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43)现代军事科技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36845580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21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43)现代军事科技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43)现代军事科技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43)现代军事科技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43)现代军事科技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43)现代军事科技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43)现代军事科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43)现代军事科技(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多好书请点击 www.uus8.org 洲际弹道导弹 什么是洲际弹道导弹呢?它在空中如何运动? 弹道导弹是一种无人驾驶的无翼飞行器。它沿一定的空间轨迹 (即弹道) 飞行,攻击固定的目标。根据射程远近弹道导弹可以分为近程、中程、远程 和洲际四种。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在 8 0 0 0 公里以上。根据发射位置的不同, 它可分为地对地弹道导弹和潜对地弹道导弹两种。所谓潜对地,即从导弹核 潜艇上对准目标发射。 导弹点火以后,先垂直向上飞行,几秒或十几秒后,导弹开始转弯,按 预定的弹道飞行。当导弹的位置和速度能保证导弹命中预定目标时,发动机 熄火。这时,导弹的弹头将和弹体分离,依靠惯性飞向目标。因为这一

2、段飞 行是在大气层外,弹道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呈椭圆形。这一段飞行的最大高 度离地面 1 0 0 0 公里以上,约飞行 3 0 分钟,最大速度每秒 7 公里。 洲际弹道导弹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大体上可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战斗部,又叫弹头。洲际导弹的弹头一般采用核弹头。 发动机,又叫推进系统。现代弹道式导弹的推进剂占整个起飞重量的 9 0 。推进剂,有液体的,也有固体的。最早的液体推进剂是液氧和酒精,后 来采用阱类。早期的是在发射前加注燃料,制成可贮预装液体推进剂,装入 导弹后可长期贮存,方便多了。近来固体推进剂发展很快,用它制成的发动 机结构简单,能长期贮存,便于使用、维护,为导弹的机动发射创造

3、了条件。 当推进剂在燃烧室里燃烧时,燃烧产物向后喷射,获得的推力是非常巨 大的。例如,一个射程 1 0 0 0 0多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动机推力可达 1 0 0 吨,功率可达几百万千瓦。这功率与一座发电厂供给 1 0 0 万人口的城市的功 率相当。 洲际导弹一般做成两级或多级。 制导系统是导弹的“大脑”。它的任务是保证垂直发射的导弹按一定程 序准确地飞入预定的位置。 制导方式:广泛使用惯性制导。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加速度表,在 3 个互相垂直轴的坐标系上,测出导弹重心运动的加速度分量。通过解算装置, 得出导弹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和距离,然后与预定的位置发生偏差时,制导系 统会发出校正信号,操纵空

4、气舵和燃气舵,使导弹回到预定弹道上来。 当洲际导弹的发动机熄火后,弹头将从弹体上分离出去,开始被动段的 飞行。当它重新进入大气层时,速度很高,约等于音速的十几倍;它和气流 剧烈摩擦,表面温度会达到几千度。如果不采取措施,它就将被烧成灰烬。 因此,弹头表面要涂一层高分子耐烧蚀材料,在高温作用下,它将逐渐分解 吸收热量。 人体是通过发汗来降温的。有一种“发汗冷却弹头”正是根据这个道理 制成的。在压力和高温作用下,“发汗剂”从多孔材料挤出,迅速分解汽化, 从而大量吸热。当“汗”出完,弹头也已击中目标了。 更多好书请点击 www.uus8.org 巡航导弹 读者还记得震动世界的“马岛争夺战”吗? 那是

5、 1 9 8 2 年,南大西洋战火骤起。5 月 5 日,英国著名的驱逐舰“谢菲 尔德号”正破浪穿雾疾速行驶。 “报告舰长,雷达发现敌超军旗飞机一架,5秒钟后消灭。”雷达 兵向舰长萨姆索尔特报告。舰长只微笑了一下,没有理会。他深信自己这 艘号称“闪光的谢菲”舰的防卫能力。这艘装备有直升机、导弹和电子干扰 机的新式军舰难道还会惧怕一架小飞机吗? 此刻,英航空母舰“赫尔姆斯”号上的“鹞”式飞机正在起飞。索尔特 满有兴趣地观赏着。 海浪奔涌。索尔特回头看了看海面。突然,他发现右舷方向贴着水面飞 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不祥的念头“导弹!”他惊叫了 一声:“快隐蔽!” 话音未落,那黑乎乎的

