指在社会组织中,人心与人情应当建立在共同意愿的基础上,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既表现出入的主观积极作用,又不违背自然法则,即重视人的价值观念。以人为本的社会组织观念,早在三干多年之前就在我国开始形成。而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中把人看作“经济人”到了1930年代梅奥(Mayo)

10、提出“社会人”的观念。易经关于社会组织的构成所提到的“元永贞”是指为了永久和睦合作过程中的“社会人”的概念。1930年代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人”的观念。在梅奥的眼里中,人本管理不是局限在技术和经济的管理,同时管理者与被管理人的“友情”这种人际关系的调整也是非常必要的。梅奥的观点以及后来麦戈雷戈( Mcgregor)的行为科学的观点与易经比封的人本观点具有一定的融通性。易经比封所展示的亲密关系,不能将它狭隘地去理解,认为这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比封中的人本观点应用到企业管理上,就是强调员工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要形成真诚的关系。比之自内,发之内心,从自己做起。而西方

11、认识到“社会的客观性之后,在管理上通过采用各种方式融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满足工的需求欲望,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2. 道家的无为学说道家可追溯至黄帝,其中可归纳为最平的管理思想,内用黄老,外显儒术,道学处于隐学、民学的地位最高的管理形态,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东方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指有所放弃的同时又有所作为,道治不仅在每一种方略中体现,而且确实为管理的最高形态最深刻的人本管理思想,天人合一/道学的核心逻辑结构是从人出发,回归到人。高度概括人本思想的基础上同时具体的指出了生活在现实世界和理想境界的人的价值取向。3. 佛家的慈善学说佛教对善的内涵规定是:顺益,指符合佛

12、教伊利,符合宇宙真实、人的本性,有益于世,利乐众生,就是善。尊重他人,忍让他人,不说人非,奉献社会。4. 兵家的用人学说(以人为本的选才标准;以人为本的用人策略)选材标准,选材五条标准:智、信、仁、勇、严。用人策略:适、恩、威、恕、严5. 法家的崇法学说崇法是法家管理思想的核心,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关于法术势一体的极端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的管理思想体系顺应了当时历史的需要,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崇法,人性自私论,无法依照道德约束,则依靠法重势,统治者相对于被统治者的优势或特权,势去则一事无成。必须牢牢掌控势。尚术,帝王之术,忠臣之术,奸臣之术6. 西方管理中古典管理理论有哪些科学管理理论(泰

13、罗)、管理程序理论(法约尔)、行政组织理论(韦伯)、其他7. 西方管理中现代管理理论的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中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贡献;系统管理学派中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权变理论学派简介;战略管理学派中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管理过程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纽曼等人)主要观点(1)管理是一个过程,要先分析职能(2) 管理科学是一门揭示管理人员活动规律的科学,既有自己的核心知识又有其边界范围。社会系统学派中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贡献(1)把组织中人们的互相关系看作一种协调系统(3) 提出非正式组织虽然可能对正式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但是也可以对正式其某些积极作用(3)用效力和效率原则把组织中的个人目标和组

14、织目标连接在一起(4)社会系统理论吧正式组织的基本要素规定为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的和信息联系(5)组织的共同目标必须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来予以阐明,对后来的目标管理理论形成帮助很大(6)组织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搞好组织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具有借鉴意义系统管理学派中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1)为建立全面的企业组织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2)追求整个系统的高效率(3)把企业看作是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联的开放系统,更贴近现实(4)系统的分析方法、原则和步骤为企业通过科学决策取得最优方案提供了前提和依据(5)管理的系统模式对于企业设计来说明确各部门间的分工关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权变理论学派简介:是西方1960年代

15、末1970年代初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最早运用权变思想研究问题的学者是英国的伯思斯和斯托克等人,组织和环境67年劳伦斯和洛希,被称为现代权变理论的创始人。战略管理学派中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指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业务。8. 华商管理中华商管理含义、华商含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华商方略的调整;华商的文化渊源;华商管理中融入所在国文化的原因;华商管理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与西方管理文化以及华商足迹所至的土著管理文化相融合的成功典范。华商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并且有一个不断变化和演进的过程,最初为从事海外贸易的中国商人,后演变为华侨商人或工商

16、企业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华商方略的调整:(1)经营集团化(2)技术精专化(3)产业多元化华商的文化渊源:(1)中国传统文化(以仁为本以和为贵以俭为美以信为上)所在国文化(寻求归属/避免文化冲突/入乡随俗)9. 华商的经营;家族制的缺陷;华商企业制度创新经营(家族化/网络化经营/足下生菜)家族制的缺陷(缺乏民主管理机制,决策存在巨大风险/独裁决策,以人治代替法制/资金来源狭窄,资本社会化的程度不高/公司利益与家族利益冲突/滥用亲情排斥人才压抑个性阻碍创新)华商企业制度创新:经营范围转向整个世界,适应现代企业重视法律契约的一般规则,在保持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电子网络整合人际网络,由任人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