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07200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Ba 137第卷(选择题 共22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11题,每题2分,共22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厨房是家庭重要的组成部分。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苹果腐烂 B榨取果汁 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2. 今年春天济南的雾霾天气特别多,环境保护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责任。下列环保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A. 分类

2、回收垃圾并进行露天焚烧 B. 大力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 多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D. 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3.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该粒子的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 B. 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C.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D. 该粒子是一种金属阳离子4近年来,我市每年都要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下列是一些同学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的pH时将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 B用药匙或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C把固体药品直接放在托盘天平上进行称量 D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 下列关于生活

3、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干冰保存容易腐败的食品 B. 依法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C. 焙制糕点用小苏打作发酵粉 D. 过量喷洒剧毒农药防蔬菜虫害6. 酒精检测仪在治理酒后驾驶的举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酒精监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C2H5OH+4X(红棕色)+ 6H2SO4 =2 Cr2 (SO4)3(绿色)+ 2CO2+ 9H2O,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CrO3 BCr2O3 CCr2S3 DCrSO37.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KNO3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KNO3,则它也不能继续溶解NaClC盐是由金属离子

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D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8.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粗略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木炭代替铜丝在空气中燃烧B除去K2SO4固体中的少量K2CO3粉末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Fe2O3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D区分MnO2和CuO两种固体粉末用观察物质颜色的方法进行区分9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稀盐酸、Ba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不能将上述三种无色

5、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CuSO4溶液 BNa2CO3溶液 CFeCl3溶液 D石蕊试液10. 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银粉加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充分反应滤液过滤滴加NaCl溶液液无明显现象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滤渣锌粉和银粉Cu(NO3)2溶液固体粉末无色溶液A. 滤液中可能含有Ag+ B. 滤渣中可能含有单质锌C. 滤液中一定含有Cu2+ D. 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11. 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10g,在高温下缓慢通过足量的氧化铁后,再把得到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过滤,干燥,得到30g白色沉

6、淀, 则原混合气体中CO 和 CO2的质量比为A14:11 B7:11 C2:1 D1:2化学第卷(非选择题 共38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Ba 137 题号38394041424344总分得分评卷人得 分38. (4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按要求从氧气、氢气、盐酸、氯化钠、浓硫酸、水、氢氧化钠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空格中。(1)可以燃烧的气体 ;(2)最常用的溶剂 ;(3)可做干燥剂的酸 ;(4)

7、常做调味品的盐 。评卷人得 分39(4分)“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1)“化学为生命密码解锁。”DNA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C4H5ON3)是DNA水解产物之一。胞嘧啶是由_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化学为人类提供动力。”在能源领域,氢能属于绿色能源,一氧化碳是液态氢的一种重要补充物,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CH4)】也是在我国储量很高的一种海底矿产能源。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 。(3)“化学使天更蓝,水更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使某些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反应原理是:2NO+2CO催化剂N2+2CO2。该反应后氮元素

8、的化合价 (填“升高”“降低”“不变”之一)。评卷人得 分40.(4分)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1)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为:铜、铁、铝。说明与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关系最大的是(选填字母) 。A. 金属的活动性 B.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C. 金属的导电性(2)生活垃圾要分类投放,可与铝制的易拉罐作为同一类投放的是(选填字母) 。A. 电池 B. 废旧铁锅 C. 快餐盒 D. 啤酒瓶(3)生锈的铁制品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洗槽中,观察到溶液变黄,有无色气泡逸出。写出过程中的其中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4)某同学向分别盛有等

9、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科学合理,理由是 。评卷人得 分41(5分)(1)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P点的含义是 。t2时,甲的溶解度_(填“”“”“”之一)乙的溶解度。t2时,向100g水中加入30g乙物质的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乙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2) 已知纯净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它可用作气体燃料。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A与160g B按下

10、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反应完全时,生成132gC和72gD。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上述过程中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 g。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评卷人得 分A B C D E F 氢氧化钠溶液ef硝酸银溶液ghia浓硫酸dcb42. (7分)下图实验室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提示:盐酸中常挥发出少量的HCl气体)(1)实验进行时,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则这套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仪器接口字母):a接( ),( )接( ),( )接( )。(2)写出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

11、式 。(3)实验中,C装置的作用是 。(4)制取气体时,A装置中的液体反应物不是一次性加入到锥形瓶中,而是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加入,这样做的优点是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剩余废液中,常含有剩余的少量盐酸。为消除酸对水环境的污染,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请从硝酸银溶液、澄清石灰水、生石灰粉末、石灰石粉末四种药品中选用一种药品(填名称) 进行实验,并简述操作方法(操作、现象、结论) _ _。(6)小雨同学想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若选用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CD,假定每个装置内都恰好完全反应且不考虑外界空气的影响。通过D装置增加的质量,求得石灰石中碳酸

12、钙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值会 (填“偏小”“偏大” “不受影响”之一)。 评卷人得 分43.(7分)现有某不纯的碳酸钠固体样品,已知其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Na2SO4 、CuSO4 、NaCl、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杂质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沉淀B滤液C加水充分反应Na2CO3样品(一定量)无色溶液 A适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G加适量AgNO3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无色溶液E 白色沉淀F无色气体D请你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分析判断,并填写以下空白:(1)把气体D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