6、东西已经击中了吃水线以上 8 英尺处的侧船板。 只听“轰”的一声,烈火熊熊,烟雾冲天。 邻近的几艘护卫舰,急忙赶来抢救,几条水龙一齐喷射,舰上的士兵东 跑西窜,企图灭火,但哪里能把火压得下去? “撤离军舰!”索尔特舰长痛心地看着这艘摇摇下坠的军舰,终于下达 了命令。“闪光的谢菲”就这样在南大西洋的浪涛中泯灭了 经过调查,阿根廷这次攻击使用的是一种新型反舰巡航导弹,名叫“飞 鱼”,代号为 A M 3 9 。 阿根廷竟用一枚导弹就击沉大型现代化战舰,这一消息震惊了英国朝 野,也使前线的英军官兵深为惊恐。据说,有的英军官兵紧张到了草木皆兵 的地步:有的人把鲸鱼看成潜艇,有人则把天空中的鸟群看成飞机,

7、胡乱发 射价格昂贵的导弹 “飞鱼” 的最大特点是超低空飞行。 而英舰的这个区域恰好是雷达的 “盲 区”,因此,“飞鱼”很容易乘虚而入。 这次,阿根廷的“超军旗”飞机在离“谢菲”2 0 0海里以外就降低了飞 行高度,离海面只有 1 5米。而“潜”至离“谢菲”2 5海里时,它才突然升 高至 1 5 0 米并发射导弹。此时,英舰的防卫雷达荧光屏上出现了飞机的影子, 但转瞬又消失了。因为“飞鱼”是一种“发射后不管”的主动制导导弹,它 一旦发射成功,便可以降至海面,沿超低空返回基地。 “飞鱼”被发射后,主发动机一旦点火,也立刻降到离海面 1 5 米处作巡 航飞行。在这段飞行中它依靠惯性制导,不发射电波,

8、因而不可能被发现。 当来到距离敌舰只有 1 5 公里处时,它的飞行高度离海面只有 2 5 米,基本 上是贴着水面飞行。这时,它的雷达导引头才开始工作。 “飞鱼”的飞行末段要靠主动雷达来搜索目标。搜索区的大小主要取决 于目标运动的速度。这个搜索区保证导弹可以截获运动速度从零到每小时 7 4 公里的水面目标。截获概率为 9 6 。“飞鱼”捕捉并锁定目标的时间只有两 秒钟,它一旦锁定目标,便能准确地导向这个目标。 这一段飞行因为导弹上的雷达要开机搜索,难免被电子监听仪器发现。 “飞鱼”的设计者们又采用了一种叫“频率捷变”的技术:让雷达发射迅速 变化频率的电波,使对方难以捕捉信号。因而,这种导弹虽然弹

9、头只有 1 6 5 更多好书请点击 www.uus8.org 公斤常规炸药,但行动敏捷,善于“钻空子”,终于占了上风。 “飞鱼”的成功使人们对巡航导弹不得不刮目相看。 现代巡航导弹又被称为“无人驾驶小飞机”。不过这一比喻不很恰当, 因为巡航导弹只能使用一次。战术巡航导弹的射程一般为 1 8 0 0 3 7 0 0 公里, 战略巡航导弹的射程则为 3 7 0 0 5 6 0 0 公里。 “飞鱼”之类的巡航导弹,在整 个家族中只能算是“小孩子”。 现代防御系统发展很快。例如地面早期预警雷达,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 对空拦截导弹等,都有惊人的防御能力。因此,要突破对方强大的防御系统, 必须设法让导弹隐

10、蔽起来。为了隐蔽,巡航导弹一般飞行高度为 1 5 米,在丘 陵地带飞行的高度为 5 0 0 米,在山区的飞行高度为 1 0 0 0 米。它穿梭于群山之 间,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很难被发现和击中。导弹飞得越低,背景的杂乱 回波越强,在雷达上越容易“把水搅混”,蒙混过关。 为了隐蔽,巡航导弹还要选择恰当的外形,以保证电波反射最弱;外壳 上还要涂上吸收电波的材料;在容易产生红外辐射的发动机高温部分还要加 上一个罩子,以逃脱对方的红外“眼睛”的“注视”。巡航导弹的价值便宜, 飞行距离远,隐蔽能力强,其发展前途是很令人鼓舞的。 也许你会迷惑不解:巡航导弹是超低空迂回飞行,接近目标,它如何能 “认识”路径

11、?它的制导方式是怎样的呢? 巡航导弹一般不采用惯性制导。它经常采用的是地图匹配制导。其原理 是:在导弹发射以前,用卫星或侦察飞机,把从发射点到目标沿线的地形地 貌拍摄下来,经处理后作为程序地图储存在弹上。导弹在飞行中,使用雷达、 激光、摄影等手段,获得实际地形图,使它与程序地图相比较。如发现导弹 的实际轨迹与预定航线有偏差,则发出相应的指令并控制导弹转向预定轨 道。这样,导弹将严格按弹上的“地图”运行,直至目标。 读者不难想到,这种地图导引法不适合于海上和景色单调的平原以及大 草原。在这些地方,必须采用其他方法。 巡航导弹并不“无敌于天下”。它要经过 7 8 个小时的“马拉松”飞行 才能到达目

