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导论复习重点.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878889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导论复习重点.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管理导论复习要点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资源1.1 信息与社会信息1、社会三大支柱:信息和信息资源、能源和材料。(选择)2、信息作为信息管理的元概念,也是信息管理的逻辑起点。(选择)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选择)数据是指未经过加工的事实或对特定想象的描述;信息是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经过某种方式加工或更具有实义的形式提供的数据。因此,数据是“原料”,信息是“产品”。4、信息与知识(选择或简答)信息是知识的原料和基础,知识是信息中最具有革命性和活动力的部分,知识是信息的高级形式,是信息加工的结果,是信息化和序化了的信息,同时知识是结构化的经验、价值、相关信息和专家洞察力的融合,提供了评价和产

2、生新的经验和信息的框架。5、信息的类型(选择)信息按内容分为:社会信息与自然信息以加工方式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感知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思维信息按获取方式分: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按传播范围区分:白色信息即是公开的信息,灰色信息即是内部信息,黑色信息即是秘密信息(秘密、机密和绝密信息)和几乎不传递信息。6、信息的特征(简答)1) 主要特征广泛性和普遍性,可识别性和计量性,可存储性和转换性,传递性和相对中立性,可处理性和再生性,共享性和可开发性,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时效性和滞后性,有机性和差异性。7、普赖斯指数现时性文献/(现时性文献+档案性文献)现时性文献:出

3、版时间不超过5年的文献;档案性文献:出版时间超过5年的文献8、信息计量的三大经典定律:洛特卡定律:著作与文献数量的关系 齐夫定律:文献中词汇的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科学文献数量与科学期刊数量的关系1.2 信息资源1、信息资源的类型,按照可再生性区分不可再生资源:地热、风能、太阳能、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可再生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动植物资源和二次能源等2、信息资源(名词解释)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数量的信息集合,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和积累具有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有序化信息及相关要素的集合。3、信息资源的构成(选择)信息资源三要素:信息生产者、

4、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生产者是元资源,信息是本资源是核心,信息技术是表资源。4、信息资源的三角结构,信息资源由信息源、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三大类构成,简称“3S”见P25 图1-8 信息资源三角形。(选择)5、信息资源特性(简答)(1)一般经济学特征:需求性、稀缺性、可选择性;(2)信息资源的特殊性:相对共享性、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6、信息资源的一般功能(论述题)个体、团体和社会1) 个体层次1、提高行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带来生活和情绪的充实感和认同3、促进个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2) 组织层次1、提高组织决策的科学性2、维护组织运行的稳定性3、指导组织成员的个人行动3) 社会层次1、监控社

5、会发展大环境2、调整社会的组成结构3、继承和保护社会遗产7、信息资源不仅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1.3 信息的度量1、信息存储的数据单位计算机存储装置的最小存储单位是位bit(比特),基本存储单位是字节byte(B);B、KB、MB、GB以2为对数底,单位为比特,以e为底,单位为奈特,以10为底,单位为哈特。2、引文耦合、同被引、自引三个概念区分。第二章 信息社会2.1 信息环境和信息社会0、信息社会的五大标准:技术标准,社会标准,经济标准,政治标准,文化标准。1、社会构成: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因素。2、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总额*100%信

6、息系数=信息消费额/消费总额*100%=1-衣食住行消费额/消费总额*100%3、关于信息社会,最早提出信息社会概念的是日本的梅棹忠夫;美国彼特德鲁克提出“知识经济”学说;美国丹尼尔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说;美国阿尔温托夫提出“第三次浪潮”说;尼葛洛庞帝的比特时代说;学习型社会(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钦斯于1968年提出);丹尼尔贝尔首先提出了“信息爆炸”这一个概念。4、灰领:人们把专门进行数据管理或类似工作的从业人员称为灰领,他们更多的是面对计算机终端的显示屏。5、网格(云计算)是继传统因特网、Web之后的第三次互联网浪潮,可以称之为第三次因特网的应用。6、信息时代的三大定律1) 摩尔定律:微处

7、理器的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2) 吉尔德定律: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宽带每6个月增加一倍,其增长速度是摩尔定律预测的CPU增长速度的三倍。3) 麦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N*N效益。2.2 社会信息化1、信息化的战略意义:1、推进信息化,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必将大大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素质,使经济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轨2、推进信息化,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搞好宏观调控的当务之急3、推进信息化,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4、推进信息化,将有利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顺利接轨2、信息化作用:(1)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本身是新经济的主

8、体,是新的经济增长点(2)在各行各业中具有极其广泛的渗透性(3)对改造传统产业具有倍增作用、润滑作用和催化作用。2.3 信息文化与现代社会1、信息文化的一般特征(简答)(1)动态开放性;(2)即时发展性;(3)技术推动性。原理篇第三章 信息交流3.1 信息交流原理1、信息交流含义(名词解释)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2、信息交流的特点:物质性、实义性、双向性、目的性。3、模式(名词解释)是对现实事物的内在机制及事物之间关系的直观和简洁的描述,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可以向人们提供某一事物的整体形象和简明信

