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关于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6841589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关于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X年关于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X年关于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X年关于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X年关于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关于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关于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XX县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不仅 实现了创业者自身价值,而且对保障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 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基本情况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高峰时达到*余万人外出务工,*金融危机以来,全县返乡农民工总量已近*人,约占外出务工人员的*%左右。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为鼓励和支 持返乡农民创业,相继出台了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优 惠政策*条、*县乡(镇)返乡创业园优惠政策等一系 列政策措施,规定返乡农民工投资兴办各类企业均享受外资 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在减免有关规费、提供用工保障、

2、提供 优质服务、给予税收奖励、实行基础设施奖励、优先供应土 地、提供贷款贴息和信贷担保、争取注入扶持资金、免费培 训等方面予以扶持。在工业园区设立建设规模*亩的返乡创业园,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工业园区 近*家企业中有*余家为返乡农民工投资开办,占入园企业 近一半。全县培训返乡农民创业人员达*余人,享受返乡创业贷款贴息人数达近*人,贷款总额约*万元。据不完全 统计,全县返乡农民工在本县实现再就业和自主创业人数达*余人二、当前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的问题(一)服务方式手段陈旧,帮扶措施落实不够到位。 中央、 省、市、县出台了许多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大多数返 乡农民工根本不知道,也不

3、知道如何获知创业信息。很多返 乡农民工创业在选择项目时,仅凭个人的感觉盲目投资,缺 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帮助予以论证,往往是项目投 资之日就是失败之时。有的返乡创业项目兴办起来后,后续 跟踪服务不够,当初承诺的各项服务成了一纸空文。有的返乡创业农民在办理各种登记注册管理手续中需要缴纳相关 费用,增加了创业成本。返乡农民创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 企业,土地供应难以满足企业开办和发展所需,治安环境也 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还存在认 识不足、工作不到位以及“吃、拿、卡、要”的问题,严重 影响创业者的积极性。(二)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制约返乡创业企业发展。 返乡创业者的初

4、期投资大多靠外出务工积累的资金,资金量 不大,创业时缺乏通盘考虑,一次性投入到项目中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缺之后续资金。受金融体制、企业规模、信 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返乡创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 难,只有靠高息民间借贷输入企业维护生产和再生产的“血 液”,成本高、负担重,有时因资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 机。资金问题成为返乡创业者创办企业难以发展的瓶颈。(三)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培训需要加强。返 乡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创业冲动,虽然在外出务工时 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科技、 管理、劳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 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

5、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 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虽然有关部 门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存在“四多四少” 的问题,即短期培训的多,长期培训的少;培训内容趋同的多,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少;培训初级人才的多,培训高技能 复合型人才的少;培训以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多,注重实效 的少。有的返乡创业者反映,企业做大了,形成了一定的规 模,需要有各方面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效力,希望能够加强谈 判技巧、市场预测、海关贸易、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从 事种植、养殖业的返乡农民也反映,为了进一步搞好种养殖 业,希望能结合季节特点多提供一些农技、栽培、防治病虫 害和牲畜疫情方面的综合培训。三、加强返

6、乡农民工创业工作的措施为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激发和保 护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更好地发挥返乡农民工创业对经济 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如 下措施:(一)切实加强领导,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营造良好氛围。 抓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 展的具体体现,要把实施“返乡创业工程”作为一项德政工 程、惠民工程列入重要日程,制定返乡创业专题规划,专项 推进返乡创业工作,细化工作任务。要牢固树立“输出劳动 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定 期表彰返乡创业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服 务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良好氛围。(二)完

7、善创业基础平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环 境。要结合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 和发展生态化战略,加速完善小城镇、工业园区、返乡创业 园区、小企业孵化基地和各类果业、养殖业基地以及商品流 通等公共设施建设,使之成为返乡农民工兴办各类企业的聚 集地。在土地供给上,要完善制度措施,认真解决好返乡创 业用地问题,将返乡农民农民工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要强化政府部门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 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水平,真正象对待外 商一样对待返乡创业者,确实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支 持。要加大信贷支持力

8、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要进一步扩 大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范围和金额,探索、改革工业发 展专项资金和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县级财政 要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设立创业基金,扶持返乡农民工创 业发展。创业基金由财政部门管理, 工信、民企、工商联(总 商会)配合工作,一旦返乡农民工创业达到一定发展规模后, 鼓励创业成功人士补足与银行等同利息纳入创业基金,实现 良性循环,滚动发展。要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 续采用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和政府小额担保贷款 制度,金融机构要出台相应便民措施,使国家出台的扶持中 小(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惠及返乡创业者,解决返 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所

9、需。要根据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合法运作 的相关规定,制订相关激活民间资本的具体办法,推动民间 资本合法运作,直接投资,释放出民间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 业的巨大潜力。(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与效益。一是建立健 全监测网络。要充分发挥乡镇人保所和企业(管)办的作用,有条件的村、居委会可设立服务站,做到有编制、有人员、 有经费保障。乡镇人保所要和企业办开展对农民工返乡情况 的长期跟踪监测掌握,了解其所需所想所求,协助返乡农民 创业项目申报及评估认证申请,开展经常性的返乡创业项目 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传输相关信息 至县有关部门。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组织好农村富余劳 动就地转移和

10、输出。二是要改进服务方式与手段,要抓好乡 (镇)与县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与畅通,实现资 源共享,发挥效应。对有资金积累、有市场信息、有管理经 验、有创业需求的返乡农民工实行特别的联系与服务,为他 们创业提供方便。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宣传载体,大 力宣传返乡创业政策和先进典型,介绍发布创业信息。可以 利用中介组织网络大、信息广、反应迅速的优势,鼓励、支 持中介组织参与到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中来。(五)优化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益。要优化整合培训资 源,统筹培训的资金、物力、师资等,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 大效益,切忌撒胡椒面式的资金分配。要结合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

11、发展生态化战略,为产业发 展提供创造型人才和技术人力资源。要改革培训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高校或科研单位的专家教 授定期不定期地对创业者开展专题讲座和企业管理咨询诊 断,现场答题解惑。或对返乡创业农民以委托普通高校、行 政学院、经管学院、党校等院校进行定向培训和到市级、省 级、国家级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学习锻炼等形式 进行技能、法规、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和 创业能力。改革培训考核的机制,要以培训人员的创业成功 率为主要考核目标,防止培训走过程,增强创业培训的有效 性,提升创业的成功率。(六)发挥工商联职能,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创 办的企业都是非公有

12、制企业 ,是工商联工作的对象。在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方面,工商联要真正当好政府“助手”, 就必须针对农民工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的沟通 协调,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实,促进农 民工返乡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要推动和配合政府部门在不 同区域和不同行业建立各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服务平台,鼓 励和支持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参与产业转移、新技术应用、节 能环保、先进制造等项目的创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打开视 野、创造条件;要加强典型带动作用,广泛宣传返乡农民工 创业典型代表的发展历程、 奋斗事迹、经营战略、重要贡献, 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借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培养返乡创业者的社会责任文化意识,提高经营管 理水平,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经济大局的关系、 经营状况与社会就业的关系、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的关系、 诚实守信与市场秩序的关系、创造财富与回报社会的关系, 通过同心工程、“感恩行动”、光彩事业等活动,增强他们 对责任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切实为吸纳更多社会就业、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共同富裕多作 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