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业的五力模型分析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884763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纺织业的五力模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纺织业的五力模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纺织业的五力模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纺织业的五力模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纺织业的五力模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纺织业的五力模型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纺织业的五力模型分析一、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规模经济:面对国内纺织经营企业多、小、散、乱,经营模式同质化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的现状,走规模化发展道路的纺织经营企业仍然具有成本优势,面对国外日本和韩国等国际纺织企业巨头的进入,只有走规模化发展道路的企业才能与之竞争,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资本需求:对于现有纺织经营企业来说,之前可能在广告以及渠道建设上面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其信息传递已经深入下游客户心中,新进入者要想赢得市场必须在这方面追加大量资金。 纺织原料来源与分销渠道:由于纺织行业的产品市场化程度较高,替代产品较多,加上纺织企业众多,现有生产企业无法控制纺织的来源渠道,因此新进入

2、者获得纺织原料并不困难。但新进入者要确保其产品的分销就不是太容易,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产品的理想分销渠道已为原有的企业占有,新的企业必须通过压价、小批量,缩短交货周期等方法促使分销渠道接受其产品,而这些方法的采用均会增加其运营成本。对于现有的企业来讲,都已经培养了自己的销售队伍,建立了合适的分销渠道,很多洋行、制衣厂和布厂、纱厂都已成为其稳定的客户,而新进入者在这方面往往与之无法相比。政府政策:国务院 4月24日发布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国已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这些政策总的原则是鼓励创新、强化监管,淘汰落后小规模企业,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引起的恶性竞争,提高行业整体水平。二、替代品的

3、威胁纺织行业整体经济运行平稳,特别是棉纺、毛纺、化纤、服装等行业中龙头企业的经济效益稳定增长,替代品的所造成的威胁相对少。相反大多数中小型纺织企业,无资金、无技术、无品牌、无网络、无人才“五无”型纺织企业替代品的威胁较大。替代品往往是新技术与社会新需求的产物。其中色纺纱行业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色纺纱作为纺织工业的一个新兴分支产业,因其环保、时尚等特点而具备较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色纺纱占整个纱线市场的份额只有3%左右,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纺织业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有望成为一大结构性亮点。A股市场纺织板块中,传统纱线类上市公司大多经营困难,而从事色纺的上市公司相对有较好的经营业绩。三、供应商的议

4、价能力纺织主要原料为棉花。我国三大主产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新疆棉区),全国有近2万家棉花生产企业。数量众多的小型棉花生产企业造成了无序竞争的局面,使纺织讨价还价的能力相对较强。但随着中国的入世,棉花生产的供应商将呈现出集中化趋势,国外(印度和孟加拉国低成本的生产和供应)大型棉花生产企业的竞争将导致中国棉花生产行业重新洗牌,大量中小型棉花生产企业的淘汰,棉花生产企业资产重组将使纺织企业的供应商日益集中于少数实力强、规模大的棉花生产企业集团,使得纺织企业在博弈过程中会逐步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纤纺纱、纱织布、布染料、料做衣、衣做品牌”概括了传统纺织服装生产的主要

5、流程。从全球纺织产业链来看,其价值分工包括原料供应商、纱厂、布厂、制衣厂、洋行(品牌商)、渠道网络和终端消费者等环节,洋行产业价值链的典型特征是“中间小、两头大”,即上游原材料、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下游品牌、渠道拥有较高附加值,这些环节利润相对较高;中间生产环节的附加值较低,利润相对也较低。在纺织产业的销售价值链上,洋行(品牌商)越来越关注其上游供应商包括制衣厂和布厂、纱厂和原材料,包括供应商的生产规模,实力,价格、货期,商誉等因素。在纺织的销售链条上,“终端为王,洋行是上帝”,因为洋行(品牌商)是最终的买家,其谈判能力越来越强,可以指定其上游的供应商制衣厂或者布厂。产业通路利润分配上,制衣厂

6、和布厂、纱厂的生产商只能获得全部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在这些环节很少能够给卖者提供讨价还价的机会。其结果是纺织企业卖者间激烈的价格竞争和由此带来的低盈利性;而制衣厂和布厂则与之相反,它们获得价值链创造的价值中较大的部分;作为纺织销售的终端洋行(品牌公司)则获得价值链创造的价值中最大的部分。五、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纺织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取决于市场营销的强度和领先的总成本。决定产业内现有企业竞争激烈程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竞争者的多寡及力量对比、市场增长率、固定成本和库存成本、产品或服务的差异性及转换成本、产品生产能力的增加幅度、产业内企业采用的策略、退出壁垒等。我国纺织企业和跨国企业进行竞争时,主要劣势凸显在技术、品牌和渠道三个方面,我国纺织企业常面临跨国公司“三板”的挤压,即遭受跨国公司核心技术的挤压(天花板),遭受跨国公司渠道网络的挤压(地板),遭受跨国公司强势品牌力的阻隔(墙板)。跨国公司们通过这“三板”把我们锁定在有限空间里并不断压缩,让我国的纺织企业生存和发展遭受很大的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