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11.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后限时作业 岳麓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78665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11.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后限时作业 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11.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后限时作业 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11.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后限时作业 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11.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后限时作业 岳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11.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后限时作业 岳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11.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后限时作业 岳麓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11.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后限时作业 岳麓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11.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后限时作业 岳麓版(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1982年1月5日,FOLLOW ME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学外语的高潮。这一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恢复高考制度B.经济特区的建立C.对外开放的实行D.广电事业的发展2.1984年2月2日,正月初一,邓小平为深圳特区的题词(见下图),通过深圳电视、广播及报纸公布了。你可以从该题词中获得的信息有( )题词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经济特区政策是正确的 中央对深圳特区对外开放成果的肯定 对外开放首先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A

2、.B.C.D.【解析】 从题干中可提取关键信息“从该题词中获得的信息”,因此分析题词内容即可,不需作延伸推断。中“媒体的关注”,中关于对外开放开始的论述,在“题词”中都体现不出来,故选B项。【答案】 B3.“它们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充分引进了投资项目和外资;它们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它们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这一评价是针对(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经济特区C.乡镇企业D.沿海经济开发区4.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开放沿海14

3、个港口城市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解析】 解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两处关键信息:“开放整个海岸”“35年来”。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B、C、D三项史实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表现,分别开始于1990年、1980年和1988年,故与题意不符。【答案】 A5.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的描述最吻合( )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出现最早一批民族企业 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冠上了它的名字A.上海B.广州C.南京D.厦门6.21世纪初,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我国

4、( )A.在东南沿海地区创建了一批经济特区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做出了开发上海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D.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下列有关中国同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关贸总协定的最初签署国之一B.1995年初,在中国的推动下关贸总协定最终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C.中国于2001年底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答案】 B8.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

5、”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9.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12月7日发布的2011年经济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GDP增长率“超九”,2012年预期为8.9%。这表明我国( )A.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B.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C.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是强国富民之路D.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已经实现10.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上海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从1957年11月到2002年从未间断,成

6、为上海市民生活变化的印证。账本记载,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总收入是2 685.04元,而到了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 658.3元,比22年前提高了17.75倍。这一账本是上海(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B.政治剧变的见证C.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答案】 A11.下图EF段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答案】 D12.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的出现就是一个缩影。像“喜欢”叫做“稀饭”、“不吃

7、饱哪有力气减肥啊?”甚至更是直呼新文化运动又来了。下面对此评价错误的是( )A.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质量的变化B.网络语言极大地方便人们语言交流,必将是文学领域的重大变革C.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D.对于网络语言,我们最好坚持“网络语言有风险,使用需谨慎”的态度13.“人肉搜索”在中国网事中绝对是一个热词。在汶川地震中,人肉搜索帮助许多人,找到了亲人;但是也发生了某大学学生因被怀疑谩骂周恩来而遭人肉搜索,最后只好弃学躲起来的事件。这些情况表明( )网络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网络已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会伦理道德防护墙 网络自由的

8、滥用带来了一些弊端A.B.C.D.【解析】 说法错误,排除。【答案】 C14.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上世纪70、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外来文化的影响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C.人们的思想解放D.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答案】 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2分,共44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王乔治三世于1787年任命马戛尔尼率团访华,要求中国扩大通商,优待英国,并允许英国派使臣访华。此外,还准备提出六项具体的要求,即:一、英船到浙江、天津等处停泊;二、在京设立商行;三、将舟山附近小岛一处给英商停歇和储存货物;四、在广州附近拨一地方给英国人居住,或准许

9、澳门居住之英商出入自便;五、英国自广州下澳门,由内河行走,货物不上税或少上税;六、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京华续录(乾隆朝)卷四十七材料二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材料三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

10、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1)材料一表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目的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的?据南京条约的内容,说明马戛尔尼的“要求”得以实现的表现。(8分)(2)据材料二,概括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6分)(3)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何在?(4分)(4)综合上述材料,就闭关、开放与国家富强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4分)【答案】 (1)扩大通商。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协定关税;开放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2)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使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3)标志:浦东的开发与开放。进一步发展上海,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4)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只有实行对外开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经济中去,才能实现国家富强。16.有人说,“流行的服饰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请观察以下图片并回答问题。(1)为什么建国初期列宁装最时髦,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军装最时尚?(8分)(2)20世纪90年代的结婚照和20世纪80年代的结婚照相比,服装和人物表情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8分)(3)综合以上认识,说明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6分)6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