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879660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doc(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背景:文革结束后,以华国锋为主的中央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错误观点,实际是坚持左的错误,引起人们的不满和反对,因此,一场关于真理标准与思想解放的运动正在酝酿中。经过:1977年底,胡耀邦在党校创办的理论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文章,论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在党内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1978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真理只有一个的文章,提出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5月10日,理论动态刊登了一篇经胡耀邦审定的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5月11日、12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发表和转载了这篇文章。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2、;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发表后,引起了极大的争论。5月 19日,邓小平在接见文化部核心领导小组负责人时指出,文章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有力地支持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6月24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发表了经胡耀邦审定的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的文章,该文章是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有力推动。之后,胡耀邦又组织了第三篇文章:一切主观世界的东西都要受实践检验,刊登在9月10日的理论动态上,9月25日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到1978年下半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达到了高潮。不过全国均一致认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历史问题决议,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基本完成,也标志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结束。历史意义: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做了思想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