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感动中国度十大人物梁益建事迹材料: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

上传人:l****y 文档编号:136803361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迹材料:感动中国度十大人物梁益建事迹材料: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事迹材料:感动中国度十大人物梁益建事迹材料: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事迹材料:感动中国度十大人物梁益建事迹材料: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事迹材料:感动中国度十大人物梁益建事迹材料: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事迹材料:感动中国度十大人物梁益建事迹材料: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迹材料:感动中国度十大人物梁益建事迹材料: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迹材料:感动中国度十大人物梁益建事迹材料: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梁益建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他不仅为病人治病,还处处为病人省费用,更常为贫困患者捐钱、四处化缘募捐。_年2月8日,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梁益建荣获“感动中国_年度人物”称号。以下是关于梁益建事迹材料。感动中国_年度十大人物梁益建事迹材料(一)“小医生”建造一座专业高峰12月14日上午9点,梁益建身着白大褂走进了市三医院的一间小会议室,此时,已经有好几家媒体记者等在那里。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的_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从12月5日络投票,从那天开始,几乎每天都有记者前来采访,毕竟,他是今年四川唯一一个入选者。“我只是一个小医生,我更重要的事情是在手术室里给病人做手

2、术。”梁益建坐下来的第一句话就这样说,言语中充满真诚。因此他留给记者采访的时间仅有一个半小时,10:30,他将做一台难度较高的脊柱矫形手术。虽然自我定位为“小医生”,但梁益建做出的却是大成就:他所接受的脊柱畸形患者,很大一部分是屡次被国内医院所拒绝的,他不仅让他们重获新生,而且在专业领域上,他建造了一座同行难以翻越的“珠穆朗玛峰”。受尽挫折的病人,辛酸故事在此戛然而止梁益建的手机里存着一组照片:一个漂亮的女孩穿着婚纱,阳光投射在她脸上,她面露灿烂幸福的笑容。女孩叫李湘宁(化名),25岁,两年前,她还是一个身高仅有138厘米的“驼背”,两年她来到市三医院求治,梁益建成功为她实施了脊柱畸形的矫形手

3、术,“她现在身高160厘米,很多人不相信她曾经是个身体几乎折叠的驼背!”李湘宁目前还没结婚,但她用拍摄婚纱照的方式昭示了对全新生活的态度。比李湘宁病情严重的人比比皆是,比如_(省、市、区、县)一个叫黄波的31岁小伙,他的脊柱呈正侧位360度畸形,梁益建解释,“就像龙盘柱!疾病导致他极重度呼吸功能障碍,再不手术,命都难保。”黄波经过一年半的手术和康复训练,已经出院,不过他经常被梁益建请回医院,为“天线宝宝”们做呼吸训练示范。黄波出院后已经恋爱结婚,在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我和正常人一样,要感谢梁爸爸。”他叫梁益建为“梁爸爸”,因为是梁益建给他带来新生。从_年到现在,已经有507名脊柱畸

4、形患者在市三医院成功接受了手术,这些病人,无一例外地奔走过国内多家医院,然而因为手术风险太高屡屡被拒,每一个病人,都能书写一段辛酸故事,他们的故事,在梁益建这里戛然而止,剧情反转走向幸福。他们大多数人来自贫穷家庭,因而面对高额医疗费,梁益建使出浑身解数帮助他们寻找资助,他的帮助,让曾经受尽磨难挫折的病人内心充满感动。梁益建说:“我的努力,是让他们身体正常、心理正常,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有那么多人默默地帮助了他们!”从目前来看,梁益建的病人们都做到了这些。他创下一个专业高峰,让同行难以翻越国际公认的极度重症脊柱畸形手术有三大禁区,即: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禁区”,

