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工业工程)——动作分析.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874712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E(工业工程)——动作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IE(工业工程)——动作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IE(工业工程)——动作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IE(工业工程)——动作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IE(工业工程)——动作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E(工业工程)——动作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E(工业工程)——动作分析.ppt(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工业工程知识 Knowledge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E概述/简介与动作分析,编者:,2,课程目录,1. IE概述/简介- 2. IE的基本意识 3.第一章:动作分析 3.1.动作分析的意义 3.2.动作改善的原则 3.3.动作分析的方法 3.4.动素 3.5.动素检核表 3.6.动作经济的意义 3.7.动作经济原则 3.8.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3,IE概述/简介-定义,=Industrial Engineering,直译为工业工程,是以人、物料、设备、能源和厂房组成的集成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工程技术、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等知识,对其进

2、行规划、设计、管理、改进和创新等活动,使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的一项活动。简单地说,IE是改善效率、成本、品质的方法科学。,4,IE概述/简介-IE的研究目的,IE是针对以生产现场为中心的作业进行 系统的分析:作为现在的系统应该达到的成果,实际没有达到预计的成果时,进行发现问题并进行控制管理的研究。 系统的改善:现在的系统达到的成果不够充分和作业不方便而有必要改善其中一部分的时候,研究其改善的办法。 系统的设计:发生新的状况使得现在的系统难以达到充分的成果时,查找需求来研究设计新的系统。 IE是为了把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各阶层管理者为了完成目标,利用IE进行改善。即是为

3、了提高人与一切资源的利用率而在业务上开发计划或管理系统、工作系统来协助各阶层管理者的工作。,5,IE概述/简介-IE的历史,泰勒和吉尔布雷斯 1911年泰勒 铁锹实验 WM(作业测定)- 1910年吉尔布雷斯 砌墙实验) 18个动作要素,6,IE概述/简介-基础IE的内容,基础IE的内容 动作分析 工程分析 时间分析 搬运与布置,7,IE的基本意识,改善意识 流程/系统的意识 IE的6541原则:6=5W1H;5=问题解决5步法;4=ECRS;1=一个不忘 成本意识 现场七大浪费 管理的七大浪费 品质意识 ,8,什么是浪费? 不增加价值的活动,是浪费; 尽管是增加价值的活动,所用的资源超过了“

4、绝对最少”的界限,也是浪费. 现场七大浪费( IM TWO PC ) 库存 (Inventory) 动作 (Motion) 运输 (Transportation) 等待 (Waiting) 过量生产 (Overproduction) 不必要的过程 (Process) 次品 (Correction),IE的基本意识-什么是浪费?,9,IE的基本意识-浪費消除改善提示例,10,IE的基本意识-浪費消除改善提示例,11,第一章:动作分析,1.动作分析的意义 2.动作改善的原则 3.动作分析的方法 4.动素 5.动素检核表 6.动作经济的意义 7.动作经济原则 8.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12,动作分析的

5、意义,吉尔布雷斯曾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动作的浪费。” 停滞/无效动作/次序不合理/不均衡(如:太忙碌、太清闲等)/浪费等的存在,1.动作经济的意义: 利用动作经济原则为改善之工具,其重点不在于改变整个制造程序的工作计划,工作说明书的内容,不良的机器,生产进度跟催或耽搁等问题,而是在于以上条件不改变之下使工人工作效率提高,并使工人本身确感身心舒适愉快。 2.动作经济原则的目的: (a)减少工人的疲劳 (b)缩短工人的操作时间,13,动作改善的原则-1,动作改善四原则: 取消(Eliminate) 合并(Combine) 重排(Rearrange) 简化(Simplify),14,动作

6、改善的原则-2,动作改善,必须从排除下列工作开始: (1)需要用力气的工作,亦即必须用手,脚或全身用力方能完成的工作,或向膝盖下方伸手及蹲下拿起物品的动作,因为这些工作会引起肌肉的疲劳。 (2)不自然的姿势,例如蹲在地上做事,或弯着腰工作等,这些不自然的姿势亦会引起肌肉的疲劳。 (3)需要注意力的工作,例如必须仔细对准的工作或必须谨慎挑选的工作等,因为这些工作会引起精神上的疲劳。 (4)厌恶的工作,例如噪音很大,空气污染,机器容易故障的工作。 以上四者均是改善的重点,只要稍加留意,就可发现许多工作可以大大改善。,15,动作改善的原则-3,工作改善的技巧不外乎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者,以下分别

7、列出其改善重点: 1.取消 (1)取消所有可能的作业,步骤或动作(包括身体,足,手臂或眼)。 (2)取消工作中的不规律性,使动作成为自发性,并使各种物品置放于固定地点。 (3)取消以手作为持物工具的工作。 (4)取消不方便或不正常的动作。 (5)取消必须使用肌力才维持的姿势。 (6)取消必须使用肌力的工作,而以动力工具取代之。 (7)取消必须克服动量的工作。 (8)取消危险的工作。 (9)取消所有不必要的闲置时间。,16,动作改善的原则-4,2.合并 (1)把必须突然改变方向的各个小动作结合成一个连续的曲线动作。 (2)合并各种工具,使成为多用途。 (3)合并可能的作业。 (4)合并可能同时进

