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动技术》复习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6867510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压与气动技术》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液压与气动技术》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液压与气动技术》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液压与气动技术》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液压与气动技术》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压与气动技术》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与气动技术》复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液压与气动技术复习一、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 液压传动概述1、 千斤顶的工作原理 (看懂课本第1页 图1-1)2、 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动力元件 执行元件 控制元件 辅助元件 工作介质(看懂P3 图1-2)第二章 液压传动基础 1、液体粘度有三种表示方法粘度, 粘度,粘度。(动力 运动 恩氏)2、液体的流动状态有两种即: 和 。(层流 和 紊流)3、压力有哪几种表示方法?(P16 绝对压力 相对压力 真空度) 关系式 p164、当液压系统中液压缸的有效面积一定时,其内的工作压力的大小有什么参数决定?活塞运动的速度由什么参数决定?(外负载 流量qv)第三章 液压动力元件1、液压泵完成吸油和压油必须

2、具备什么条件?(简答题) 分析叶片泵的工作原理。(P38 看懂图3-7)2、泵的实际流量影响参数为 n,q,p液压泵的容积效率是该泵 流量与 流量的比值 (实际 理论)3、用变量泵和定量马达组成的容积调速回路,其输出转矩具有 特性。(恒转矩)第四章 液压执行元件1、柱塞缸运动速度与缸筒内径关系( )。差动缸应采用( )类型缸,其差动速度为( ),若使差动缸进退等速,应得( )几何关系,当活塞杆直径变小时,则活塞运动速度将( )及作用力将( )。无关, 单杆、双作用, , , 增大, 减小2、如果要使机床工作往复运动速度相同,应采用什么类型的液压缸?(双杆活塞液压缸)第五章 液压控制元件1、溢流

3、阀主要作用( )、( )、( ),在变量泵系统中,主溢流阀的作用是( )。 溢流定压, 安全, 卸荷, 安全阀2、采用出口节流调速系统,或负载减小,则节流阀前的压力就会( ),正常工作时,其中溢流阀起( )作用。 增大,定压3、 三位换向阀中位机能中( M、H、K )型可使泵卸泵荷,( P )型可实现油缸差动连接。电液动换向阀先导阀中位机能位( P、y )。 4、节流调速回路是由 泵, 阀等组成。 定量 节流(或凋速)5、习题p106 5-6 和 5-86、画出溢流阀、顺序阀和减压阀的图形符号第六章 液压辅助元件 略第七章 液压回路 略第八章 典型液压传动系统的原理及故障分析1、P160页 图

4、8-1 看懂回路图以及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第九章 略第十章 液压伺服系统第十一章第十四章 气压传动1、 气动系统基本组成为()、()、()、()。 气压发生装置,执行元件,辅助元件,控制元件2、 气动系统中油雾器作用是()、()、()。 润滑,除锈,除油物、颗粒物3、按工作原理不同,空气压缩机可分为 和 两种。 容积式 速度式4、为保证气动系统正常工作,需要在空气压缩机的出口处安装 ,以析出水蒸气,并在储气罐的出口处安装 ,进一步清除空气中的水分。 后冷却器 干燥器5、为了使各种气动元件得到润滑,气动系统需要安装 。 油雾器液压与气动技术练习题汇总一、填空题1液压传动中,压力决于_负载_,速度决

5、定于_流量_。2液压传动中,_ 实际输出流量_和_泵的出口压力_相乘是液压功率3我国生产的机械油和液压油采用 _40 oC时的 运动粘度(mm2/s) 为其标号。4管路系统总的压力损失等于_沿程压力损失_及_局部压力损失_之和。5方向控制阀的操纵方式有如下五种形式_手动式_、_机动式_、_电磁式_、_液动式、_电液动式_。6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都有_直动式_和_先导式_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7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功率损失由_溢流损失_和_节流损失_8、液体静压力沿内法线方向作用于承压面;静止液体内任意点的压力在(各个)方向相等。9、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有两种,即(层流)和(紊流)。流态可用(雷

6、诺数)来判断。10、液压系统的调速方法分为(节流调速)、(容积调速)和(节流容积调速)。11、定量泵节流调速系统中,泵的供油一部分按速度要求由流量阀调节后流往执行元件,多余油液由(溢流阀)流回油箱,同时也就稳定了泵的供油压力。12、某一元件的工作状态突变引起油压急剧上升,一瞬间突然产生很高的压力峰值,同时发生急剧的压力升降交替的阻尼波动过程称为(液压冲击)。13、在液流中,由于压力降低到有气泡形成的现象,统称为(空穴)现象。14、齿轮泵工作时,轮齿在过渡中要经历容积在封死状态下变化的过程称为(困油)。为了消除这种现象,通常采用(开卸荷槽)的办法。 15、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

