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3届高三理综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部分)试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04195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2013届高三理综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部分)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3届高三理综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部分)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3届高三理综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部分)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3届高三理综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部分)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3届高三理综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部分)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2013届高三理综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部分)试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2013届高三理综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部分)试题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州市智林学校20122013学年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S:H1 C12 0-16 S-32 Na-23 Mg-24 Cu-64 Ba137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u 64 H 1 O 16 Mg 2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D位于同一周期,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A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又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A、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B元素B的单质能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C元素B和D能形成BD2型的共价化合物DD的单质有毒,且有漂白

2、性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C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A、B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NaA溶液的pH小于NaB溶液10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A甲苯、乙醇、溴苯 B苯、甲苯、环己烷 C甲酸、乙醛、乙酸 D苯、苯酚、己烯 11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液态推进剂的N(NO2)3(如下图所示)。已知该分子中N-N-N键角都是108.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N(NO2) 3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四个氮原

3、子共平面B. 7.6 g N(NO2) 3和N2O3混合物中共含氮原子数为0.2NAC. 标准状况下,2.24L N(NO2) 3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 D15.2g该物质含有0.9NA个非极性键12常温下,有下列四种溶液:0.1mol/L NaOH溶液pH = 11NaOH溶液0.1mol/L CH3COOH溶液pH = 3CH3CO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水电离出的c(H+):B稀释到原来的100倍后,pH与相同C与混合,若溶液pH = 7,则V(NaOH)V(CH3COOH)D与混合,若溶液显酸性,则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可能为: c(CH3COO-)c(H+)c(Na+)c(OH

4、-)13已知:N2(g)3H2(g)2NH3(g);HQ kJmol1(Q0)。现有甲乙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向甲容器中充入1mol N2(g)和3mol H2(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1 kJ;在相同条件下向乙容器中充入2mol NH3(g),达到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Q2 kJ。已知Q23Q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平衡时甲容器中NH3(g)的体积分数比乙容器中的小B平衡时甲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压强的C达到平衡时,甲容器中H2的转化率为25DQ1Q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小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

5、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26Na2O2是中学化学常用的强氧化剂,除了能与CO2、H2O反应外,还可与其他还原剂如H2、C发生反应,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Na2O2与H2的反应情况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1)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该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3)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有下列实验步骤: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打开a、b产生氢气,收集气体并验证纯度检查装置气密性在相应仪器中加入试剂。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写序号)。(4)在启普发生器中,可以加快生成氢气速率的方法有 。(任写一种)(5)若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淡黄色粉末变成白色,干燥管内

6、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则Na2O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实际实验过程中观察到Na2O2熔化后,很快变成白色粉末,但干燥管内无水硫酸铜并未变成蓝色。则Na2O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出于实验安全考虑,实验结束时 A.应先关闭活塞b,然后移去酒精灯B应先移去酒精灯,然后关闭活塞bCA和B都可以CA和B都可以由丙电离的阴、阳离子浓度相等,应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乙的水溶液至_ _。(2)已知E 及其化合物有以下变化:写出单质E与化合物Z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X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由A、B、C、D、E 5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18电子的分子,该分子的分子式为_

7、(任写一个即可)。(3)C有多种氧化物,其中之一是一种无色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红棕色,在一定条件下,2 L的该无色气体与0.5 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C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28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为减小和消除CO2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世界各国都在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科学家加强了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1)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25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

8、得CO2、CH3OH(g)和H2O(g)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使CO2的转化率增大的是_。A在原容器中再充入lmolCO2 B在原容器中再充入1molH2C在原容器中充入lmol氦气 D使用更有效的催化剂E缩小容器的容积 F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2)常温常压下,饱和CO2水溶液的pH56,c(H2CO3)15105molL。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 H的电离平衡常数K_。(已知:105.625106)。(3)标准状况下,将448LCO2通入200mLl5molL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

9、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4)如图是甲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的结构示意图,则a处通入的是_(填“甲醇”或“氧气”),其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5)已知,常温下Ksp(AgCl)201010,Ksp(AgBr)541013向BaBr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Cl,当两种沉淀共存时,溶液中c(Br)和c(Cl)的比值为_。37【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现有七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F.G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

10、1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I1=738kJ/mol, I2=1451kJ/mol , I3=7733kJ/mol, I4=10540kJ/mol,D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E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F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G在周期表的第七列(1)已知BA为离子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 。(2)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C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 。(3)G位于 族 区,价电子排布式为 。(4)DE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其分子空间构型为 。(5)若某金属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法如图4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图4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

11、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图4丙所示。则晶胞中该原子的配位数为 ,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已知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原子半径为a nm)38【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有机物A为烃类化合物,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0,其相关反应如下图所示,其中B、D、E的结构中均含有2个CH3,它们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均出现4个峰。请回答:(1)D的分子式为 ;(2)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3)的反应类型为 (填字母序号);a还原反应 b加成反应 c氧化反应 d消去反应(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和E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F,F为有香味的有机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A的同分异构

12、体中有一对互为顺反异构,且结构中有2个CH3,它们的结构简式为 和 ;(6)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含有 结构的有 种;E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足量金属钠生成氢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其结构简式为 。化学答案7.B 8.B. 9.D 10.B 11.B 12.D 13.C(2)4.210-7 (3)c(Na+) c(HCO3-) c(CO32-) c (OH-) c (H+)(4)甲醇 CH3OH + 8OH- - 6e- = CO32- + 6H2O (5)2.710-3 37. (2) 泡利原理 (3)第B d ,3d54s2 (4) sp3 三角锥 (5) 12, M1021/4 a3NA纤维素粉 5 gNaN03 1 gNa2HP047H 201.2 gKH2P040.9 gMgS047H200.5 gKCl0.5 g酵母膏0.5 g水解酪素0.5 g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 mL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