8、行的动作。 3.重排 (1)使工作平均分配于两手,两手之同时动作最好呈对称性。 (2)组作业时,应把工作平均分配于各成员。 (3)把工作安排成清晰的直线顺序。,17,动作改善的原则-5,4.简化 (1)使用最低级次的肌内工作。 (2)减少视觉动作并降低必须注视的次数。 (3)保持在正常动作范围内工作。 (4)缩短动作距离。 (5)使手柄,操作杆,足踏板,按钮均在手足可及之处。 (6)在须要运用肌力时,应尽量利用工具或工作物的动量。 (7)使用最简单的动素组合来完成工作, (8)减少每一动作的复杂性。,18,动作分析的方法,动作分析,因精确程度之不同,往往采用下列几种 方法: (1)目视动作分析

9、:(visual motion study)即以目视观测方法而寻求改进。 (2)动素分析:细分动作之构成要素,得17种动素,将工作中所用之各动素 逐项分析,谋求改进。一般用在较具重复性且周期较短的手操作之研 究中。 (3)影片分析:(film Analysis)即以摄影机对各操作拍摄成影片,由影片放映 而加以分析。影片分析因其拍摄速度之不同,又可分为细微动作研究 (micro-motion study)及微速度动作研究(memo - motion study)两 种。,19,动作分析的方法,附件1:动作效率检查表,附件2:PQCDSM检查表,20,动素,从操作者手动作之研究,吉尔勃斯夫妇发现,

10、所有操作是由一连贯之基本动作(Fundamental motion)所组成,经研究结果,统计人体动作之基本要素(或基本动作)可细分为十七种动素,为使读者对这些动素之定义,范围及其特性有所了解,故将此十七种动素归成三大类: 第一类 :进行工作之要素。(18) 第二 类 阻碍第一类工作要素之进行(913) 第三类: 对工作无益之要素(1417),21,第一类动素-1,1. 1.伸手(Reach-RE) 记号为: 定义:空手移动,或称运空(Transport empty)。 起点:当手开始朝向目的物之瞬间。 终点:当手抵达目的物之瞬间。 特性: (1)当手朝向目的物或某一动素完成,手须伸回时发生伸手

11、动素。 (2)伸手途中常有预对伴生。 (3)伸手常在放手之后,而在握取之前发生。 改善: (1)缩短距离。 距离之测量应实际路径为准,而非两端之直线距离。 (2)减少伸手时之方向意识(sence of orientation)。 伸手依难易可分为下列数类: A.伸手至一固定位置 B.伸手至每次位置略有变动之目的物。 C.伸手至一堆中之目的物 D.伸手至一甚小物手而须精确握取者。,),22,第一类动素-2,2.握取(Grasp-G) 定义:利用手指或手掌充分控制对象。 起点:当手指环绕一物体,欲控制该物体之瞬间。 终点:当物体已充分被控制之瞬间。 特性: (1)物体已被充分控制后之连续握取称为持

12、住。 (2)以器具来握取时,应视为应用而非握取;至于戴手套握取时,则为握取而非应 用,因手套之目的在于保护手。 (3广义解释,除手外,身体之某一部分(如足)用以控制物体时,皆可称为握取。 改善: (1)减少握取之次数。 (2)尽量以触取代替拾取。 A.拾取:物体确实被捡上而取之于手,並須充分控制方能移动。 B.觸取:只以手指按住物體,即可以將物體移行(或滑行)。 (3)检讨有无工具可代替。,23,第一类动素-3,3.移物(Move-M) 定义:手或身体之某一部位将物件由一地点移至另一地点。或称运实(Transport loaded) 起点:手有所负荷开始朝向目的地点之瞬间。 终点:有所负荷之手

13、抵达目的地点之瞬间。 特性: (1)移物有空间之移动,推动,拉动,滑动,拖动,旋转移动等。 (2)移物途中突然停止即为持住。 (3)移物途中常有预对伴生。 (4)移物常在握取之后,而在放手或对准之前发生。 改善: (1)缩短移动距离。 (2)减少每次移动之重量 。 (3)分析移动之方法,检讨有无其它工具可代替。 (4)减少移物时之方向意识。移物依其困难程度可分类如下: A.移物至固定停靠处。 B.移物至大概位置。 C.移物至精确位置。 D.移物至不定位置。,24,第一类动素-4,4.对准(Position-P) 又称:调整角度 定义:将物体摆置于特定之方位。 起点:当操纵之手开始摆动,扭转或滑

14、动物体至一定方位之瞬间。 终点:物体已被安置于正确方向之瞬间。 特性: (1)对准有下列之各处情形: A按照一定对之方向对准。 B.数种方向均可。 (2)對準常在移物之后。 改善: (1)尽量使用工具。 (2)检讨制品之容差(Tolerances)是否可以改变 。,25,5.拆卸(Disassemble-DA) 又称:分解 定义:使物体脱离其它物体。 起点:当物体被控制(握取),而已于可拆除状态之瞬间。 终点:零件完全被拆除之瞬间。 特性: (1)拆卸视其难易有下列数种情形: A.松动 B.稍紧 C.紧合 (2)可能与其它动素复合发生。 改善:尽量使用工具。,第一类动素-5,26,第一类动素-6,6.应用(Use-U) 又称:使用 U 定义:为操作之目的而使用工具或设备。 起点:开始控制工具进行工作之瞬间。 终点:工具使用完毕之瞬间。 特性: (1)可能与其它动素同时复合发生。 (2)当以手或手指代替工具使用时,亦以应用视之,如以手指割裂纸或以 手指沾浆糊 涂擦于纸上等。 改善:检讨工具或设备是否可合并或改良。,27,第一类动素-7,7.装配(Assemble-A) 又称:组合 定义:两个物体配合在一起。 起点:两个物体开始接触之瞬间。 终点:两个物体完全会合之瞬间。 特性: (1)较简单之装配几乎与对准无甚区别时,应以对准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