12、标,这样,用它作“第一次打击”显然是不行的。 俗语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先进的雷达正在向它挑战。有一种所 谓“超视距后向散射雷达”,可将高频电磁波先射向电离层,再反射到地面, 足够的能量又沿原路从地面反射回来,进入雷达显示屏。这个办法很像用两 面小镜子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一样。近代的侦察机和战斗机也都在增强 所谓“下视能力”。看来,巡航导弹的鼓吹者们也不应该高兴得太早了。 更多好书请点击 www.uus8.org 气浪弹 1 9 7 5 年 4 月 2 5 日,5 架编队飞行的美制大型 C 1 3 0 运输机,飞抵越南 南部的春禄地区上空。 “投弹!”领航的机长下达命令。 红色信号灯亮了

13、,报警器发出轰鸣声,机尾的舱门洞开。士兵们忙碌着, 将 1 2 0 枚炸弹扔了下来 天空中先出现一个个降落伞。降落伞下吊着一个啤酒桶样的东西,桶的 下端伸出一根触杆,徐徐降落。 当触杆碰到地面时,“啤酒桶”突然发生爆炸。令人奇怪的是,它不像 普通炸弹那样形成许多碎片向外飞迸,而是在其周围立刻形成了一团“云 雾”,这云雾的形状像一块圆形蛋糕。许多降落伞下的“桶”都变成了“云 雾”,联成一片大的“云团”。刹时,“云团”轰然一声,发生爆炸,周围 的工事倒塌,人员伤亡,其惨景目不忍睹 第二天的报纸上登出了这次轰炸的经过和记者的见闻: “越南士兵的尸体堆积在一起,但尸体上似乎看不到伤痕” “据当事人回忆

14、,炸弹没有惊人的呼啸声,弹片也不多见,曾经看到云 雾遮地” “死者尸体完整。工事内的死者几乎抓破自己的喉咙,好像有窒息的感 觉” 这是世界上首次使用燃料空气炸弹的经过, 这种炸弹是美国 7 0 年代推出 的新式武器。这种炸弹又叫“气浪弹”、“云爆弹”、“窒息弹”、“吸氧 武器”、“真空弹”等。 我们知道,煤矿里的粉尘和空气混合在一起是一种危险的易燃易爆物 质。许多煤矿的事故都是由于粉尘爆炸造成的。 燃料空气炸弹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在那随降落伞落下的“啤酒桶”式的金属容器里,装着几十公斤液体燃 料环氧乙烷。在圆桶的中央有一个用普通炸药制成的药柱,那触杆下端 连着一个引信。当触杆触到目标时,引信

15、将炸药引爆,把几十公斤环氧乙烷 抛撒开来,形成一团“云雾”状的东西。在炸药爆炸的同时还有两枚引爆管 也抛了出来。 当“云雾”形成并略微稳定后,引爆管再度起爆,将“云雾”引爆,这 段时间只有 1 2 5 毫秒。“云雾”爆炸形成强烈的冲击波,足以破坏工事、车 辆和各种军用设施。 “云雾”无孔不入,可以从窗口或通风管道进入地下设施,因而地下人 员和设备有时也不能幸免。 “云雾”爆炸是空气中的氧与燃料液滴发生化学反应所致。爆炸后,空 气中的氧被大量消耗,据估计氧气浓度可以降到原来的 1 / 5 。试想,人员位 于其中,焉有不感到窒息之理? 此武器的爆炸力和同等重量的炸弹相比,要大 3 5 倍。有人估计

16、,1 0 0 颗燃料空气炸弹的破坏力相当于一颗 1 , 0 0 0 吨的核武器。因为它不是依靠弹 片,而是直接靠爆炸形成的冲击波来破坏目标,作用面很大,又称为“面武 器”。 这种武器用来快速扫雷效果很好。因为它可以整个用“云雾”覆盖雷场, 更多好书请点击 www.uus8.org 将地雷一举引爆;它可以对付飞机和军舰,有人甚至还设想用它来拦截导弹。 试想,如果有一座城市高空形成可爆炸的“云层”,哪个导弹能钻得进来? 当然,这些设想至今还没有完全实现。 目前。燃料空气炸弹的“气浪”压力还不高,因而它只能对付人员、武 器、通讯设备、简易工事等“软目标”,对像坦克这样的“硬”目标,则无 能为力。另外,气候、风力等环境因素对它的影响也很大,有时会出现“瞎 火”现象。对它的研究、改进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 更多好书请点击 www.uus8.org 毒气弹 1 9 1 5 年 4月 2 2日,在比利时弗兰德省的伊普尔,是一个晴朗温暖的日 子。 下午 4 时,德军的炮弹雨点似地朝协约国阵地上倾泻,大地被炸得摇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