5、意味着很多医生不敢触及,这也是病人跑遍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医院仍被拒绝的原因。梁益建对病人有个统计:75%的人是北、上、广等地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他们无一例外络上查询到梁益建及他所做手术的病案后赶来的。在病房内,来自湖北的21岁女孩小欣(化名)对记者说,她被多家医院拒绝后,抱着一种悲凉的心情等待死亡的降临,在来到市三医院时,脊柱畸形导致的神经压迫已经彻底让她瘫痪了,“当上查到梁益建老师的时候,我仿佛重新看到了生命的曙光。”小欣如今正在做脊柱的牵引,她已经恢复了行动能力,再过一段时间,她就可以接受手术,不久的将来,她将以直立的姿态重新迎接生活。而梁益建正式终结极度重症脊柱

6、畸形手术“禁区说”的人,从_年至今,他主刀的脊柱畸形手术已经超过1000例。“别人问我为什么可以做到,我唯一可以介绍的经验就是坚持、不放弃,我一步步地走,边走边总结经验,就像攀登一座高峰,虽然经历了很多坎坷,但坚持下来,回头一看:我一不小心竟然到达了别人从未抵达的高度!”梁益建创造的脊柱畸形手术高度,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在专业领域内是无可争议的。去年2月,他发表在国际脊柱顶级杂志Spine上的论文,以“无一问题提出”状态全文发表,打破了该杂志在审稿时针对每篇文章提约20个问题的惯例。在国内,将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做到如此高难度、如此多例数,唯有市三医院骨科专家梁益建,因此有业内同行说:梁益建“

7、建造了一座同行难以翻越的珠穆朗玛峰”。他把爱心做成一件平常事,连续坚持了8年多梁益建看起来身体很单薄,尽管天气较冷,他依然穿得很少,他说:“我每天坚持锻炼,我必须身体好!”如果身体不够好,动不动就是站立10小时的手术,是难以坚持下来的。因此梁益建每天在凌晨零点后打太极,除了健身,还养心,一颗波澜不惊的心能让他在手术台上从容面应对各种难题。他一部分是为自己锻炼,一部分是在为病人而锻炼。_年,梁益建从泸沽湖边将第一个叫伍才立的重度脊柱畸形带回成都并治好他后,源源不断的同类病人找到他,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在经济穷困与身体痛苦的双重折磨中寻找治愈希望。从那时起,生为医生的梁益建同时做起了慈善者,他时常去

8、为病人募集治疗经费、站在病人的角度去向医院争取费用的减免、也常常将自己的钱掏出来补贴部分病人的生活费。他对记者说:“他们是有希望站起来的善良的人,如果我不帮他们,他们就会失去最后那一线希望。”记者从_年便开始采访梁益建,病人的故事、手术的高难以及梁益建为病人四处筹资的事都构成非常好的报道元素,因而不断有新闻被报道出来,除了本报外,从中央媒体到省内媒体都在跟进。然而新闻做到后来,那些类似的事情已经被梁益建做成了一件平常事,即便媒体少有报道,但他却将爱心坚持下来,一做就是8年多,他付出的爱,深深扎根在病人心里,难怪病人都将他叫做“梁爸爸”。“付出爱心,目的不是让人关注,我只是希望,让病人能得到力量

9、,看到希望,并让他们懂得感恩,让爱心从他们身上得到传递。”梁益建说。感动中国_年度十大人物梁益建事迹材料(二)“感动中国”,是一年一度的中国“精神收成”。梁益建,一个成都医生,一个成都好人,入选_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其医者仁心,大爱情怀,在全国传递温暖、弘扬道德。而在前几天,歌手赵雷在湖南卫视歌手节目演唱一曲成都,曾打动无数国人,至今余波荡漾。_年成都的春天,正从温暖和“感动”中徐徐向我们走来。身为一名医生,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医患紧张关系并未得到根本缓解的当下,一边是对医生群体、职业道德的疏离和质疑,另一边却是对高尚医德的呼唤和热盼。这样的矛盾,凸显现实与内

