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与练课时作业30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44341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与练课时作业30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与练课时作业30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与练课时作业30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与练课时作业30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与练课时作业30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与练课时作业30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与练课时作业30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30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5分)1纯净的NaCl并不潮解,但家庭所用的食盐因含有MgCl2杂质而易于潮解。为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有人设计这样一个实验:把买来的食盐放入纯NaCl的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过滤即得纯净的NaCl固体。对此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食盐颗粒大一些有利于提纯B设计实验的根据是MgCl2比NaCl易溶于水C设计实验的根据是NaCl的溶解平衡D在整个过程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会变大答案C解析饱和食盐水已不再溶解食盐,但对于MgCl2并未达到饱和。NaCl(s)Na(aq)Cl(aq),当MgCl2被溶解时,c

2、(Cl)增大,平衡左移,还可得到比原来更多的食盐。2有关CaCO3的溶解平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aCO3沉淀析出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BCaCO3难溶于水,其饱和溶液不导电,属于弱电解质溶液C升高温度,CaCO3沉淀的溶解度增大D向CaCO3沉淀中加入纯碱固体,CaCO3的溶解度降低答案B解析CaCO3固体在溶液中达到溶解平衡后,沉淀溶解与沉淀生成速率相等,但不为0;一般来说,升高温度,有利于固体物质的溶解;CaCO3难溶于水,但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电离出Ca2和CO,属于强电解质;向CaCO3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纯碱固体,增大了CO浓度,使溶解平衡向左移动,降低了CaCO3

3、的溶解度。3已知Ksp(Ag2CrO4)9.01012,将等体积的4103 molL1的AgNO3溶液和4103 molL1的K2CrO4溶液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恰好形成Ag2CrO4饱和溶液B能析出Ag2CrO4沉淀C不能析出Ag2CrO4沉淀D无法确定能否析出Ag2CrO4沉淀答案B解析等体积混合后:c(Ag)2c(CrO)(4103)/22(4103)/281099.01012,所以能析出Ag2CrO4沉淀。4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s),达平衡时()Ac(Ba2)c(SO)Bc(Ba2)c(SO)Ksp(BaSO4)1/2Cc(Ba2)c(SO),c(Ba2)

4、c(SO)Ksp(BaSO4)Dc(Ba2)c(SO),c(Ba2)c(SO)Ksp(BaSO4)答案C解析BaSO4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c(Ba2)c(SO)且c(Ba2)c(SO)Ksp(BaSO4)。加入Na2SO4(s),Na2SO4溶于水中电离出SO使c(SO)增大,溶解平衡逆向移动,使c(Ba2)减小,但达到平衡时溶度积不变,仍然有c(Ba2)c(SO)Ksp(BaSO4)。5一定温度下的难溶电解质AmBn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其平衡常数Kspcm(An)cn(Bm),称为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25 时,在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依次加入等浓度的KI溶液和Na2S溶液,观

5、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黄色沉淀,最后生成黑色沉淀。已知有关物质的颜色和溶度积如下:物质AgClAgIAg2S颜色白黄黑Ksp(25 )1.810101.510161.8105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度积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B若先加入Na2S溶液,再加入KI溶液,则无黄色沉淀产生C25 时,饱和AgCl、AgI、Ag2S溶液中所含Ag的浓度相同D25 时,AgCl固体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度积相同答案C解析由于在25 时AgCl、AgI、Ag2S的溶度积常数不同,在各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分别为 mol/L、 mol/L和 mol/L,C错。6已知25 时,

6、电离平衡常数Ka(HF)3.6104 mol/L,溶度积常数Ksp(CaF2)1.461010 mol3/L3。现向1 L 0.2 mol/L HF溶液中加入1 L 0.2 molL1 CaCl2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5 时,0.1 mol/L HF溶液中pH1BKsp(CaF2)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C该体系中,Ksp(CaF2)D该体系中有CaF2沉淀产生答案D解析由电离平衡常数可以看出HF是弱酸,故0.1 molL1 HF溶液pH1;Ksp(CaF2)只受温度影响;根据Ksp(CaF2)1.461010 mol3L3,可换算得S(CaF2)54C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并

7、调节pH到34后过滤,可获得纯净的CuSO4溶液D在pH5的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存在答案C解析根据溶度积常数可判断A项正确;由于c(Cu2)、c(Fe2)、c(Fe3)在溶液中均发生水解反应而使金属阳离子浓度减小,因此B项正确;由选项C的操作可知,溶液中还有氯离子,即溶液中还存在CuCl2,C错误;由表中数据知Fe3在pH34的环境中已沉淀完全,因此选项D正确。8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Mg(OH)2悬浊液里有如下平衡:Mg(OH)2(s)Mg2(aq)2OH(aq),当向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粉末状MgO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2的数目减少BMg2的浓度增大C溶液pH不变DMg(OH)2

8、固体质量不变答案C解析当加少量MgO粉末时,MgO与水反应生成Mg(OH)2,由于消耗了水,所以平衡逆向移动,但温度不变,则Ksp不变,因而Mg2、OH浓度不变。9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KspFe(OH)3KspCu(OH)2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DFe(OH)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沉淀溶解平衡,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图形的能力和实际运用知

9、识的能力;KspFe(OH)3c(Fe3)c3(OH),KspCu(OH)2c(Cu2)c2(OH),Fe3、Cu2相等(b、c点)时,Fe3对应的pH小,c(H)较大,则c(OH)较小,且Ksp的公式中c(OH)为三次方,又知Ksp仅与温度有关,则KspFe(OH)3Ksp,I的浓度必须不低于 molL1。11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提示:BaSO4(s)Ba2(aq)SO(aq)的平衡常数Kspc(Ba2)c(SO),称为溶度积常数。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Da点对应

10、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答案C解析在温度不变时,无论是改变哪种离子的浓度,另一种离子的浓度只能在曲线上变化,不能出现在曲线外的点(如b、d),A选项错误;由d点变化到c点,表示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不变,但钡离子浓度增大,但是在蒸发时,溶液中两种离子的浓度变化有两种情况:原溶液不饱和时要增大,都增大;原溶液饱和时,都不变,B选项错误;溶度积常数与温度有关,而与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无关,在a点和c点的溶度积常数相同,D选项错误。12(2011浙江,13)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模拟海水中的离子浓度/molL1NaMg2Ca2ClHCO0.4390.

11、0500.0110.5600.001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 molL1,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Ksp,Ca(OH)24.68106Ksp,Mg(OH)25.61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沉淀物X为CaCO3B滤液M中存在Mg2,不存在Ca2C滤液N中存在Mg2、Ca2D步骤中若改为加入4.2g 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答案A解析加入的氢氧化钠与碳酸氢根反应生成碳酸根,碳酸根与钙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物碳酸钙,A项正确;c(Ca2)c2(OH)0.011 molL1(103molL1)2 1.1108( molL1)3KspCa(OH)2,钙离子未沉淀,B项错误;加入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镁离子浓度为:c(Mg2)5.61106molL1,可认为镁离子沉淀完全,C项错误;加入4.2g氢氧化钠时,溶液中c(OH)0.105 molL1,c(Mg2)c2(OH)0.050 molL1(0.105 molL1)2 5.5104( molL1)3KspMg(OH)2,有氢氧化镁沉淀生成。镁离子沉淀完全后剩余c(OH)0.005 molL1,c(Ca2)c2(OH)0.011 molL1(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