7、(1)次,可方便地改变(偏心距)的大小,就改变它的排量,因此,一般做成(变)量泵。16、压力阀的共同特点是利用(压力)和(弹簧力)相平衡的原理来进行工作的。17、实际工作时,溢流阀开口的大小是通过(压力)的变化来自动调整的。18、轴向柱塞泵主要有驱动轴、斜盘、柱塞、缸体和配油盘五大部分组成,改变(斜盘倾角),可以改变泵的排量。19、马达是(执行元件),输入的是压力油,输出的是(力)和(力矩)。二、选择题1压力对粘度的影响是( B )A 没有影响 B 影响不大C 压力升高,粘度降低 D 压力升高,粘度显著升高2目前,90%以上的液压系统采用( )A 合成型液压液 B 石油型液压油C 乳化型液压液

8、 D 磷酸脂液3一支密闭的玻璃管中存在着真空度,下面那个说法是正确的( )A 管内的绝对压力比大气压力大 B管内的绝对压力比大气压力小C 管内的相对压力为正值 D管内的相对压力等于零4如果液体流动是连续的,那么在液体通过任一截面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 没有空隙 B 没有泄漏C 流量是相等的 D 上述说法都是正确的5在同一管道中,分别用Re紊流、Re临界、Re层流表示紊流、临界、层流时的雷诺数,那么三者的关系是( C )A Re紊流 Re临界 Re临界 Re层流 D Re临界Re层流Re紊流6有卸荷功能的中位机能是( A )A H、K、M型 B O、P、Y型C M、O、D型 D P、A

9、、X型7顺序阀的主要作用是( C )A 定压、溢流、过载保护 B 背压、远程调压C 降低油液压力供给低压部件 D 利用压力变化以控制油路的接通或切断8旁油路节流调速回路在( A )时有较高的速度刚度A 重载高速 B 重载低速C 轻载低速 D 轻载高速9调速阀可以实现( D )A 执行部件速度的调节 B 执行部件的运行速度不因负载而变化C 调速阀中的节流阀两端压差保持恒定 D 以上都正确10可以承受负值负载的节流调速回路是( C )A 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 B旁油路节流调速回路C 回油路节流调速回路 D 三种回路都可以11流量连续性方程是( C )在流体力学中的表达形式,而伯努利方程是( A )在

10、流体力学中的表达形式。A、能量守恒定律; B、动量定理 ;C、质量守恒定律 ; D、 其他;12液压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为10MPa,安全阀的调定压力应为( C )A、等于10MPa; B、小于10MPa; C、大于10MPa13( A )叶片泵运转时,存在不平衡的径向力;( B )叶片泵运转时,不平衡径向力相抵消,受力情况较好。 A 、单作用; B、双作用。15、有两个调整压力分别为5 MPa和10 MPa的溢流阀串联在液压泵的出口,泵的出口压力为( C );并联在液压泵的出口,泵的出口压力又为( A )。A、5 MPa; B、10 MPa; C、 15 MPa; D、20 MPa;16 在先

11、导式减压阀工作时,先导阀的作用主要是( C ),而主阀的作用主要作用是( A )。 A、 减压; B、增压; C、调压。1、液压泵能实现吸油和压油,是由于泵的 c 变化。a、动能;b、压力能;c、密封容积;d、流动方向2、用定量泵和变量马达的容积调速方式,又称为 d 调速。a、 开式油路b、闭式油路c、恒转矩回路d、恒功率回路3、外圆磨床液压系统因为采用了c换向回路,从而使工作台运动获得了良好的换向性能,提高了换向精度。a、 压力控制制动;b、时间控制制动;c、行程控制制动;d、电气控制制动4、液压油d,常常是液压系统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a、温升过高;b、粘度太小;c、粘度太大;d、受到污染。

12、5、双作用叶片泵从转子_b_平衡考虑,叶片数应选_c_;单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常选_d_,以使流量均匀。(a) 轴向力、(b)径向力;(c) 偶数;(d) 奇数。6、_a_叶片泵运转时,存在不平衡的径向力;_b_叶片泵运转时,不平衡径向力相抵消,受力情况较好。(a) 单作用;(b) 双作用。7、对于斜盘式(直轴式)轴向柱塞泵,其流量脉动程度随柱塞数增加而_b_,_c_柱塞数的柱塞泵的流量脉动程度远小于具有相邻d柱塞数的柱塞泵的脉动程度。(a) 上升;(b) 下降。(c) 奇数;(d) 偶数。8、液压泵的理论输入功率_a_它的实际输出功率;液压马达的理论输出功率_b_其输入功率。(a) 大于;(b) 等于;(c) 小于。9、溢流阀在执行工作的时候,阀口是_a_的,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决定于溢流阀的调整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