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活化_让历史遗迹与现实生活有机互动_专访张杰教授_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6875825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产活化_让历史遗迹与现实生活有机互动_专访张杰教授_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遗产活化_让历史遗迹与现实生活有机互动_专访张杰教授_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遗产活化_让历史遗迹与现实生活有机互动_专访张杰教授_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遗产活化_让历史遗迹与现实生活有机互动_专访张杰教授_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遗产活化_让历史遗迹与现实生活有机互动_专访张杰教授_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产活化_让历史遗迹与现实生活有机互动_专访张杰教授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产活化_让历史遗迹与现实生活有机互动_专访张杰教授_(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遗产活化 :让历史遗迹与现实生活有机互动 一专访张杰教授 : 编者 按 : 年月 曰,建筑创作的编辑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张杰老师进行了面对面采访,采访围绕如何理解遗产的概念、遗产保 护与利用原则、以及国内几类遗产保护项目的现状展开,张杰老师从学术和产业的角度,带读者了解遗产保护这个专业领域,并阐释了自己的遗产观。 : , , , , , , , , , , 建 筑创作():遗产保护和利用作为 一个专此领域 ,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 晓。如何理解 “ 遗产 ” 这个概念? :, “ ” ? 张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定义遗产。我个人觉得实践角度尤

2、为重要。所谓实践角度 , 既包括制定与遗产相关的法律、法规 ,评定 、确认遗 产的程序 ,也包括从规划角 度出发,提出遗产保护与利用方案,并将其实施落地,以及社会不同方面在这 一过程中 的广泛参与。以上的相关活动,都关 乎 “ 如何看待历史 ” 这个本质问题 。如果没有历史的积淀 , 也就不存在遗 产保护与活化的对象。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 目前国内遗产界对 “如何看待历史” 的问题关注不足 ,更多的情景是直接进入到与遗产相关的具体工作层面 。这往往会让具体 工作的尺度和方式陷入争议。事实上,无论是影响 国际社会的世界文化遗产 ,还是与社区居民密切相 关的生活印记,如何认知历史,都是遗产保护最基

3、 本的问题。举个典型的例子,日本要把记录明治维新时期历史信息的遗迹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就受到中韩两国的反对 ,这不能说达成了共识。这是因 为对同 一段历史 ,不同背景的人有 截然不同的认知。再比如在文革时期我们曾经把故宫看成统治 阶级压榨劳动人民的见证 ,而当下社会的共识却认为故 宫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象征 ,是 “ 中国古代都城的最后结晶 ” 。可见即使在同 一个国家 ,不同时期的价值观也会赋予同 一历史遗址两种 截然不同的意义。 从上世纪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学界基本统 一了对历史 的看法。当我们在描述和介绍历史的时候,把 一个个 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相联系,并賦予 其历史意义,这是 一个历

4、史叙事 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对当下社会价值观的阐释 ,对后人有 一定的启示和象 征意义 ,体现了历史事件及其意义所代表的社 会共识,而这个共识是遗产认定和保护的基础。遗产的申报评定等级越高 ,影响力越深远,越应该代表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社会价值观。 社会共识的形成是 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专业力量的艰苦工作,政府和社区 、媒体都参与其中。当 一件事物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经过学术努力和社会 参与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 , “ 历史遗存的遗 产 ” 的观念就形成了 ,继而会促使社会各方在实践层面投入与共识程度 相匹配的人力和物力去保护遗产。这 个逻辑适用于所有层面的遗产识别和确认 ,从 一个社区 ,到 一个城市 、 一个国家 ,甚至全人类都是如此。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遗产观念的普及, 被认定为遗产的数量会不断增加 ,保护投入也会不断加大。 : , , , , , , , 通产相关攝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