10、心的挣扎,折射舆论场的多元与分裂,但阻止不了我们追求美好情感、高尚德行、和谐族群的脚步。梁益建为什么感动中国?一位深入采访过梁益建的记者这样写道:他像一束光,用责任和担当照亮许多曾经伤心绝望的人前行之路;他像一捧清泉,用理解和宽慰滋润许多已失去生活信心的心灵;他更像一团火,用大爱点燃许多人冬眠的善意和奉献的热情。在上,则如是“点评”梁益建的“感动”事迹:医学博士,四川省_(省、市、区、县)三医院骨科主任。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为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

11、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短短一百来个字,浓缩了一位医者几十年的职业人生,是对其持业敬业、医者仁心的道德礼赞。生活在沪沽湖畔的伍才林,患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弯曲近120。_年,梁益建与其偶遇,当即说服其接受救治,并将其接往成都。13个小时的手术后,这个不到1.3米、十多年没躺着睡过觉的小伙子能够平躺了,而且康复后身高达到1.78米。如今的伍才林已改名“伍才立”,微信名叫做“自由自在”。重庆璧山的肖强,脊柱向右侧弯达190,世界罕见。从_年到_年,梁益建为其施行三次手术。如今的他,已迎来了女儿的诞生。河北沧州的于建红,患40年脊柱侧弯。_年,他最终找到梁益建。从短信咨询、手机发

12、送检测数据,到收治入院、手术,如今像正常人一般上下楼梯、聊天。奇迹,就发生在一周之内。在同行的眼中,梁益建是一位“勇士”。因为脊柱侧弯手术“是骨科手术中风险最大的”,而梁益建收治的病人,则大多为北、上、广大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这些手术难到什么程度?用梁益建自己的话来说,“就像在川藏线的悬崖边开车”。用“工匠精神”形容梁益建的职业操守、职业水准再合适不过。看门诊,他有个规矩:一上午只看20个号,平均看一个号大约10分钟。“对病人不能轻易打发”,就是这个规矩的来由。每日在病区查房的随身医疗器械,就是各种规格的扳手、螺母、螺帽。每一次对患者身体的调整、矫正,差不多就要耗时30分钟时

13、间。“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面对每一个患者,梁益建以对生命的敬畏,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对每一个医疗流程的精细把控,对病人永不缺乏的伟大的同情心,成为患者生命曲线、精神曲线努力向上的“矫正天使”。梁益建有一个有300余名成员的“梁益建脊柱侧弯咨询群”,繁重的工作之余,他与群里病友交流常常到凌晨;为了锻炼病人的肺活量,他自己掏腰包请音乐老师来医院教病人唱歌;为了纾解常年卧床患者的孤独,他掏钱为他们办迎新春联欢会;更有甚者,他还帮病人筹措手术费。从自己捐钱、找朋友帮助筹款,到与智善公益基金会展开合作,带动了超过2000万元社会投入帮助脊柱畸形患者。目前,在_(省、市、区、县)第三人民医

14、院就诊的90名脊柱侧弯患者中,智善公益基金会的捐助比例达95%以上。如果说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医学界发出的行业道德倡仪书,那么,在中国晋代物理论论医则用中国人的言说方式、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活画出何谓“医者”:“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在这部中国语境的“医者”字典中,“仁爱”、“达理”是“医者”的必备条件,而“医者”,则必须是医疗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典范。梁益建,就是这一“医者”诠释的活标本。一个成都医生,一个成都好人。其背后,是他的团队,其脚下,是他生于斯、工作于斯、成就于斯的成都土壤。梁益建是成都这座

15、城市的骄傲,也是城市精神的最佳诠释。正如叶芝所言:“我们所做所说所歌唱的一切都来自同大地的接触。”以梁益建为标杆的成都人,正写就一个个精彩的成都故事,凝聚其中的理想、信念、道德、立场和境界,源起于成都城市精神的沃土之中。这是成都的“软实力”,是成都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精神打底,必将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今夜,梁益建站上感动中国的宏大舞台接受颁奖,领受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赞美与敬意。他带来的“感动”,则犹如一场持久的春雨,荡涤蒙尘的心灵。【梁益建颁奖词:推诚结仁爱】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