9、息。4、模式主要有结构型(试图描述某事物结构)和功能型(试图从能量、力量及其运动方向的角度来描述实物整体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两种类型。5、模式研究(名词解释)是用简明、具体、科学、明晰的模式来展示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其基本研究手段是用图像形式、文字形式或数学形式对某一事项或实体进行有意简化描述,通过对事物发展次要因素有意识的忽视,来梳理事物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脉络。6、拉斯韦尔公式称为“模式研究的开山之作”7、基于信息管理学的信息交流模式之法约尔跳板P1048、P107信息交流基本模式:信息环境(E),信息噪音(N),信息交流模式:E(N)SCU。9、信息交流的基本类型,直接信息交流中,信

10、息扩散主要采用了单线式、流言式、偶然式、集束式等方式。3.2信息交流的结构1、信息交流基本组成要素:信息、信息发送者(信息源)、信息渠道、信息接收者和信息环境。2、信息源的发展特征(简答)技术驱动性,结构多样性,功能互补性3、信息渠道的发展特征(简答)效率差异性,信源关联性,发展相容性4、信息交流的五朵金花:E-mail、BBS、 Blog、 Wiki和ICQ3.3社会信息交流1、社会信息交流矛盾分析(论述)1) 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1、信息化是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阶段,信息化也同其他社会进程一样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2、社会信息交流与社会环境具有紧密的关联性,社会其他领域产生的矛盾

11、也会渗入信息领域。3、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社会信息交流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任何科学技术带给社会发展的作用都具有两年性。4、作为社会这个复制的系统,信息系统之间、子系统之间和组成要素之间既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2) 化解矛盾的基本思路:以切实满足社会信息需求为起点,以加强矛盾的综合治理为基本,以构造和谐信息环境为目标。2、社会信息交流的主要矛盾(简答)1) 信息数量绝对激增和信息质量相对贫困2) 信息相对过剩和信息不虞现象3) 信息空间的广域和信息壁垒的存在4) 信息分布的复杂性和信息利用的有序性2、信息交流故障(名词解释)就是指在社会信息交流过程中由于社会、人为、经济、自

12、然等多种原因而产生的阻碍信息交流合理流动、导致信息交流效果偏差的一切现象和行为。3、 信息交流故障的基本特征 原因复杂性,形态多样性,表现全域性4、信息垄断:是指信息资源、信息设备与信息技术被不合理地分配、控制与享用的状况。第四章 信息技术4.1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1、信息技术是能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名词解释)2、信息技术发展特征技术特征?(简答)(1)数字化;(2)网络化;(3)高速化;(4)智能化;(5)个性化3、C.巴贝奇被称为计算机之父。4、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选择)第一、 科学计算,又称为数值计算,是计算机的传统应用领域;第二、 数据处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的主要

13、领域;第三、 过程控制,又称为实时控制,是指计算机作为控制部件对相关设备及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第四、 计算机辅助工程,是能够部分或全部代替人完成各项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第五、 人工智能,是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5、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6、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多选)第一、数据的结构化;第二、数据共性高,冗余度低;第三、数据独立性高;第四、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7、多媒体技术的特性?(多选)第一、多样性,包括信息媒体的多样性和媒体处理方式的多样性;第二、集成性,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媒体的特

14、征;第三、交互性,是指通过各种媒体信息,使参与交互的各方都可以对有关信息进行编辑、控制和传递。8、数据挖掘的定义(名词解释)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一个利用各种分析工具在海量数据中发现模型和数据之间的过程。9、人工智能的定义(名词解释)人工只能就是利用设备或机器,对人脑的思维活动过程进行模拟,;当其设备货机器的功能与人脑功能答题等价时,这种设备或机器的功能就可以认为最具有某种程度的人工智能。简言之,人工智能就是用计算机里模拟人的智能,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10、数据仓库(DW)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11、信息安全技术(简答)

15、信息安全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内信息的保护方法,通过对信息数据的监控、扫描、检测、加密、认证、防攻击、防病毒和审计等活动,实现系统内信息的安全、保密、真实和完整。信息安全的主要含义:第一、保密性(Confidentiality);第二、完整性(Integrity);第三、可用性(Availability);第四、真实性(Authenticity).4.2现代信息技术管理1、因特网(Internet)使用TCP/IP。2、V.G.土瑟夫称为互联网之父。3、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分三个阶段:(简答)第一、电子数据处理时期;第二、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时期;第三、战略管理时期。4、信息技术服务三角形由顾客、服务人员、服务系统和服务战略组成。P1925、在信息技术组织架构中,最重要的要素是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第五章 信息组织5.1 信息组织原理1、信息无序既是信息组织的“敌人”,也是信息组织的对象。2、信息组织基本含义(简答)即信息序化或信息整序,有时候也称作信息加工,是利用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表征和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